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阶2问”策略:幼儿园节日课程实施路径的开发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3
/ 2

“3阶2问”策略:幼儿园节日课程实施路径的开发与实施

陈霞飞

萧山区瓜沥镇幼儿园 311241

【摘要】:节日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因此借助节日作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本文借助3阶2问策略帮助教师开展课程内容,使教师增强课程实施意识,更有目的、有方法、有条理地实施课程内容,推进节日班本课程的生发,最终提升教师课程实施的质量。通过节日课程的实施,让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操作、实践、欣赏、创作等多种样态的活动,不断拓展其的认知、提升社会情感、发展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1.教师拿来就用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结合节日开展班本化活动,但常常拿来就用。以结果为导向,以教师为本位,这样的节日活动内在意义不强。活动开展以结果为导向,忽视了幼儿的经验链接,缺少幼儿的深度参与,导致幼儿不了解某节日被赋予特定的意义,

2.教师缺少助推课程行进的拐杖。教师不知如何链接幼儿节日相关经验、如何引发新经验,缺少实施路径的策略。导致幼儿经验断层、缺少基于节日的内在个体成长。

我们分析:其一是教师缺乏有效的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无法支持他们持续开展活动;其二是教师的课程观需要不断改进,对于在活动中幼儿的经验链的重要性不够重视。因此我们借助节日活动开发一条3阶2问路径,帮助教师在节日课程中更好地实施课程。

二、研究设计

(一)操作定义

1.节日课程。以节日为载体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的课程内容。本方案中主要涉及到传统节日和社会节日等。

2.3阶2问策略。1条路径3个阶段,每阶段3个问题。3阶为经验唤醒、通道建构和多元表达三个阶段;2问做什么怎么做2个问题。

(二)研究目标

1.借助3阶2问策略帮助教师开展课程内容,使教师增强课程实施意识,更有目的、有方法、有条理地实施课程内容,推进节日班本课程的生发,最终提升教师课程实施的质量。

2.通过节日课程的实施,让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操作、实践、欣赏、创作等多种样态的活动,不断拓展其的认知、提升社会情感、发展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研究实施

(一)阶段一(经验准备):基于多渠道的经验唤醒

1.1问唤醒什么?唤醒幼儿关于节日的已有经验。我们要开展的是节日课程,因此需要了解幼儿对相关节日有哪些认知、了解、体验或实践。在此基础身上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

2.2问怎么唤醒?运用多种方式唤醒经验,如组织谈话、预设访谈、创设环境、调查表等寻找课程触发点,抓准机会切入课程。

(1)寻找课程触发点活动开启前,教师通过持续观察幼儿的谈话、游戏等一日生活,发现他们近期关注的话题、兴趣、时刻、偶发性事件等,从中筛选有价值意义的节日相关点。教师深度观察、了解,寻找课程触发器,抓准机会切入课程。

2制造课程触发器通过抛出节日相关问题、组织讨论、访谈幼儿、创设相关环境、材料投放等多种方式,主动制造触发器,点燃幼儿对节日话题的兴趣导火线。如教师在母亲节来临前向幼儿提问:关于母亲节你知道些什么?又如在阅读区投放多本关于妈妈的绘本等。

(二)阶段二(经验学习):基于多样态的通道建构

1.1问建构什么?多样态的活动。幼儿通过提观察、体验、分享、创作、实践、欣赏等多种形式学习和生活。因此我们要挖掘多个渠道、创设丰富的环境、开展多样态的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和体验,并联系家庭和社会,通过多方合作,丰富幼儿节日课程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

2.2问怎么建构?儿童在前,他们是课程的主角,教师在后,我们是课程开展的保障。教师心中有目标,事先进行多种样态活动的预设,结合节日的特点进行分类,建构多样态通道,调动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的探究和活动的不断生发。右表为节日活动分类和样态通道建议,教师可参考或调整。

(1)筹备期——营造氛围通道,助幼儿酝酿情感。

为激发幼儿参与课程活动的主动性,教师需要对活动情境做积极创设。在开启节日课程之时,教师创设节日相关环境,如主题墙上的图片、发现桌上的物件等引发幼儿对节日的感知,推动幼儿对主题内容的不断生发。过程中教师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幼儿一起商量、讨论接下来要开展的相关活动。并根据讨论、投票等得出的结果,一起准备开展活动的材料,拉起节日活动氛围感。

(2)乐享期——丰富活动通道,助幼儿快乐体验。

教师基于幼儿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直接感知的学习特点,教师在辨明幼儿的兴趣和明确活动方向后,与幼儿共同商讨、决策,并结合预设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节日特性,多开展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实践类多样态活动,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活动的激发效果。课程实施中的环境的创设也可和幼儿一起布置,让幼儿有参与感、仪式感。

(3)回味期——创设分享通道,助幼儿能力提升

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在开展欣赏、绘画、实践等多样态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实践后,教师为幼儿创设分享平台、组织交流活动,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是怎么做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幼儿将实践经历转化为在内在经验,帮助去语言表达能力、社会情感等多方面得到提升。通过复盘练习,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阶段三(经验分享):基于多形式的多元表达

在前期的体验和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和支持幼儿以其兴趣为导向的、基于多样态的活动内容进行表达表现。基于幼儿在课程中的多元表达,也反映了多样态节日课程的实施过程。

1.1问表达什么?幼儿的多元表达,在课程实施中无处不在,绘画、动作、语言都是表达。幼儿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口语表达、肢体动作表达、绘画记录表达等等。表达的对象有同伴分享、和环境互动、和书本对话等等。幼儿在节日活动中所体验的、感受的、经历的都可以成为他们表达的内容。

2.2问怎么表达?幼儿表达的对象、内容很多,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表达是老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要思考的问题。

(1)搭建多样支架助表达。教师搭建多个支架,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节日情境支架。教师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性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达的意愿。节日环境支架。创设温馨宽松的积极的能得到回应的环境氛围,激励幼儿能更愿意表达。 节日活动记录册支架。教师设计简单易懂的节日活动记录册,幼儿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帮助其一边回忆一边更好地表达。

(2)创设多维平台促表达。表达的形式多种,展现的平台也应多样。现场展示。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性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表达的意愿。利用小舞台、分享会、小记者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锻炼语言表达和自信。墙面展示。主题墙、发现桌、小舞台等,将幼儿的作品、照片进行展示、分享。 多媒体展示。用拍照、视频等方式进行展示。

四、研究保障

1.幼儿园支持,多元化教育:做好后勤保障。教研团队助力成长,为教师创设问题交流、经验分享平台。创设表达平台、设置照片墙、组织多样态活动等。

2.幼儿喜欢,符合发展需求:选择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其视野、丰富其实践、促进其多元发展。

五、研究成效

1.教师课程意识增强,教育质量提升。借助3阶2问策略帮助教师开展课程内容,使教师增强课程实施意识,更有目的、有方法、有条理地实施课程内容,推进节日班本课程的生发,最终提升教师课程实施的质量。

2.幼儿课程参与度高,多元发展。通过节日课程的实施,让幼儿通过参与体验、操作、实践、欣赏、创作等多种样态的活动,拓展了认知、提升了社会情感、发展了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

六、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虞永平,等.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7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