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观察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3
/ 2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观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系统性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分析系统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和症状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病情康复水平对比就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对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系统性护理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

关键词:系统性护理;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发病率较高,3岁左右的儿童发病率最高,该病具有季节性发病的特点,婴幼儿时期的症状比较严重,而且该病复发率也非常高。为了改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就需要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1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各有57例。实验组中有男性30例、女性27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26±1.01)岁,平均病程为(6.25±2.33)d;对照组中有男性28例、女性29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38±1.12)岁,平均病程为(6.18±2.18)d。纳入标准:患儿均确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随凝血功能障碍、身体器官严重受损、合并严重发热以及精神障碍患儿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给予患儿常规的护理干预。

1.2.2实验组

实验组采取系统性护理模式。系统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护理、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体温护理、体温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第一,心理护理。患儿对医院不熟悉,住院治疗期间会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安抚患儿的情绪,通过玩游戏、播放动画片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第二,环境护理。保持病房的整洁和卫生,定时通风,摆放好植物以免受到花粉的刺激,避免造成哮喘性支气管炎。病房温度要控制在18℃~22℃左右,湿度则控制在50%~60%之间,为患儿做好保暖,避免感冒的发生。第三,饮食护理。患儿由于疾病会食欲降低或出现消化不良,长此以往患儿则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因此要制定营养丰富的饮食方案,多补充水分,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保证患儿机体营养状态,才能提高免疫力。第四,气道护理。增加室内的负氧离子浓度来改善患儿支气管痉挛的情况,通过负氧离子有利于促进气管上纤毛的运动,促进分泌物排除,从而避免呼吸道分泌物堵塞的发生,改善肺泡通气功能,也能预防肺心病、肺气肿的发病。第五,体温护理。很多儿童为中低烧,若患儿体温在38.5℃以下则不需采取处理,若患儿体温持续升高则需要实施物理降温。第六,用药护理。若患儿呼吸道中分泌物较为粘稠,则需要实施雾化吸入治疗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第七,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要积极与家属沟通交流,为家属进行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原因、注意事项,指导儿童出院后远离过敏原,主要做好保暖和、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和症状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病情康复水平对比就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1。

1两组患儿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

评估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t

P

PEF

护理前

4.12±0.28

4.13±0.22

0.625

0.05

护理后

6.82±0.15

6.03±0.13

5.825

0.05

FEV1

护理前

60.15±0.25

60.35±0.28

0.581

0.05

护理后

82.15±1.15

77.25±1.23

6.332

0.05

炎症控制时间(d)

6.25±2.26

8.54±2.18

6.151

0.05

喘息控制时间(d)

6.33±2.25

8.54±2.31

5.823

0.05

生命体征稳定时间(d)

4.23±1.05

5.38±1.35

6.135

0.05

2.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对比

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护理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2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率对比

评估指标

实验组

对照组

X2

P

不良反应率

嗜睡

1

3



皮疹

1

3



肝功能异常

0

2



不良反应率(%)

2(3.51%)

8(14.29%)

11.232

0.05

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50

45



满意

6

5



不满意

1

7



满意度(%)

56(98.25%)

50(87.72%)

10.825

0.05

3讨论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情况特殊,无法配合临床的护理干预,但是临床对儿童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儿的治疗需求。系统性护理作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并且完善护理中的各个细节,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保障了患儿诊疗中的舒适度,有效保证了临床诊疗的质量。综上所述,为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对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同时系统性护理也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翔.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8):143-144.

[2]胥路路.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9):112.

[3]伍敏.系统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9):145+147.

[4]杜洁,于佳琦,宋盼盼.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影响价值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