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结构建筑加固技术应用分析及施工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框架结构建筑加固技术应用分析及施工技术应用

杨超

武大巨成结构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   武汉市    43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对于建筑的需求量也不断加大。为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建筑工程的规模与高度不断增加。过高的建筑给框架结构带来了很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通过鉴定,管理人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整个建筑的框架构成,明晰其受力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隐患,便于结合实际进行针对性解决。目前,框架结构是我国大部分小型建筑住宅在施工中所使用的主要结构,为实现对此类结构在工程领域内的推广使用,下述将对此结构的施工展开设计。通过结构加固技术得以实现,这样不仅提高了结构安全等级,更避免了拆除重建的费用投入。

关键词:框架结构;建筑加固技术;应用分析;施工技术

引言

依照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高层建筑普遍使用的框架结构,围绕框架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应用进行探究,这对于提升框架高层建筑的使用品质和安全性能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围绕框架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应用进行探究,这对于提升框架高层建筑的使用品质和安全性能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建筑框架结构概述

框架结构具体来讲,是指由梁、柱等构件通过专业衔接手段组合而成的承重体系,主要功能是将梁、柱结合起来共同承担建筑物受到的荷载。该结构形式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进行自主设计,实现对建筑空间的自由规划,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建筑空间的实际需要。由于其侧向刚度较小,对于水平方向上的承载力较低,一旦遇到大震,就会在结构上产生很大的顶点水平位移,造成安全隐患。

2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难点

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来说,其所涉及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序比较多,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影响质量及安全的因素也比较多,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应用的难点主要有以下方面:(1)因为应用框架结构时,建筑体量通常比较大,建筑面积甚至可达数十万平方米,实际施工的工作量比较大,涉及工种及专业也比较多,所以实际施工中多工种交叉作业等都是难免的,这样无形中就增大了施工组织的难度,易引起质量问题。比如,框架施工中,时常会因钢筋设置不规范等,导致浇筑混凝土时出现钢筋错位或者位移等问题。(2)模板支撑系统是框架结构施工的关键部分,若模板支撑系统设置不合理极易引发建筑物垮塌问题,安全隐患比较大。因此,在应用框架结构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承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支撑系统,保障施工安全。(3)框架结构施工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凝土裂缝,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预防和控制,能够提高框剪结构质量。对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模内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对材料配合比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引起温度裂缝。与此同时,也要关注混凝土养护,除洒水养护外,也可通过覆盖塑料薄膜、麻袋片等方式强化养护效果。

3框架结构建筑加固技术

3.1墙体加厚提升结构稳定性

(1)对于框架结构,尤其在以框架为主要受力结构,局部有剪力墙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为改善结构整体稳定性,可以选择调整剪力墙体厚度的方式来实现,现阶段所选择的加厚技术标准通常为90mm以上。加厚剪力墙的目的在于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强度,在处理阶段,需要利用30mm直径钢筋网敷设于混凝土保护层40mm厚度区域,确保后续钢筋连接固定及剪力墙施工更加便利。剪力墙加厚需要合理应用模板结构,通常需要在模板预留孔部位焊接10mm直径钢筋,规避在原有墙体基础上新增混凝土的裂缝问题,确保新增混凝土与原有墙体连接牢固。(2)对于框架四周部位,墙体加厚施工人员需要在墙体原有钢筋的基础上焊接固定50mmx50mm等角钢筋,不同工程相关参数需要结合现场要求进行计算确认,在焊接钢筋的基础上,需要通过打孔开槽等方式,在楼梯楼板部位为墙体加厚固定施工提供便利。(3)对于打孔开槽施工,现场人员需要基于90mm以上的参数标准控制槽宽,避免出现钢筋无法露出等影响绑扎固定的问题,确认钢筋连接牢固后方可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4)对于楼层中间休息室等各类区域,由于不同房屋建筑的楼梯宽度、阶梯高度、长度等参数各有差异,加厚加固施工前,需要结合工程实际参数进行计算,明确施工技术要求。

3.2 碳纤维加固技术

建筑结构的加固类型很多,从加固对象分为:承重结构加固、抗震墙加固、建筑整体加固等,从技术类型分诸如:增加截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碳纤维加固法、钢筋埋植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等等。不同的加固技术有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要合理选用并做好施工管理,限于篇幅,仅对碳纤维加固技术的施工要点进行探讨。碳纤维加固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加固技术,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抗弯、抗剪加固,能广泛用于工民建、构造物的防震、防裂、防腐的补强,具有施工简便、不增加结构自重、节省空间、耐久性好等优点。在施工时,要选用合适的碳纤维材料,并做好材料的质量检测,在加固时,对修补表面要仔细检查,如发现缺陷及时清除或弥补。涂树脂时,要注意基材和树脂的比例,如需涂第二层,需待第一层干燥后再涂。还需明确粘接设计要求,对碳纤维布进行裁剪,粘贴要有效排除气泡,确保粘贴牢固。

3.3混凝土养护与强度检测

(1)混凝土浇筑是修补、加厚框架墙体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该阶段施工质量的控制关键在于把控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在实施阶段,工程单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方案明确混凝土强度技术标准,通过对比测试等手段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浇筑、养护施工方案。(2)对于加厚或缺陷修复后的混凝土部位,养护期限通常为初凝后7~10d,常用的养护措施主要为洒水。为确保加厚、修补后的混凝土质量达标,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结束30~40d后检测局部混凝土强度参数。为避免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损伤,工程单位可以选用超声检测等无损检测方法,在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时,需要注意测点布置规范性,严格根据混凝土结构尺寸、外观控制倾斜角度、测距等参数调整测点,确保检测结果精度达标。

3.4缺陷损伤及节点加固方法

1)框架结构尤其是在钢框架结构中,框架梁—柱节点上下翼缘均未焊接,仅腹板采用高强螺栓连接,不满足框架结构体系刚性连接要求,应按框架梁—柱刚性节点进行加固,考虑到节点区的承载力、延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故应对节点域纵横向梁柱进行加固。2)悬挑区域次梁节点均为铰接连接,传力不合理,应将其进行刚性连接,并对节点区域横向梁柱进行加固。3)将部分节点存在连接板气割扩孔、螺栓缺失等情况进行修复及加固处理,确保节点传力不受影响。4)对部分高强螺栓存在未拧紧情况,楼承板局部防腐涂层存在剥落情况进行修复。5)按规范要求对抗震构造措施进行加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应用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有着明显的优势,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施工难点。掌握增大截面加固法和外包型钢加固法的有关原理,随后根据相关原理开展加固实践应用分析,从而为框架结构的安全性鉴定和加固应用实践提供一点参考。在保障框架结构施工安全及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框架结构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我国建筑行业快速稳健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曹子旭.房屋建筑施工中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13):130.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913117.

[2]林艳峰.框架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109.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830091.

[3]张江华.结构加固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122.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17.08.108.

[4]李晓东.结构加固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