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意识的培养

李霞

莘县张寨镇刘羡小学

有效的合作交流已经成为现代人才的必备基本素质,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深化对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立足于现代化教学理念与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对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

一、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健全学生体魄

当今体育教学以知识水平与身体素养同步提高为核心,注重全方位激发学生潜能与其主观能动性。小学体育是以锻炼学生的体育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学科,帮助学生掌握生活中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保证学生将体育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

在身体素质方面,体育课堂教学最直观的作用就在于其能强健学生体魄,帮助学生拥有更健康的身体。身体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

(二)形成优秀学习品质,培养合作意识

相较于文化课程,体育课程相对轻松,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交流、沟通的机会。沟通的过程就是相互了解的过程,在交流与合作中,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能得到锻炼。教师在体育课堂中适当地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合作的比赛或游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同时每个学生在此过程中都能展现自己,树立运动自信心,可以更积极地与同学进行友好交往。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分”与“合”

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集中统一与拆分体育活动相融合的形式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集中统一即集中教学模式,是为“合”;而“分”则是指给学生留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或空间,让学生对某一单一环节进行自主练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需要,灵活选择集中统一或拆分。

以广播体操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广播体操的兴趣程度,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布置适合各小组的任务。对小组中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担任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广播体操的自由练习。由此,通过合理的小组划分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掌握广播体操的动作要领。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小组活动优越性、学生的潜在优势及其发展特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具体需做到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思维,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不断推进小组划分合理化,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增强体育素养。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信息交互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思想认知效果。学生的主动性和交流欲望,是影响小组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条件。小组合作能够打破班级乃至教学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形成新的授课群体,从而持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并让他们在交流合作过程中认识更多新朋友,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欲。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学生通过主体意识和交流欲望的增强形成较强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学习“校园足球”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分组,促使学生在体育课程探索中,增强体育运动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激发参与足球运动的欲望。

(四)借助多媒体激发合作意识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往往采取最简单、最单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中规中矩,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因此,要想在体育课堂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必不可少。视频以及音乐等网络多媒体资源在体育课堂上的运用,能够使原本枯燥的体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多彩,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体育、锻炼身体,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例如,在学习基础的抛接球与投篮等技术动作时,在基本的现场讲解和示范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篮球赛场上运动员互相传接球、带球过人、上篮得分等视频片段,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在观看篮球比赛视频时,会逐渐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有趣的比赛视频或音频,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与合作探究。小学生思想发育尚不成熟,相比于枯燥的课堂内容,更喜欢灵活、有趣的教学形式。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丰富课堂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时代所需。在学校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类体育活动提供的合作机会,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强大力量。体育活动中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体魄,也可以让他们的心理素质与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案,以适合学生个体性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互联网科学技术,促进学生团体合作意识的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