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效果分析

黄亚平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2   

要:目的:分析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效果。方法:将2021年03月-2023年0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理脾调胃汤;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当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疾病,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的发生非常容易导致患者消化不良的情况,并且有嗳气、餐后反酸、食欲减退等现象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饮食[1]。在中医当中将慢性胃炎归为“胃痞”、“胃脘痛”等范畴,并且大多数患者属肝郁脾虚证,主要是因为患者脾胃失调、肝失疏泄,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并且患者脾胃虚弱,非常容易导致机体的血气运行受限,胃失养,从而导致胃黏膜不断的萎缩而引起疾病。中医将理脾调胃汤作为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的主要方案,并且获得相对比较理想的效果,不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调节患者的机体健康水平,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针对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并分析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03月-2023年03月收治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人,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5人,女性21人,平均年龄(56.78±7.25)岁,平均病程(5.69±2.08)年;对照组患者男性27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56.50±7.37)岁,平均病程(5.45±2.15)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抗炎、抗酸等治疗。

1.2.2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主方为柴胡、茯苓、丹参、炒白术、党参、木香、香附各10g,白芍12g,枳壳5g,砂仁、甘草各6g。泛酸比较明显并且肝火旺盛的患者可增加连翘、乌贼骨以及左金丸各10g,腹痛比较明显并且气血不通的患者需增加延胡索、五灵脂各10g,湿邪偏重的患者增加藿香、佩兰、厚朴各10g,食欲不振、恶逆明显的患者增加沙参、麦冬各15g、姜半夏9g、旋覆花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治疗30天。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对比治疗效果。(2)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资料

SPSS24.0软件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临床效果对比

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临床效果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n=46)

25(54.35%)

15(32.61%)

6(13.04%)

40(86.96%)

实验组(n=46)

33(71.74%)

12(26.09%)

1(2.17%)

45(97.83%)

X2

-

-

-

3.8655

p

-

-

-

0.0492

2.2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组别

恶心

肝功能异常

呕吐

皮肤瘙痒

总发生率

对照组(n=46)

3(6.52%)

0(0.00%)

2(4.35%)

3(6.52%)

8(17.39%)

实验组(n=46)

1(2.17%)

0(0.00%)

1(2.17%)

0(0.00%)

2(4.35%)

X2

-

-

-

-

4.0390

p

-

-

-

-

0.0444

  1. 讨论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习惯以及饮食内容均出现的不同程度的改变,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出现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慢性胃炎便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虽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具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收到严重影响,并且慢性胃炎的发生会诱发患者食欲不振,影响机体营养吸收[3]。慢性胃炎在中医当中主要以肝郁脾虚证为主,中医主要以疏肝、理气、健脾胃等治疗方法为主,理脾调胃汤当中的香附可以疏肝解郁、理气宽中;枳壳可以除中焦痞满;木香可以运脾化湿、调中止痛;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均具有健脾和胃、补中气的作用;柴胡、白芍可以疏肝解郁,并且具有止痛的作用;丹参是养胃护肝的主要药物,并且可以活血化瘀、除心烦;砂仁能够祛湿、理气、温脾胃。上述药物联合使用能够健脾益气、活血化瘀、行气生津、疏肝理气,帮助患者改善其胃肠道功能,同时对胆汁以及胃酸的分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促使消化道功能的不断改善和提升,提高患者的食欲[4-5]。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的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邓山桂.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肝郁脾虚证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1,(28):87.

[2]敖微微,向福辉.健脾清胃汤联合调理脾胃灸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20,7(16):98-99.

[3]张贵山.健脾清胃汤联合调理脾胃灸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性分析[J].特别健康,2020,(23):44-45.

[4]王以伦.理脾调胃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脾虚证32例临床总结[J].智慧健康,2019,5(21):174-176.

[5]张贞鲁,王博.健脾清胃汤联合调理脾胃灸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5):143-145.

  通讯作者 何卫东,男,1968年11月12日生。56岁。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主任中医师,常州市中医医院中医内科工作。邮箱:1023033917@qq.com,邮编:213003,研究方向:脾胃病,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