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支的原因与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建筑工程造价超支的原因与措施探讨

林楚佳

广东宏微智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省惠州市  516000

摘要:合理的工程造价可以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超预算现象其实十分普遍。尽管工程造价是项目建设过程中衡量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要真正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极为繁琐、复杂,难免存在工程成本在各工程阶段超出超支,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为了有效改善项目预算超支的现象,增加企业收益,对超预算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非常重要。相关企业还应积极提出应对及预防策略,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具体原因;问题

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取得了一些成绩,已经变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这一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有了新的需要,想要推动建筑企业的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明确当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够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降低建筑企业成本投入,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

1.1造价人员概预算编制不合理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程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具体来说,在项目开工进场之前,预算编制人员需要提前合理编制项目预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有限,可能存在前期询价工作做得不到位以及编制过程缺项等问题,导致预算和实际支出存在偏差。此外,建筑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很多因素可能发生变动,编制人员很难全面掌握预算编制的多种因素。如果编制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市场调研,仅凭自身工作经验来编制预算,而未对其中的重要因素做出专业化分析和预判的话,容易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给今后的工程埋下预算超支的隐患。另外,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需要编制人员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沟通。而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一些预算人员与设计人员交流不及时,且因缺乏施工现场的实际经验,导致预算编制与设计施工出现误差。此外,编制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也会存在主观性,使得预算方案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导致预算工作质量欠缺。

1.2方案设计缺乏合理性

方案设计是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方案设计前,一定要考察和调研现场,保证方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些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开展实地调研和考察工作,凭借以往经验和理论知识制订施工方案,严重脱离实际,施工过程无法结合施工方案有效推进,引发暂停施工、修改前期投入的问题,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增加了成本,最终导致实际工程造价超预算。

1.3现场监管工作不到位

无论是监管单位,还是施工单位,与超预算问题之间都有着紧密联系。在施工现场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监督管理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管控各项资金支出的详细状况,包括:各项流水、工程实物等问题。在切实展开监督管理工作期间,如若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监管工作的关键性进行清晰认识,就难以确保实际监督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从而难以有效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难以顺利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会造成超额预算、浪费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问题。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其主要一项职责,是造价审计单位展开核验施工现场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造成造价超额预算的重要原因。绝大多数都是在施工单位委派的情况下来安排监管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参与到管理工程项目工作之中,在处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公平公正,进而保障有序进行工程建设作业。

2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措施

2.1提高工作人员的造价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作为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核心环节,企业必须重视预算编制工作的价值。超预算问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编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实际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并跟据实际考虑各种成本。且进行调研时责任心不够,前期询价工作草率,专业能力不足等原因。为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造价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管理意识和专业能力。这就需要企业首先完善人才培育体系,针对工程造价人员,定制专业性的技术培训,并确保造价人员能有充足的机会到施工现场实地考察,着重提升造价人员的技术水平,丰富造价人员的现场经验。(2)应做好预算编制的保障工作,确保造价人员有足够的渠道及时了解当前的市场动向和政策导向,并提供最新现场数据,保证图纸的准确度,确保设计人员和预算编制人员的沟通。值得重视的是,预算工作的科学性是建立在完备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的,造价人员则必须提前详细掌握项目相关的信息与内容,从而提高编制质量。(3)全面落实对施工单位的技术交底工作。有效传达图纸上的技术细节及其关键要点,使施工单位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注意事项,做到交底工作的及时准确,促使各项施工技术都得到有效落实,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4)编制人员自身也应提升责任意识,全面剖析设计图纸,对工程量进行准确的核验和计算,并通过人工询价和平台询价机制进行双重询价,确保准确预测材料价格。另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人员若遇到特殊情况难以有效防止预算超支发生的话,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应,以便相关部门统筹配合,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超支费用。

2.2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尽管设计费用在建设项目中所占比重很小,但其合理性对整个项目的总费用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有效提高项目预算编制的精确度,并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其一,要求设计者按照限额技术最大限度地优化现场条件,保证质量。通过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费用、效益等因素的比较,选出最优方案。其二,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审查方案,找出问题,避免施工变化而加重成本。施工单位要充分了解方案,尽早进场,以免延误工期。

2.3对于造价预算控制方案进行监管

在明确造价预算控制规划后,为了防止造价超出预算的情况,就需要严格根据控制方案对于各项目进行监督管控,确保造价控制规划可以被落实到位,提高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因此,在进行造价控制工作时,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将其作为基础,衔接工程变更各个环节,确保造价控制工作质量可以符合要求。如果造价控制出现问题,就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使各部门加入其中,明确价格波动,从而更加科学的开展造价控制。各部门需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工作,确保审计部门可以了解到财务报表、支出明细等。

2.4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历史造价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预测项目成本和潜在的超预算风险。首先收集了大量历史造价数据,包括工程类型、工程量、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多个维度的信息。然后通过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精准的成本预测模型,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如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工程地点等,预测项目的总成本以及可能出现的超预算风险。利用模型,项目团队能够在预算编制阶段就对项目的成本进行更为准确的估算,通过对比预测结果与实际造价数据,团队可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降低超预算风险。

结语

如今,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数量逐渐增多。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和预算成本控制,杜绝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辉.浅谈工程造价在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居舍,2021(31):178-180.

[2]谢超,余燕.全过程工程造价在建筑经济管理中的价值[J].居舍,2022(17):134-136.

[3]刘金容.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J].建筑与预算,2022(9):16-18.

[4]刘静.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及控制策略[J].四川建材,2022(6):207-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