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寄宿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高中寄宿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张景婷

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广东省河源市 517000

【摘要】 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高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中寄宿生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并对解决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 寄宿生 心理问题 对策

随着高中寄宿规模的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高一学生离开父母,独自在集体中学习并开始住校生活。寄宿生这个群体,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虽然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但与同龄人共同生活的经历较少。另外高中的生活和学习最为紧张、激烈,加上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比较严重,因此很多寄宿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利于让寄宿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特点及优秀的学习生活品质,从而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高中寄宿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应对策略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升学生心理素养。

寄宿生常见心理问题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一.自我同一性危机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这一阶段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他们期待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生活, 但全寄宿制学校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进校园,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用有限的公用电话和家人、朋友联系。学生的自我期待与学校要求产生冲突,容易产生心理困扰。

二.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全寄宿制高中生每天的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这对于一部分存在偏科现象的学生而言,缺少可自主安排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他们的适应难度。

还有一部分学生习惯于打疲劳战,通过延长学习时间来提升成绩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法,进入全寄宿制学校后明显感觉学习时间不够。

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学习不适应,造成学习成绩下降,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容易引发一些极端的做法,如跳楼轻生,割腕自杀。

2.早恋。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容易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拉进彼此的距离,从而发展为早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情绪波动大,心神容易被分散,学习时间被挤占,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容易与父母和老师发生冲突。

四.人际关系不和谐

1.师生关系

进入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不再以把老师、书本认作“权威”。为方便统一管理,寄宿制学校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而更多强调统一标准。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给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或者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能及时回应。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

2.同学关系

寄宿生同学关系不和谐大部分是因日常在宿舍的一些生活作息,生活习惯所引发的。学校住宿条件不如家里,在日常的生活中,寄宿生需要克服各种不便利,如同学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和包容,容易引发一系列矛盾,引起同学关系紧张,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

寄宿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营造宽松环境

校园环境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校园的一草一木、楼房、墙壁可以张贴温馨提示语、心理疏导小提示,用心为学生布置温馨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的环境,充分发挥宿舍、教室的育人功能。

二.选配心理导师,把控学生情况

各班根据学生的性格和教师风格来匹配导师,由导师实时跟进,做到每月一谈话,对所带的学生给予更多课堂的关注,课余时间对寄宿生学习时间安排、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心理适应、认识自我专题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不回避自身发展的短处,增强自信。让学生了解,唱歌听音乐、适度地进行有氧运动等都是宣泄负性情绪的有效方法。

四.家校合力,共育成长

学校可以定期开设家长课堂,宣讲家庭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引起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视。生活中,带领寄宿生参加社区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促使学生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心态。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为寄宿生营造具有正能量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与否,关乎学生的成长发育以及学习生活。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方法缓解寄宿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寄宿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性格。真正让寄宿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会自我缓解消极情绪,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实现学生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沃建中主编,刘慧娟编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情绪篇)》,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

[2]李佰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现代职业教育,2020(7)

[3]陈安福主编,《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 4

[4]辛自强、孙汉银、刘丙元等,高中生社会行为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年第1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