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21
/ 2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

张根旺

(托克托县新营子镇人民政府,内蒙 呼和浩特 010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消费者对品质要求逐渐提高,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与健康属性。有机农产品具有营养价值高,绿色纯天然的优点,相较于无公害产品与绿色产品营养价值更高。为满足农产品市场的广泛需求,促进农业种植生产结构转型,文章将对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有机农业;种植技术

引言:有机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动能充足。有效提升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创新技术理念,丰富种植方法对有机农业发展有着促进作用。相较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在范围与深度上进行发展,为现代农业种植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1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内涵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营养价值丰富,天然绿色,环境效益显著等方面。首先,有机农业种植中,采用自然肥料,种植土壤肥力较大,农作物生长发育程度较高,整体品质较好。主要农产品包括瓜果蔬菜、花卉,食用菌类等。经过再加工,初级有机农作物被生产为次级产品,其中饮料、纺织品、中草药与化妆品均含有有机农作物的材料成分。相较于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生产的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品质更高,营养价值含量更足,能够满足加工品的制作要求。传统农产品制作加工品经济效益较低,无法满足企业盈利的目的。其次,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对农药与化肥的要求较高,为体现有机农作物绿色纯天然的特点。禁止使用有毒农药、化学添加剂与合成肥料。尤其是部分基因工程会直接影响有机农作物的品质,在有机农业种植中,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相关技术[1]。农业生产种植人员明确指出,要严格遵循农作物自然生长的规律,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后,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应用下,农作物生长环境较为适宜,病虫害与化学药剂对环境危害减小,环境效益得到有效提高。这对于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丰富了技术内涵。

2 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要点

2.1科学的良种培育

为提升有机农作物的品质,种子选择与培育是重要的前提。首先,选种育种专家遵循植物种植与环境适宜的原则,秉持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理念。例如,某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人员进入种子市场挑选品质优异的有机物种子,在挑选中难免出现需求不足的现象。技术人员挑选较为优良的种子购买,并积极寻求良种渠道,保证育种的进度。技术人员挑选良种前,根据农业专家的信息,了解当地环境与地理位置特点,避免出现“橘生淮北”的事件发生。另外,将专家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为良种挑选与培育作出基础保障。在信息整理阶段,技术人员发现当地病虫害的主要类型,以此为切入点,选择抗病性能良好的种子。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选择种子时,需要其具有一定的抗旱性能。以此为切入点,能够减少种子后期的维护管理,有效提升其发芽率与成苗率。其次,品质优良的农业种子在培育中减少对生物制剂的使用,保证有机农作物绿色纯天然的特点。在技术人员悉心的照料下,种子逐渐被培育成苗。由于前期准备较为充分,成苗具有一定抵御自然环境不良影响的能力,即使受到恶劣环境的影响,也能够在短期内实现自愈。最后,在技术人员选种培育阶段,严格筛选,将品质较差的成苗进行清除,保证农作物的整体产量与品质。

2.2改善种植环境

相较于传统农业种植,有机农业种植技术对种植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需要以综合性思维进行农业种植,改善种植环境,促进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首先,农业种植专家对土壤条件进行检测,采用先进检测方法,对土壤肥力、环境温度、种植水源等条件进行检测。不断改善种植环境,促进有机农业的生产发展。例如,某地区农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地块选择时,运用先进仪器设备,对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含量在合理区间内,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同时,在地块选择时排除附近污水工厂的影响。使用水质探测仪器对附近的水源质量进行检查,排除水质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地块选择完成后,由专家小组进行研讨,分析该地块适宜种植的有机农作物,以此发展有机农业经济。其次,以科学的方式高效利用土壤资源,促进有机农作物的发展[2]。例如,某地区经过检测后发现该地块面积较大,且种植环境存在较小问题。为提升当地农业经济,对种植环境进行改善。技术人员采用施加自然肥的方式改良土壤,提升土壤的肥力。最后,技术人员对大气环境进行净化与监测,避免不良气体对有机农作物产生危害,有效改善种植环境。

2.3合理的施加肥料

有机农业种植中,肥料的使用较为科学,不仅要保证肥料的天然无公害的属性,还要控制肥料的施加量,避免出现烧苗与肥力不足的现象发生。首先,根据有机农业种植技术要求,在肥料的选择上以自然的有机肥料为主。例如,人畜粪便、秸秆等。经过均匀地施加,为种植土壤提供底肥。部分有机农作物种植地区与其它畜牧产业合作,实现废物循环利用,有效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底肥施加后,技术人员对土壤肥力进行检测,为后续补肥提供依据。例如,某有机农业种植技术人员使用检测仪器,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进行检测。发现微生物活性不足,即使增加肥料,也会造成土壤肥力流失,进而增加有机农作物生产种植的成本。技术人员为农户进行指导,将大量的固氮菌落移植到土壤,使固氮菌发挥作用,增加土壤固氮效率。其次,技术人员对土壤氮含量进行检测,满足种植要求即可。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对种植有着重要作用,不断满足有机物生长需求是农业种植的有利保障。种植人员根据有机农作物生长过程,不断调整肥料施加量,科学的调整氮、磷、钾的施加比例,促进有机农作物的生长发展。最后,适当使用土壤调理剂,帮助土壤形成良好稳定的结构,促进有机农业的种植。

2.4病虫害综合防治

有机农业种植过程中主要以物理手段与生物手段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由于化学手段与有机农作物种植理念相违背,从而禁止化学手段的使用。首先,在出苗期间,病虫害防治人员加强对田间的管理,采用中耕除草的方式避免害虫附着在农作物表面。前期的物理机械处理极为重要,压缩害虫的生存空间,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另外,在有机农作物种植前,使用大型机械进行翻土,深耕尺寸需要在20公分以上,保证将越冬虫卵翻出土壤。越冬虫卵在土壤下生存,对农作物的根部与茎部啃食,极大地损害了农作物的生长质量。经过深翻后,将越冬虫卵充分暴露在土壤表面,经过紫外线的杀除,将虫卵消灭,促进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的提升。其次,在种植前期,技术人员使用生理盐水与石灰水浸泡有机物种子,将隐藏在种皮下的病菌杀死。经过充分的浸泡与晾晒,病菌被有效杀除,为有机物生长发育提供保障[3]。最后,技术人员充分调查研究,对当地病虫害高发期进行了解。科学调整农作物播种的时间,提前采取防治手段,避免与病虫害高发期产生直接接触,对农作物产量造成危害。同时,采用物理方法诱捕,解决夜蛾带来的影响。

结论: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详细描述种植内容与技术优势。通过科学的良种培育,改善种植环境,合理施加肥料与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现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技术要点不断发展,种植技术日益成熟,为有机农作物市场提供充足产品,促进农业经济绿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德关,李显,覃忠胜,等. 农业大数据背景下有机水稻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02):47-48.

[2]黄剑,张敏,张凯,等. 蚯蚓养殖与有机种植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J]. 农家参谋,2022,(23):55-57.

[3]黄方倩,王超,刘明庆,等. 有机种植对农田节肢动物多样性影响的整合分析[J]. 生物多样性,2022,30(01):13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