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心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效果研究

刘闪闪

新疆兵团第七师医院心内科 新疆 奎屯833200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风险因素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风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关键词:心内科;优质护理感染风险;控制措施

近年来,心内科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针对以上状况,临床需加强护理安全防护和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心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1~39岁,平均(29.18±1.67)岁。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2~40岁,平均(29.49±1.59)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心内科疾病,符合心内科疾病相关指征;(2)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试验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且自愿签署同意书;(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脏器疾病者;(2)语言、智力障碍者;(3)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4)依从性差者;(5)严重精神、意识障碍者;(6)有重大疾病史、过敏史者。

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知识教育,观察患者病情状况,出现异常后及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研究组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措施:(1)加强教育:加强患者以及护理人员安全知识的普及,告知患者疾病相关风险因素,进而帮助患者提升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与能力。(2)加强环境管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可以通过添置绿植花草的方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引导患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卫生,定期对病房以及相关区域进行消毒灭菌,降低感染发生率。其次,重视对相关设备的消毒相关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对医用设备进行检修与清洁,降低感染风险的同时,保障相关设备正常工作。最后,及时为心内科医务室配备空气净化过滤器,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实现杀菌消毒工作的有效落实。(3)重视劳逸结合: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进行自我减负,加强情绪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身心抗击打能力,进而加快适应环境的速度,提升患者治疗以及护理依从性。其次,做好工作期间的劳逸结合,结合科室实际工作状况实行弹性排班,防止相关护理人员出现过度疲劳状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提升其工作效率。再次,建议患者上班期间穿着弹力袜,可以加快体液循环,对身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注意自身以及患者的作息规律,营养均衡,可以结合患者身体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运动计划,多做户外运动,提升患者身体素质的同时,加快疾病恢复速度。(4)重视自身保护: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第一,心内科医务室需要做好相关感染的预防工作,及时为医护人员发放充足的医用口罩、医用帽等,并严格要求其在规定工作期间穿戴,进而实现自我健康保护。除此之外,结合实际状况对相关佩戴要求进行细化,上露眼下包颌,并及时对不符合防护标准的用品进行更换。第二,引导相关医护人员掌握科学的洗手步骤,注意个人卫生的同时,做好相关区域的消毒工作,进而降低医院交叉感染发生率,为患者以及医护人员的健康提供保障。第三,心内科医务室需要严格按照医院相关要求,对针器以及相关用品进行存储和管理,做好分类处理。对于用过的药品,需要及时按照医疗卫生规定进行处理,防止在护理过程中被针头扎伤,增加感染发生率。(5)加强心理防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进行分析,积极调动科室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发放健康知识视频及图片,进而加强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引导患者保持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适当增加锻炼,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可以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除此之外,对于病情反复、无法适应陌生环境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引导患者通过腹式深呼吸、想象放松、家属支持调节情绪,引发患者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对抗疾病,进而加快身体康复速度。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第一,在患者入院初期,护理人员应保持友好亲切的态度,以轻柔缓慢的语调为患者介绍后续安排的检查项目,并耐心细致地告知患者每一个检查项目的具体操作方式及流程,将项目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一一讲解给患者,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的贴心与细腻,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第二,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充分掌握患者的精神面貌信息,及时了解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并与患者保持及时沟通,听取患者的建议,发现不足之处及时修改。第三,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情感交流。护理人员在晨间常规查房时,应与患者进行及时交流,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并耐心询问患者的感受,在交谈中掌握后续工作应该改进的地方。

观察指标:(1)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风险因素发生情况。(2)应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89分)以及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两组风险因素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风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心内科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出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临床护理防护是一种以确保安全为目标的护理管理方法,对相关护理工作进行完善,进而实现最佳护理质量。除此之外,该措施重视对心内科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可提升护理人员以及患者的安全意识,进而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临床护理防护措施具有以下优势。与传统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该方案特别重视对初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改善经验不足等状况,进而降低相关风险因素发生率。在引入临床护理防护后,通过对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各种风险事件的预防措施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性,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护理风险防控要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院内感染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结果可以看出,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患者相关护理需求,对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控制效果不明显,而优质护理措施实施后,以上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不仅可以保证患者身体健康,而且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给予心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建议应用并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紫红,姚紫玉, 姚紫慧,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的研究[J].养生大世界,2021.

[2]余丽娅,赵华,李盛楠.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