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孟冀宁

乌兰察布瑞康口腔医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在治疗上前牙阻生时,应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案的效果及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纳入的时段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取60例在本院开展上前牙阻生治疗的患者,对其做统计对比,随机规范化分组,分为2组,即30例对照组,用常规疗法,30例观察组,用口腔正畸治疗,对比治疗有效率、牙槽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临床疗效经过治疗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在治疗前对比牙槽骨密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牙槽骨密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发现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上前牙阻生时时,应用口腔正畸治疗方案,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上前牙阻生;口腔正畸治疗;治疗有效率;牙槽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

上前牙阻生属于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地出现是因前牙在萌出时出现牙列间隙不足,或是没有萌出到正常的咬合部位,即会形成阻生牙,常见的阻生牙是下颌的第三磨牙,其次为上颌的第三磨牙、上颌尖牙,据调查表明,在成人中阻生牙的发生率可以达到20%[1]。上前牙阻生属于成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症状。上颌的尖牙处在口角的部位,其属于牙根最长的牙,在口腔中停留的时间也最长,其在撕裂食物时,上颌尖牙具有较大的作用,其还能保持面部的丰满[2]。如尖牙在萌动产生相应的障碍,会影响口腔的相关功能,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上前牙阻生。上前牙阻生的出现多因牙列、牙数出现不足,导致牙齿的排列、咬合出现相应的影响,同时还会压迫邻近牙齿的牙根,影响其吸收[3]。故本文就取6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评价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的时段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取60例在本院开展上前牙阻生治疗的患者,对其做统计对比,随机规范化分组,分为2组。

纳入标准:(1)经相关检查,已确诊病情、评估病情者;(2)临床资料齐全者;(3)知情,并同意在知情书上签字者。

排除标准:(1)没有正畸治疗标准者;(2)其他牙科疾病引起相关症状;(3)依从性较差,且不配合治疗、拒绝参与研究者;(4)认知与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中的男女性人数分别有19例、11例,年龄20-60岁,平均(40.65±6.17)岁,病程0.5-2.0年,平均(1.35±0.42)年。观察组中的男女性人数分别有18例、12例,年龄20-61岁,平均(41.64±6.22)岁,病程0.5-2.3年,平均(1.40±0.36)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即实施外科导萌手术疗法,先开展麻醉处理,之后全部切除口腔内部需要的相关组织,如骨或是黏膜组织,并切除骨阻,但在切除时,需要预防伤害周围的牙齿,充分暴露埋伏牙之后再将其切除,将骨阻去除,做好止血处理,手术之后对切口做好缝合处理,并向其讲解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手术后,对切口做好缝合,并向其患者说明需要注意的事项,叮嘱患者在手术后一个月后到院复查。

观察组开展正畸治疗:首先做好麻醉处理,将口腔中的相关组织、骨组织全部切除,实施翻瓣操作,充分地暴露出埋伏牙的牙冠,并做好止血处理,应用托槽。在术前需要明确患者的治疗方案,应用橡皮圈、肽镍丝等工具,牵引埋伏牙的牙冠,实施正畸稳固操作。在固定时操作人员要掌握好适合的力度,但动作幅度不能过大,预防大出血情况的发生,最后处理切口。在治疗中,如发现局部组织出现缺损表现,或是牙齿出现损少表现,需要植入适量的HA,及时弥补缺损部位,治疗后,提醒2周后复查。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有效率、牙槽骨密度、并发症发生率。

判定临床疗效:口腔功能恢复正常,牙齿没有出现异常状态,也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吃饭,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口腔功能基本恢复正溃,但出现轻微的牙列紊乱表现,并有轻微的疼痛感,症状有好转,为有效;各项症状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牙齿出现排列不齐表现,有疼痛、牙龈肿痛的出现,口腔功能无变化,病情加重,为无效[4]。100%-无效率=临床疗效。

常见的并发症有牙周脓肿、牙龈炎症、牙列混乱。

在治疗前后,对比牙槽骨密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收集的计量资料,应用()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本文所收集的计数资料,应用[n/(%)]表示,组间对比行检验,所有数据处理应用SPSS23.0软件,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1. 结果

2.1治疗有效率对比

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有20例、有效有9例、无效有1例,对照:显效有12例、有效有10例、无效有8例,2组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牙槽骨密度对比

在治疗前对比牙槽骨密度,无差异,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牙槽骨密度,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牙槽骨密度对比(

组别

牙槽骨密度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24±0.14

6.27±1.05

对照组

2.23±0.13

4.88±0.60

P

>0.05

<0.05

2.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过治疗,观察组会出现1例牙龈发炎,对照组会出现2例牙列不齐、牙龈发炎3例、2例牙周脓肿,发生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

  1. 讨论

近年来,上前牙阻生属于常见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研究发现,引起上前牙阻生的原因较多,如尖牙发育异常、相邻牙移动、上颌尖牙离萌出平面较远、牙列拥挤等,均会引起上颌牙萌出时产生移位等,而且上前牙阻生的出现还会受到其他原因的影响,如遗传、囊肿等。在出现上前牙阻生后,会影响口腔咀嚼功能,如影响食物撕裂,从而会影响口腔的清洁功能。目前,上前牙阻生的治疗难度较大,多因患者在发病初期时症状不明显,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口腔正畸治疗的开展可以清除掉尖牙上槽骨,保留牙槽嵴顶的牙槽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牙周关系,从而提高口腔正畸治疗效果[5]。此外,口腔正畸治疗还能将尖牙的牙槽骨清理掉,保留颊侧缘的牙槽骨,让阻生的尖牙萌出后能与周围相关组织保持较好的关系;牵引时,适当的牵引力度能恢复牙周[6]。且口腔正畸治疗还能结合患者的病情、需求等,调整正畸力度,清除尖牙上的牙槽骨,不会破坏周围的其他组织,能在保护萌牙与牙齿的同时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上前牙阻生采用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雅妮,李韬,卢平. 上前牙阻生予以外科导萌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效果分析[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17):126-128.

[2]秦文, 江丽斌, 金作林. 下颌骨迟发性多生牙胚报道及文献分析[J].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1, 28(2):3.

[3]库尔班•伊敏.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005(007):17-18.

[4]刘艳华, 田宝金, 刘燕霞.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齿的效果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006(018):128-129.

[5]李先凤. 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v.5(21):53-54.

[6]吕娟, LV, Juan,等. 探讨口腔正畸对上前牙埋伏阻生的治疗效果[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18(v.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