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标准层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9
/ 2

建筑工程标准层结构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文荣航

身份证号码441224198912096318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结构施工质量是主要工作,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化、高层化发展,对建筑结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作为现阶段建筑项目实施的关键组成部分,结构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设计质量把控。为保证其结构设计符合预期要求,需在明确结构设计现状的前提下,通过对关键点的把控确保结构设计符合实际建设要求,并为建筑工程的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正因此,探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现状与发展,对助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标准层;质量控制

引言

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应当做好主体结构的管理工作,对主体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严格监管,切实保障模板工程质量、混凝土工程质量和钢筋工程质量,以此来提高整个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

1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相关理念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逐步深入展开研究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对建筑结构各项设计性能的需求,因此逐渐更新了以下理念:一是建筑安全性能提升。建筑安全性能是建筑保证建筑使用者安全使用建筑的基础,在优化过程中不得忽视安全性方面的内容。二是改善建筑的功能性。目前,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是建筑的主要使用功能,而建筑不仅具备这些功能,还可以拓宽其他用途。因此,要改善和增加建筑的用途和功能,更好适应使用者的需要。三是美化建筑结构,维护绿色生态环境。建筑在建造和使用时,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绿色环保材料,坚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四是建筑一般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为实现其将来的永续发展,不可一味追究低成本而采用廉价劣质的建筑材料,使其使用价值降低。

2标准层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2.1钢筋加工、安装技术要求

①施工人员在对钢筋进行制造时,要严格按照前期设计的标准施工图纸内容来进行原材料的加工,加工完成以后对制作的质量进行验收,质量验收合格以后才能送入施工现场使用。②钢筋在绑扎之前需要使用线锤对钢筋的安装距离进行定位和测量。严格按照建筑的建设需求控制板凳筋间距距离,提高墙柱、墙钢筋安装的质量,确保安装过程保持垂直状态。③在对板凳筋进行布置时,要严格控制板凳筋之间的安装距离。安装完成以后,对板凳筋表面进行养护,避免板凳筋受外部钢筋压力而导致表面变形下沉的现象。④对于钢筋加密区而言,要对加密区的钢筋安装数量和间距进行严格的控制。钢筋安装完成以后使用扎带扎牢并在合适的位置预留振捣孔,为后期混凝土浇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2模板安装加固技术要求

(1)按照设计图及施工方案,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及支撑布置,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并进行对应标识。模板采用15mm厚高强度多层板,木方和钢管作楞,配套穿墙螺栓M16使用。竖向内楞采用50mm×85mm木方,水平外楞采用圆钢管48mm×3mm。通过在双钢管处打孔拉结穿墙螺栓加固。采用钢管扣件满堂架作为操作架,纵横间距及步距1500mm,地下采用室外墙采用止水螺杆,(2)模板安装的接缝不应漏浆,柱墙根部缝隙封堵到位,在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湿润,模板内无积水。模板工程安装同时要复核梁柱截面尺寸、梁板标高、房间尺寸,并检查梁柱垂直度和位置是否准确,并将模板清扫干净。检查模板支架体系与方案是否一致。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拆模规定要求。构件钢筋等隐蔽工程验收完毕后,安装柱模前,要清除杂物,焊接或修整模板的定位预埋件,做好测量放线工作,做好模板下的找平砂浆。(3)当底板或顶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具有一定强度(≥1.2MPa),即用手按不松软、无痕迹,方可上人开始轴线投测。根据楼面轴线测量孔引测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线,并以该控制线为起点,引出每道细部轴线,根据轴线位置放出细部截面位置尺寸线、模板200mm控制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当混凝土浇筑完毕且模板拆除以后,开始引测楼层1m标高控制线,并根据该1m线将板底的控制线直接引测到墙、柱上。(4)模板及其支架在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后,拆除模板的顺序与安装模板顺序相反,先支的模板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应自上而下拆除竖直面模板;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拆除梁、楼板底模时,应先松动木楔或降低支架,然后逐块或分片拆除,多层楼板支柱的拆除,应按下列要求进行:上层楼板正在浇筑混凝土时,下一层楼板的模板支柱不得拆除,再下一层楼板的支住,仅可拆除一部分,跨度为4m或4m以上梁下均应保留支柱,支柱间距不得大于3m。

2.3地基与框架结构设计优化

地基与框架是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稳定的基础,因此,优化地基与框架结构尤为重要。(1)地基设计优化。为了保证房屋建筑地基结构的合理性,设计人员必须勘察施工现场的水位、地质,综合考虑水文情况、岩体情况等,并由专业人士计算荷载范围,保证地基设计的稳定性,避免后续因荷载过大出现沉降情况,影响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以此保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优化房屋建筑框架设计。房屋建筑框架设计优化需结合结构计算,确定柱网和柱距。合理的柱网、柱距不仅可以提高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还可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就整体平面布局来说,必须降低房屋建筑内部刚度,提高四周刚度,以规避扭转过大问题,增强房屋建筑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能。框架柱与框架梁的截面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否则会浪费资源,同时,过大的截面还会影响美观性,甚至在特殊位置上会影响空间的实用性。

3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管理策略

3.1设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分析

要想促进建筑结构设计的高水平、高效率开展,需要以设计人员队伍的高素质建设为前提。鉴于此,需引导设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到在工作期间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知识与理念。同时,要求设计人员重视对自身审美理念、设计思维的转变,结合新时期民众需求来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水平。另外,设计单位需加大对设计人员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力度,通过定期开展关于专业知识、设计理念、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活动,以促进设计人员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进而为建筑结构得到高质量、高品质设计提供人才支撑。

3.2建立主体结构质量管理体系

房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工程管理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要想有效管理主体结构的各个方面,保障主体结构的质量,需要做好质量检测和质量审核工作。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主体结构质量审核体系。如果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和相关规范缺少了解,有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留下安全隐患,带来一定的质量问题,影响主体结构的质量。所以,为了保证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技能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增强工程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定展开各项工作,避免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存在质量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在房屋建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房屋建筑功能需求的多样化,对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对房屋建筑的建设要求,设计人员必须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优化房屋建筑结构,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住房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凯.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现实应用[J].居舍,2022(1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