关于三亚城市更新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5
/ 2

关于三亚城市更新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与实践研究

黎培弢

三亚商务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海南 三亚 572000

摘要:本研究以城市更新为背景,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与实践。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以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为目标。本文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模式,包括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自然景观保护等方面的实践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提升城市更新的可持续性,并为城市创造更加宜居和环保的生活环境。然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本研究对于推动城市更新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成为实现城市更新的关键。海绵城市以其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旨在解决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水资源利用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本文将重点探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综述,揭示了其在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实际效果。本研究将为读者提供关于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有益指导,并探讨实践中的挑战和解决途径。

一、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模式

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创新的城市规划理念,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海绵城市以其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改善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洪涝灾害风险、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等方面的措施,为城市更新注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城市更新中,海绵城市的应用模式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雨水管理

海绵城市注重有效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通过建立雨水收集系统、构建雨水花园、建设雨水湿地等措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再利用。这种雨水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减少城市排水压力,还能够提供可再生的水资源,满足城市的需求。

2.绿色基础设施

海绵城市强调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建立生态廊道、城市公园、城市林带等。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可以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容量,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同时还能够提供自然的防洪和降温功能,提升城市的宜居性。

3.自然景观保护

海绵城市注重保护和恢复自然景观,通过保留湿地、河流、自然河道等自然要素,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完整性。这种自然景观保护模式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和美丽的生活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海绵城市的应用模式可能存在差异。由于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海绵城市的具体应用模式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模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结合科学技术和社会参与,可以实现城市更新与海绵城市理念的良性互动,为城市创造更加宜居、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和社会认知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只有克服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措施与效果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更新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应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实践措施,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1.雨水管理是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实践措施之一。城市更新项目中常常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储存和利用,以减轻城市排水压力。通过雨水收集、净化和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的水资源消耗,还可以解决洪涝问题。例如三亚在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小区因地制宜的提出改造方案通过对小区绿地进行微地形处理,形成低洼蓄滞空间,部分绿地采用生物滞留设施,提高对雨水径流的净化能力;对小区内的雨水管道进行断接改造,屋顶雨落管断接进入绿地空间,小区管道中的径流雨水在检查井处引入绿地下拟建的模块化地下蓄渗空间进行综合利用,实现对场地雨水的源头消纳目标,多余径流自雨水管道排出。

2.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实践措施。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城市公园、生态廊道、城市林带等,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并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例如以临春片区为例,城市规划主要将绿地设置在临春泄洪通道及地势低洼的地区,城市更新过程中通过微地形设计,充分发挥绿地的雨水调蓄功能,形成枯水期、常水期和丰水期不同的特色景观,以休闲娱乐结合雨水排放的方式将其建设成雨洪公园。

3.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注重自然景观的保护与恢复。通过保留湿地、自然河道等自然要素,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例

如,三亚市在城市更新中恢复了受损的三亚河河流生态,修复了湿地生态系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景观和生态功能。

这些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实践措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效果。首先,雨水管理的实践减少了城市的洪涝灾害风险,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其次,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包括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制定支持海绵城市发展的政策和法规,并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

三、城市更新中海绵城市理念面临的挑战与解决途径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更新理念,面临着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涉及技术成熟度、政策支持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然而,通过采取一系列的解决途径,可以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广泛应用。

1.技术成熟度是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海绵城市涉及到复杂的水资源管理、建筑设计、土地利用等领域,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技术成熟度至关重要。通过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交流平台,可以不断提升海绵城市技术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2.政策支持是推动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城市更新需要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包括国土空间规划、建筑标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为海绵城市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经济激励措施。同时,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各利益相关方的政策意识和理解,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

3.社会认知也是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的重要挑战。海绵城市理念相对较新,公众对其认知程度有限,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困惑。因此,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度和接受度非常重要。通过组织公众参与的讨论会、教育活动和示范项目,向公众传达海绵城市的理念和价值,引导公众参与城市更新中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此外,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也是解决海绵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面临挑战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需要形成协同合作的机制。政府、行业组织、学术界、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落地实施。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雨水管理、绿色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保护等实践措施,海绵城市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然而,在实践中仍面临技术、政策和社会认知等挑战。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制定支持性政策,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同时,多方合作与协作也至关重要。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推动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更新中的广泛应用,创造宜居、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盼. 探究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实践与应用[J]. 世界家苑,2021(17):120.

[2]赵伟锋.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3(5):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