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公示语英译——以达州市凤凰山景区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公示语英译——以达州市凤凰山景区为例

罗琼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来华的外国游客也与日俱增。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双语公示语出现在各个领域,如景区、街道、商场等,准确的英译公示语不仅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为国外友人更好的了解中国做出了贡献。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特·纽马克(Newmark,2001)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理论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对读者产生相应的效果,适用于信息型和呼唤型文本。

关键词:公示语,交际翻译理论,交际效果

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公示语及其翻译也逐渐成了热门议题,但是我国很多景区公示语的翻译现状不容乐观。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可以为我们准确地道地翻译公示语提供理论支持,以达到最佳的交际目的。目前公示语的翻译已经引起部分人的重视,但国内相关部门对公示语翻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公示语翻译的规范性还有待加强。

2 公示语翻译错误分析及改进建议

下面是笔者在达州凤凰山风景区收集到的公示语翻译,通过整理可以将公示语翻译错误翻译分析如下:

公示语用语具有清晰性、简明性的特点。一方面,公示牌范围空间有限,字体较大,另一方面公示语只是辅助信息,要让游客花费最少的时间精力获取,所以公示语的制作必须遵守清晰简明的原则以更好地达到交际效果。在汉译英时,英文表达会比汉语表达更占公示牌空间,译者需要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综合考量,译出公示语要传递给游客的必要信息,适当省译其他冗余信息或添加必要信息,发挥公示语的作用。

例1:

原文:台阶较多,请注意安全!

原译:Many steps ahead, danger!

登山时,在长而陡的登山石梯周围可见“台阶较多,请注意安全”的标牌,该公示语是提示游客石梯陡峭,登山时注意安全,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我们很容易理解到这条公示语目的在于提示游客此处难行登山时应注意安全。译者将其译为“Many steps ahead, danger!”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译文中的“many steps”和“danger”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没有做到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没有达到应有的交际目的。笔者认为,此处应以交际翻译理论为指导,译为“Steep slope! Caution!”。此时,译文直接将原文要达到的交际效果直接译出来给外国游客看,告知游客“前方石梯陡峭,需注意安全”,突出原文的提示功能,没有局限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是突出重点,侧重交际效果。

例2:

原文:池底情况复杂,请切勿下水游泳!

原译:The bottom of the pool is complicated, please do not swim!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我们很容易理解到这条公示语目的在于提示游客“水下危险,不要下水游泳。”从交际翻译的角度来看,“池底情况复杂”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可以说是不必要的信息,他们只需知道此处不能下水游泳便可达到预想的交际效果。笔者认为此处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传达主要信息,省略冗余信息,直接译为“Caution! No swimming!”,即发挥了公示语应有的提示作用,又体现公示语简介明了的特点,使外国游客花费最小的时间精力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

例3:

原文:通天梯

原译:Sky Stairs

例4:

原文:红军亭

原译:Hongjun Pavilion

从交际翻译的角度来看,例3-4的公示语英译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可以说是不知所云。例3中,对于生长在中华文化背景中的中国人来说,我们都知道中国景区内用词都略显夸张,此处“通天梯”只是想表达石梯高长入云。译者将“通天梯”译为“Sky Stairs”,外国游客读后不免会产生困惑,此时译文没有产生交际效果。石梯的形象依然出现在游客眼前,无形中已经达到了某种交际效果,笔者认为此处可选择不译。在例4中,译者将“红军亭”译为“Hongjun Pavilion”忽略了绝大多数的外国读者不懂汉语拼音,即使懂也并不一定能够领会其完整的意义,这样的翻译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交际作用。所以,译者应该考虑这一因素,谨慎使用汉语拼音。“红军”一词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在英语中对应“red army”一词,笔者认为在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此处若译为“Red Army Pavilion”,外国游客读后可知这是为纪念红军而建的亭子,达到了交际效果。

3 公示语英译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上述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和译者专业知识薄弱。该景区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非一线城市景区,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外国游客较少,政府部门对于公示语英译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公示语英译译文没有专业人士审校,导致译文不规范,让公示语的译文没有真正起到信息提示的作用无法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呼吁型文本时,没有预先选择恰当的翻译理论,导致译出的公示语呼吁效果不足。这要求译者以翻译理论为指导,让理论服务于实践。英语公示语的特点是简洁、规范、统一 、醒目、方便,所以用语上要做到字字着力,没有废字(丁衡祁,2006)。王银泉(2007)曾提出公示语的交际翻译和语用翻译理据,就是要求将中文的文字作为参考,将核心放在传达给外国读者的实际内容上。因此,根据英语公示语的特点及公示语翻译原则,交际翻译理论对公示语的翻译具有指导作用,译者翻译公示语时应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交际效果,以此才能准确传递信息给海外游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

[3]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6):8- 17.

作者简介:罗琼(1998.09-);女:汉族;四川人;硕士在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英语笔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