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的核电设备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1
/ 2

浅析核电运行安全管理中的核电设备管理

陈希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  江苏连云港 222042

摘要:核电设备管理是指对核电站设备运行、维护、保养、更新、缺陷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核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责任分工、维护保养、更新换代、缺陷管理、信息化等需要优化的方面。为优化核电设备管理,需要加强设备管理责任制、完善维护保养制度、推进设备更新换代、建立设备缺陷管理机制、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措施。

关键词:核电设备管理;责任制;维护保养;更新换代;缺陷管理;信息化

引言

核电是一种利用核能产生电能的技术,其运行安全对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核电设备管理是指对核电设备进行全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检修、保养、更新、改造等各个方面。核电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本文将对核电设备管理对核电运行安全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

1.核电设备管理概述

1.1 核电设备管理的定义

核电设备管理是指对核电站的核设施和设备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这包括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更新、改进等方面的管理,以及对设备运行的监督和控制。核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核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或事故,将会对周围环境和人类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核电设备管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确保核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1.2 核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核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核电站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核电设备是复杂的高科技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后果将不可估量。因此,合理的设备管理措施必不可少,包括设备的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新,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核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稳定。

2.核电设备管理需要优化解决的方面

2.1 设备管理责任方面

核电设备管理责任划分需明确,以防管理混乱、责任推诿等问题。在核电设备运行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设备管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然而,如果管理责任不明确,可能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甚至出现重复管理或者疏漏管理的情况,从而影响到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如果责任不明确,当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2 设备维护保养方面

核电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意味着设备可能存在设备可靠性下降问题,这会对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威胁。在核电站内,各种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发生故障。如果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的寿命可能会缩短,同时也会增加设备故障的风险,从而影响核电站的正常运行。此外,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修复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对于核电站的经济效益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2.3 设备更新换代方面

核电设备为保障尽量安全,多采用成熟技术,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会有设备核电设备老化的风险,从而增加核事故的概率。此外,老化的核电设备也会导致发电效率下降,经济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保障核安全的前提下,核电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4 设备缺陷管理方面

在核电设备的生产、运营、维护等多个环节中,标准化的缺陷管理措施存在盲区。缺陷管理的盲区导致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可能被忽略或延误处理,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同时,缺陷管理不规范也会影响核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5 设备管理信息化方面

核电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高低表现在,管理信息化手段的多少,需要实现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全面管理和监控,防止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高、安全风险大等问题。同时,能否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影响了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此外,信息化程度还存在着信息共享、信息安全性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来得到解决。[LC1]

3.核电设备管理优化路径

3.1 加强设备管理责任制

加强核电设备管理责任制,是指对核电设备的安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和加强监督。这一问题的具体表现是,由于核能在能源领域中的重要性,核电站设备的安全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然而,由于核电站设备的复杂性和特殊风险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和监督不到位,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3.2 完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完善核电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是在核电站安全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核电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保障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如果缺乏有效的维护保养制度,可能会导致设备的损坏和故障,进而影响核电站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严重的事故。

3.3 推进设备更新换代

推进核电设备更新换代,意味着要更新旧的核电设备,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这也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涉及到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另外,由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更新换代需要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和监管措施,以确保核电站的运营安全。

3.4 建立设备缺陷管理机制

建立核电设备缺陷管理机制,意味着在核电站的运营中,要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缺陷。这对于保障核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如果缺陷被忽略或拖延处理,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引发核事故。因此,建立缺陷管理机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种风险。同时,这也是核电站运营管理中的基本要求,对于保障公众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5 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核电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目前,许多核电站的设备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存在着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设备管理的工作量,也可能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产生潜在的风险。因此,提升核电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设备监测技术、开展培训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来实现。这样可以提高设备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保障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结语

总的来说,核电设备管理是保证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核电设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路径,以期对核电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核电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关键的工作,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有通过不断优化和改进,才能保证核电站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中国.核电设备管理对核电运行安全的影响分析与阐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151.

[2]章红伟,葛湖滨.刍议怎样强化核电设备管理确保核电运行安全[J].科技视界,2017(03):222.

[3]高翔.强化核电设备管理保障核电运行安全[J].质量探索,2016,13(03):88+87.


[LC1]再改改,不能出现核电不好核电差的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