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2

新时期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郑传涛 ,吴桂英,巩传国

泰安市岱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71000

泰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271000

泰安市岱岳区范镇卫生院  271000

摘  要:中华优秀中医文化积淀着宝贵的医学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对于推进中医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认同感,落实“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切实发挥中医文化的引领作用,基层医疗机构责无旁贷。本文分析总结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结合本地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思考,以期探索出基层医疗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医文化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基层

中医药文化是五千多年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是先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传递和演变下积累而来的宝贵财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形成了系统的健康养生理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治疗经验。特别是中医药“三药三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卓越表现、北京冬奥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中医药的美好体验等,再一次将这古老而神秘的中医文化推到了世界前台。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医学系统,能历经岁月洗礼和实践考验流传至今,且依然具有超强生命力,正印证了中医文化本身的独特优势。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贺信中明确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他强调,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对于中医术语,总书记也是信手拈来,比如,“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猛药去疴、刮骨疗毒”“改革也要辨证诊治,既要养血润燥,化瘀行血,又要固本培元,壮筋续骨”……足见总书记对中医药文化内涵与核心价值的深度掌握,同时反映出中医文化建设是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然,是新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中医文化建设的现状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周易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吸收了道家、儒家哲学思想,融合了代表性的元气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精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的智慧结晶,也是筑牢强国根基、共享健康中国的强劲力量。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振兴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坚守和弘扬文化自信,助力健康中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相继出台。随着2022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出台,中医药文化正在进一步深入到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努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更好地发挥标杆作用。

然而,经调查研究发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尚存在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医药文化内涵挖掘不充分,导致内容不凝炼,没有形成核心价值体系;二是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内容特色不明显;三是中医药文化宣传的渠道不广泛;四是当前中医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尤其是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以上不足和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中医传统优势的发挥。

二、基层中医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文化人、教化天下,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而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建成一批受群众认可的中医药文化阵地,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和行为自觉,是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及对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工作途径,以期助力基层中医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中医特色

基层各组织单位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不应强求千篇一律,但须突出中医药特色:色调上注重古香古色,内容上注重“可嗅、可视、可听、可触、可体验”,设计上注重与各单位业务相结合。在遵循中医药发展史、中医基本理念及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切实做到让群众在中医药文化区能嗅到中医的“味”、看到中医的“事”、听到中医的“音”、触到中医的“形”,体验中医的“效”。

(二)坚持通俗易懂

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要让群众通过亲自观摩、体验等方式近距离感受中医文化,实现让群众自觉接受中医、坚定信任中医、主动使用中医的目的。鉴于服务对象是普通群众和患者,因此宣传内容须做到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切忌大篇幅照搬古籍原文和不接地气的理论灌输。

(三)坚持因地制宜

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内容设置要根据不同场景和环境进行个性化设计,实现因地制宜。如在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大厅可主要宣传中医理念、特色科室、本院专家等,中药房周边主要设置中药图谱、四季药膳搭配等,中医诊区则主要以医书古籍、名医名家等为主,;候诊区主要通过视频、图册等形式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疾病自我康复等知识;在村居:结合每个村居的人口分布、生产生活习惯等打造不同的“中医药文化一条街”,利用村居现有文体广场,教授、研习简单易学的八段锦、五禽戏、中医适宜技术和药膳等;在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中医药文化特色课程;在企业:结合业务内容、企业文化、工种特点等制定宣传内容;在机关:针对机关人员长期久坐、加班熬夜、精神紧张等业务特点打造适宜的宣传内容。

(四)坚持内容丰富

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应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战略。要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讲话融入中医文化宣传;将中医药的发展史、突出成就充分展示,让普通群众对中医药树立自信;挖掘和宣传古代名医名家、经典古籍、道地药材等,不断丰富和展现中医文化内涵;以当地医疗机构正在开展、即将开展、能够开展的中医药技术宣传为主,兼以宣传本单位医务人员、特色专科、特色疗法等内容,引导群众自觉体验、使用中医;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方式方法、适宜技术和转化成果等要贯彻整个文化宣传。

(五)坚持丰富载体

推进中医药文化工作,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丰富宣传载体。线上:充分利用已有网站、微信公众号,个人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定期推送中医药健康知识;线下:采用宣传栏展示、多媒体宣传、音乐播放、健康教育处方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印制等方式进行中医健康科普;通过公益培训、“小班化”教学等形式,教授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操;通过义诊、家庭医生签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等形式,开展“中医中药进万家”活动。

(六)坚持培养人才

中医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工作人员对中医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相关机制的充分掌握。目前,中医文化宣传的主力军多是中医类的医务人员,在加强这些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单位内部培训的同时,应重视在岗人员的技能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增加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及中医经典、中医经方、中医经验的在岗培训,提高在岗人员业务水平,努力在中医文化研究、品牌打造、阵地建设、文化传播、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充分释放中医药文化的多元功能和价值。

(七)坚持挖掘特色

民间特色中医诊疗技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特色项目的挖掘、整理、开发和推广应用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和重视,但民间特色方药、诊疗技法因受到地理条件、人才、技术、资源等因素制约,尚有众多特色诊疗技术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甚至濒临消亡。因此,应从顶层设计、挖掘与筛选方案、评价标准以及人才继续教育等方面进行全局考虑,主动挖掘、整理并规范发展民间特色诊疗技术,使其不仅得到保护、传承和创新,而且主动融入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的基层中医药文化建设,需要结合当地实际,遵循中医特点,进一步总结完善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方法、策略,真正打通基层中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将中医药文化与健康文化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工作中。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好中医药文化事业,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精髓所在,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长效工作机制建设,推动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全民健康事业长久发展,基层机构责无旁贷,对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