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

兰成芳 

大英县人民医院  629300

【摘要】目的 研究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其一体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前接诊时间为(15.10±2.85)min、分诊评估时间为(0.95±0.30)min、心电图检查时间为(4.45±1.23)min、急救室抢救时间为(38.14±5.50)min、ICU停留时间为(7.68±1.80)d,急救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从护理满意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是96.88%,对照组是68.75%,从中可以看出使用一体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一体化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和血流中断,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是坏死。患病者具有胸骨后持续性剧烈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肩部、背部放射痛。该疾病病情较为严重,发展较为快速,具有较高病死率,若发病12小时内没有及时开通阻塞冠状动脉,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1]。因此,在临床中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及时给予其急救措施,及早恢复患者冠状动脉血供,对濒临坏死心肌细胞进行挽救,以防心肌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相关研究显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急救效果,且具有较高患者护理满意率。下文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是20:12,年龄段在43-70岁之间;观察组患者男女比例是21:11,年龄段在44-70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其基础护理,其中包括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创建静脉通道、给予患者镇静止痛药物、对患者心电图变化和临床表现进行密切观察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其一体化护理。第一,院前急救。接到急救电话后,需要在三分钟内发车,且做好院前救治准备工作。第二,现场处理。需要及时给予患者硝酸甘油片、吸氧处理,且对患者病史、生命体征进行收集。第三,转运前准备。全面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搬运期间注意正确体位,以防加重病情[2]。第四,转运中准备。和急救室医护人员保持密切联系,把患者病史、其他基本资料汇报给患者;通知急救室做好准备工作。第五,院内急救室准备。利用事前准备好的抢救仪器、药品,给予患者急救措施,且和患者家属快速交流,获取同意。第六,急救室救治。由急诊医师队伍共同对急救方案进行商讨、制定,把急救仪器调到开机备用状态,谨遵医嘱给予患者急救药物,在该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且有针对性地对急救措施进行调整[3]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护理满意率。

1. 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 t 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 X2检验,P <0.05 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急救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n)

院前接诊时间(min)

分诊评估时间(min)

心电图检查时间(min)

急救室抢救时间(min)

ICU停留时间(d)

观察组

32

15.10±2.85

0.95±0.30

4.45±1.23

38.14±5.50

7.68±1.80

对照组

32

21.30±3.25

3.15±0.65

8.10±2.20

53.10±7.46

10.50±2.40

T值

4.596

4.519

4.587

4.687

4.52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从护理满意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是96.88%,对照组是68.75%,从中可以看出使用一体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详见表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n)

非常满意[n(%)]

一般满意[n(%)]

不满意[n(%)]

总满意率[n(%)]

观察组

32

20(62.50)

11(34.38)

1(3.12)

31(96.88)

对照组

32

12(37.50)

10(31.25)

10(31.25)

22(68.75)

X2

4.226

P值

<0.05

3.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具有较高病死率,需要及早给予患者急救,对阻塞冠状动脉血流进行恢复,对心肌血供进行恢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流程较为繁琐,各个环节均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密切配合,如果任意一个环节出现延误,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急救效果。一体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是以急诊临床经验,对急诊流程指南进行拟定,通过多学科商讨确定,优化护理流程,促使护理更加具备标准性、主动性、预见性,进而有效缩短各个环节时间,为患者获取更多的急救时间,有效挽救患者生命。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一体化护理模式,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一体化护理模式,从院前急救、现场处理、转运前准备、转运中准备、院内急救室准备、急救室救治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急救效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应用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急救时间,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左琳.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J]. 现代临床医学,2023,49(03):184-186.

[2]辛雍. 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体化救治模式中的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42-43.

[3]莫凤兴,莫云弟,邵凤娣,赖妙霞,罗福娣. 急救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831-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