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BI指数、FMA评分的影响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8
/ 2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BI指数、FMA评分的影响观察

王迎春  

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   甘肃天水 74102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偏瘫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实施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影响。方法: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收治100例,单双号分配,基础护理方式给予常规组临床干预,早期康复护理方式给予研究组临床干预,分析效果。结果:BI指数、FMA评分统计,开展护理后,研究组BI指数、FMA评分较高(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就诊期间,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其实施干预,可对患者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做到有效促进。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BI指数FMA评分

    偏瘫于脑卒中患者中是较为常见的症状反应类型,其成因是由脑卒中致血管阻塞,引发脑组织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所引发,对于患者而言,脑卒中偏瘫的发生,除影响其脑卒中疾病康复外,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由此损害其身心,同时造成其家庭生活负担[1]。早期康复护理于临床中属新型护理方式,在应用中,该护理方式能够对患者疾病康复、预后恢复等做到有效促进,因此患者经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干预,其疾病康复率能够显著提高,且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也可得到有效改善[2]。本次以100例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就诊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例,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该病患者BI指数、FMA评分影响作用,分析早期康复护理于临床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3月至2022年11月,脑卒中偏瘫患者收治100例,单双号分配,常规组分入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左侧肢体偏瘫者27例、右侧肢体偏瘫者23例,(57.58±4.35)岁,男、女各29例、21例;研究组分入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左侧肢体偏瘫者26例、右侧肢体偏瘫者24例,(57.69±4.51)岁,男、女各28例、22例;资料一致(P>0.05)。

1.2方法

基础护理干预常规组:

患者就诊期间,予以其用药管理,辅以常规肢体运动训练,干预其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研究组:

(1)与患者就脑卒中偏瘫进行沟通,做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阐述脑卒中偏瘫成因,脑卒中疾病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做影响因素分析,予以患者精神鼓励,引导其偏瘫康复信心。

(2)患者脑卒中偏瘫病情实施评估,做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规划,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康复训练方法,制定方案,对患者脑卒中偏瘫病情进行干预。

(3)患者卧床阶段,予以其体位干预,在体位调整过程中,指导患者由健侧辅助偏瘫侧肢体进行翻身、体位调整等,鼓励患者自主调整体位,利于其肢体功能恢复。

(1)开展康复训练,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采用被动运动方式干预患者偏瘫侧肢体,活动关节,改善患侧肌力,而后逐步过渡至主动运动,详细措施如下:①上肢运动训练:辅助患者佩戴限制手套,予以适度负重,引导患者做上肢抬高、屈伸等活动,过程中增加精细运动,如物品拿取、系扣、翻书等,健侧肢体协同患侧活动,增进患侧肢体活动灵活性及协调性,利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②下肢运动训练:初期辅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患者能平稳站立后,增加患肢负重,行抬腿、走步等训练,逐步去除助行设备使用,以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5)患者康复训练期间,于训练后予以其按摩,以放松其患侧肢体,同时增进患者患侧肢体微循环,改善因训练运动所致损伤、疲乏感受,提高患者体感舒适度,有助于增进其康复训练配合积极性。

1.3观察指标

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I指数进行评估,最高评分100分,得分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呈正相关。

FMA评分表评测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量表总分100分,上肢评分最高66分,下肢评分最高34分,FMA评分、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为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脑卒中偏瘫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实施干预对患者BI指数、FMA评分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版本软件,t值、²值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实施检验,以(x±s)、(n%)方式表示,结果呈现P<0.05,存在差异。

  1. 结果
    1. BI指数

    BI指数评测,两组相比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评分高,提示该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较为良好(P<0.05),表1。

1脑卒中偏瘫患者BI指数(分,x±s) n=100

分组

案例(n)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50

42.36±5.23

56.95±10.21

研究组

50

42.67±5.38

70.50±8.18

t

-

0.2921

7.3236

P

-

0.7708

0.0000

2.2 FMA评分

FMA评分比较,两组经不同护理方式干预,研究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后,患者FMA评分于两组间略高(P<0.05),表2。

2脑卒中偏瘫患者FMA评分(分,x±s) n=100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

分组

案例(n)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常规组

50

32.95±2.18

46.12±3.55

15.90±2.18

20.57±1.46

研究组

50

33.06±2.37

53.70±4.18

16.02±2.46

25.78±1.68

t

-

0.2415

9.7735

0.2581

16.5517

P

-

0.8096

0.0000

0.7968

0.0000

3.讨论

脑卒中偏瘫的发生,于临床就诊脑卒中患者中较为常见,受脑卒中发病机制影响,患者患脑卒中后,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促使肢体运动功能受累,由此导致其出现偏瘫情况[3]

干预脑卒中偏瘫,予以患者护理服务,可使其偏瘫病情缓解、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等得到促进。早期康复护理作为当前临床中较为先进,且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较为适用的护理方式,在实施中,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充分把握患者疾病康复时机,于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其肢体运动功能干预,由此在缩短患者偏瘫时长德基础上,促进其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进而使脑卒中偏瘫所致不良影响、对患者脑卒中疾病康复干扰性予以管控,进而使其预后机体健康、生活质量等得以提高[4]。使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于患者病情早期开展干预,根据其疾病康复进程,予以其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同时针对性干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调整其偏瘫侧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肢体运动协调性,与此同时,行训练后给予患者按摩,放松患处肢体,能够使神经系统功能、患肢微循环等得到调整,自此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对患者预后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等均具有积极影响[5]

综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护理,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患者开展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BI指数、FMA评分,使其生活自理能力、肢体运动功恢复得到促进,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坤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对Barthel指数的干预效果[J].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76-2378.

[2]刘心,梁晓婴,杨益,等.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2,20(17):147-149.

[3]周淑媛.早期康复护理联合延续性运动指导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2,3(09):56-59.

[4]黄英华.专人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21,30(11):869-871.

[5]田芳芳.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中应用抗痉挛体位摆放对压疮的预防价值[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5):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