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

李兰花,薛艳军,,吴华强,张洪圆,,裘月南,刘思全,刘志莲,牟宗刚,李曦峰,贾文文,王学峰,孙宽宽

山东泓瑞医药科技股份公司   256600

【摘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于血糖的控制具有突出的作用,同时对于心血管、脂代谢、肾脏、周围神经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指导临床有效应用,本研究特此阐述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多效性,以供参考。

【关键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多效性;研究进展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最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两种,可以提高胰岛素增敏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达到控糖、降糖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消除胰岛素抵抗所致的心血管高危因素。由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突出的降糖效果而备受临床推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除此之外,对于心血管、脂肪代谢调节、肾脏、周围神经等方面,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也发挥着重大效用,本研究特此作如下阐述。

1心血管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迁延,长时间处于较高血糖状态下,不仅增加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加重治疗负担,而且还会进一步升高死亡风险,危及患者性命。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药动力学相对稳定,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肾小管对葡萄糖的摄取、吸收,进而加快尿糖排出,实现对血糖的控制;还可以改善胰岛素分泌缺陷,达到纠正高血糖目的。消除葡萄糖之后,热量相应的减少,以致于脂质代谢、分解加快,从而降低体重,减轻心室负荷,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身形体态的改善。在肾小球滤液中,若是葡萄糖水平表达越高,对于水分潴留作用就越强,可以直接或间接控制患者体重,预防心血管疾病。马光,王国良,薛永亮[1]等研究报道中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吡格列酮能够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风险,延缓心血管疾病发展。现如今,在心血管保护方面,吡格列酮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肯定,未来在预防性治疗心血管疾病领域中,有望发挥出重大作用。而罗格列酮治疗安全性以及对心血管的保护有待深入探讨。

2脂肪分布

现如今,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加之快节奏的生活,现代人们生活饮食越来越多样化。高热量的快餐越来越普遍,但是相应的运动时间却在不断缩短,久而久之,脂肪必然会大量堆积在体内,累及心脏。相较于皮下脂肪,异位脂肪大量蓄积不仅会减弱胰岛素分泌能力,而且还有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病变风险。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超重肥胖的关系较为密切,而异位脂肪的形成,在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具有积极的参与作用。黄玉妹[2]纳入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对象,加用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患者体重、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这一结果的形成,与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改善有关。因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将内脏脂肪转移至皮下脂肪,从而促使脂肪重新分布。徐晓东,徐浩,王姗姗[3]研究纳入6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联合吡格列酮治疗12周后,血清脂联素明显升高,血糖水平显著降低。脂联素属于一种内源性蛋白质,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由脂肪细胞分泌获得,可以通过胰岛素增敏激素作用调节胰岛素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由此可见,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通过减少脂肪分布、调节脂肪代谢等作用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发挥控糖、降糖作用。

3肾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肾损害比较多见。受高血糖的影响,蛋白尿不断增加,以致于肾功能损害,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于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故而十分适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的治疗。因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调节内皮细胞,减轻炎症应激反应,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比值。陈琳,陈文娜,官雯娟[4]研究纳入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临床对象,在基础降糖、控糖同时加用吡格列酮,结果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显著下调,有效减缓了疾病发展进程。在糖尿病肾病发展环节,炎症状态将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影响肾小球功能,甚至发展成为尿毒症。曾富元,史晓腾[5]研究纳入9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后发现,尿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降低,说明吡格列酮能够有效调节肾细胞外基质代谢,进而促使了肾功能恢复。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终末糖基化产物的形成给予有效抑制,故而进一步减轻了肾功能损伤,加之炎症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调,减轻了对肾小球、肾小管的不良刺激,从而有效遏制了肾小球上皮细胞异常增生,保护了肾功能免受损伤,达到了减少蛋白尿、抗炎等目的。

4周围神经

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相对普遍常见的合并症,发病风险极高,最高可达50%-90%。受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影响,运动以及感觉神经病变受损情况会不断加重,因为营养代谢障碍,以致于蛋白合成障碍,不能及时为神经轴突提供营养,导致轴索损伤,甚至因为精神神经损伤,引起认知缺陷。相比于中枢神经网络,周围孤立神经纤维更加脆弱,故而周围神经病变发展更快,而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相对更晚。赵辛欣[6]研究纳入140例2型糖尿病合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加用吡格列酮之后,发现患者智能以及精神状态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可能与血糖水平直接或间接得到有效控制有关。神经元网络对人的精神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应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后,可以通过减少促炎因子、抗炎因子的转录、PPAR-y(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y受体)对脑胶质细胞的刺激而发挥神经免疫作用,以改善精神状态,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综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理想,在保护肾功能、减少心血管高危因素、促使脂肪分布、调节神经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大效用,除了控制血糖之外,在其他领域也具有良好的多效性,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广泛普及提供了循证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光,王国良,薛永亮,等.吡格列酮预处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干预治疗中的心肌保护作用[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04):352-355.

[2]黄玉妹.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的临床对比[J].糖尿病新世界,2019,22(21):47-48.

[3]徐晓东,徐浩,王姗姗,等.吡格列酮联合利拉鲁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脂联素、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01):43-46.

[4]陈琳,陈文娜,官雯娟.吡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SAA、β-TP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29):42-45.

[5]曾富元,史晓腾.吡格列酮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TGF-β_1、MMP-9、TIMP-1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04):20-22.

[6]赵辛欣.多感官刺激联合吡格列酮对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2型糖尿病的作用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16):52-57.

  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2TSGC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