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3

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郑旭

513427197605190027  四川省宁南县水利局  615400

摘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使得水土流失问题也愈发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不利于社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要想降低各类工程建设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破坏,则应注重生态修复技术的合理运用,为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应了解水土流失的基本特点,明确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思路,结合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计划与方案,切实发挥生态修复技术作用,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效果,实现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我国的水土流失现状不容乐观,妨碍着社会绿色经济的发展,聚焦生态修复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影响,指出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提出了科学、高效的优化措施与方案,为促进生态修复技术在国内的高速发展,改善水土流失现状,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使其良性发展等方面提供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1.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

1保护土壤资源: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流失是土壤资源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力丧失和产量减少。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从而维护农田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农业发展;(2控制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水土保持能够控制水流的径流速度和量,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效率,保障人类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需求;(3维护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对于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减少土壤侵蚀和水体污染,水土保持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它还能减少农药和化肥等农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4预防自然灾害:水土保持能够减少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水灾(如洪水、涝灾)的发生。它通过控制水流、稳定坡面和改善地形等措施,提高地质和水文过程的稳定性,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破坏;(5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土保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它通过维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状态,提高农田产能、保障食品安全、改善生活质量,并为未来世代提供可持续利用的土地和水资源。

2.生态修复的常见方法

2.1.植被恢复与重建

植被恢复是生态修复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种植植被、恢复植被覆盖和重建植物群落。通过种植具有生态适应性的本地植物,可以增加植被多样性、恢复植被功能和提供栖息地,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2.2.土壤改良与修复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的质量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土壤改良与修复方法包括添加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和补充养分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水分、改善根系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2.3.水资源管理与调控

水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与调控对生态修复至关重要。这包括修复湿地、构建人工湖泊或水池、建设雨水收集系统等措施。通过恢复湿地和水体,提高水质和水量调控能力,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水分供应、生物栖息地和水环境质量。

2.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采取生物复育等手段实现。这有助于恢复受损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促进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2.5.土地再生与重建

针对受到矿山开采、工业污染或土地废弃等原因引起的严重土地破坏,土地再生与重建是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方法它包括废弃矿山的修复与复垦、工业污染土地的修复与改造、废弃土地的重建等措施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恢复植被覆盖和修复生态功能,可以实现受损土地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3.生态修复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

3.1.植被恢复与物质循环

生态修复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物种、种植植被和恢复植被覆盖,能够促进物质循环的恢复与增强。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量转化为有机物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基础。同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和水分,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和保持。植被恢复还能增加有机物的输入,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土壤质量。

3.2.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物种相互作用

生态修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恢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群落能够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和资源,促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传粉和种子传播等生物过程,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3.3.土壤改良与生物活性

生态修复中的土壤改良措施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活性。土壤中的微生物参与有机物的分解、养分的循环和固氮等过程,对维持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土壤改良,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水分保持能力和生物活性,促进植被生长和

根系发育。

3.4.水资源管理与水体健康

生态修复对水资源管理和水体健康也有积极影响。恢复湿地、河流和湖泊等水体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湿地具有吸附、沉降和生物降解等功能,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通过湿地的恢复和河岸带的植被恢复,可以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污染物输入,改善水体的质量和生态环境。

4.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4.1.植被恢复与保护

植被的根系能够将土壤固定在地表,防止水流和风力的冲刷和侵蚀。植被通过根系的牢固固定,减少了土壤颗粒的流失,阻碍了水土流失的过程。特别是在坡地和河岸等易于发生侵蚀的地区,恢复和保护植被能够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侵蚀的风险植被的根系通过在土壤中形成复杂的根系网,增加了土壤的结构和稳定性,提高了土壤的保持力。植物的根系能够渗透入土壤深层,增加土壤的抗冲刷能力,降低水流的速度和能量。植被的茂密覆盖也能够降低雨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减缓了土壤侵蚀的速度。

4.2.科学选用生态修复技术类型

根据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实地勘测,引进和优化生态修复技术,确保所选用的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满足实际的水利工程生态问题的需求,并且能够将充分发挥出选用的生态修复技术的作用,保证在短期内就能起到改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效果。就流经城市内的水利工程水文而言,对生态造成影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将未经处理污染物直接进行排放,导致水利工程水受到污染,河底淤泥不断沉积变厚,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时,可以选用以泥底生物氧化技术,利用打捞的方式将附着在水利工程表层的污染物和河底淤泥进行清理,并借助氨基酸等元素通过化学反应,消除水体内所含氨氮物质,实现对水质的优化,为生态保护打好基础。

4.3.土壤改良与保持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如有机物添加,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和稳定性,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风险。有机质富集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和良好的生境,有利于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进一步增强土壤的保持能力土壤结构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如有机物添加和耕作管理,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有机物的添加能够促进土壤颗粒的团聚和胶结,形成稳定的土壤结构。稳定的土壤结构有利于水分的渗透和储存,减少径流的生成和土壤侵蚀的发生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如添加有机物和改善土壤结构,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有机物的添加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毛细管力,增强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改善土壤结构能够增加土壤的贮水空间和水分渗透性,减缓水分的流失和排泄,有利于水分在土壤中的滞留和供应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通过土壤保持措施,如土壤覆盖和保持农田排水系统的通畅,可以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土壤覆盖能够减少雨滴对土壤的冲击和风蚀的侵害,形成保护层,防止土壤的流失。保持农田排水系统的通畅能够减少水分积聚和土壤涝气,防止土壤侵蚀的发生。

4.4.水资源管理与调控

1湿地恢复:湿地是重要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具有保水、净化和调节水文循环的功能。通过恢复湿地,可以增加水体的滞留时间和过滤作用,减少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水体的污染。湿地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存储大量的水分,降低洪水峰值,维持水体的稳定性和水质的净化能力。湿地恢复有助于改善流域的水文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提高水资源的保持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2水源涵养区建设:水源涵养区是为保护和维护流域水资源而划定的特定区域。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水源涵养区,可以保护水源的地下水补给和表面径流的生成,维持流域的水量和水质平衡。在水源涵养区内,可以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植被恢复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储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稳定性。

3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合理利用雨水资源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采取雨水收集和利用措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提供水资源的替代和补充。例如,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降雨收集起来用于灌溉、生活用水或地下水补给,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约水资源的消耗。

4.5.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反映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生态位分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关系,包括食物链、掠食和共生等。通过恢复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我们能够维持这些关系的稳定性和平衡,确保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群体的正常功能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或变化时,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回复能力。物种多样性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减缓生态系统的衰退速度,并提供更多的替代选择。恢复和保护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压力和变化。

生物多样性维护了各种生态系统功能,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昆虫和鸟类的花粉传播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和繁衍;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养分

循环和有机物分解;天敌和益虫之间的平衡有助于病虫害的调节。这些生态服务对于水土保持至关重要,能够促进植被生长、维持土壤的健康和稳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生态修复和综合措施的实施,我们能够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只有在持续的努力下,我们才能建立起健康、稳定和富饶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惠娟.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22,12(8):40-42.

[2]曹寒.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12):3.

[3]刘俏.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2022(9):3.

[4]苗德志.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海河水利,2022(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