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墙体接缝开裂控制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现浇混凝土墙体接缝开裂控制措施分析

凌礼

320826198602083498

摘要:现浇混凝土墙板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预制墙板接缝的开裂问题,因此现浇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现浇混凝土墙体由于受混凝土自身的收缩以及温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墙体接缝处发生开裂的情况。本文主要分析现浇混凝土墙体接缝开裂控制措施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墙体接缝;开裂控制;连接构造设计;材料配比;振捣浇筑

引言

我国是人口大国,建筑物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建设和投入使用过程中消耗的能源相对较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意识和素养的不断提升,现阶段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筑节能的观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工艺逐渐被应用于各类工程项目中,该技术能够保证施工质量,降低建筑能耗。

1、墙体砌筑施工概述

常规的房建工程中,墙体砌筑作为整个项目的重要外观展示部分,其工艺要点及美观程度均为施工控制的关键环节。房建项目中的砌筑墙体存在一顺一丁、梅花丁、三顺一丁及上下错缝四种不同形式,且每种形式的应用背景和基础条件均不同。(1)一顺一丁形式:该工艺被使用的频率较高,可以很好地将墙体砌筑所用的顺砖和丁砖予以分隔处理,由此增强墙面的独立性和整体性。(2)梅花丁形式:该工艺操作程度较为复杂,但对墙体的整体美观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作用,故在一定情况下也会被技术人员采用。(3)三顺一丁形式:该工艺主要针对墙体砌筑中所用的三皮顺转和一皮丁砖的铺筑,分隔处理的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具体作业期间所砌墙面的垂直平面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4)上下错缝形式:该工艺适用于常规房建项目,在砌筑过程中砖与砖的上下位置需以相应的距离错开砌筑,这样形成的墙面较为稳固。

2、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要点

2.1位置校准

在建筑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落实位置校准工作。首先,工作人员应确定拉结筋和门窗连接的预埋件位置,分析砌体与顶梁板连接时的预留位置是否科学准确,结合施工设计并根据施工区域的现场情况作出科学分析,落实位置校准工作。砌体与顶梁板连接处的位置确定是位置校准的重点,需要提前预留10~25mm的空间为后续施工提供便捷。同时,砌体砌筑结束后需要空出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落实填充工作。其次,在实践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可能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如门窗洞口上角过梁端部等,在明确薄弱位置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增加钢丝网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该位置的强度,保障施工建设的整体强度。

2.2保温板粘贴

保温板粘贴固定是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需要着重关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合理控制施工技术,保障施工质量。第一,在正式施工前,需要落实保温层基底表面的清理工作和修补工作,以保证保温层机体表面的平整光滑。第二,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分析建筑构造,了解门窗洞口位置、屋檐构造、防潮层位置和变形缝位置等,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调节施工技术。第三,在保温板粘贴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施工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外墙底部边角处落实粘贴工作,顺次粘贴。在粘贴过程中要靠近对齐,保障粘贴的效果。第四,需要落实苯板的锚固工作。锚固工作在实践开展中需要确定锚固钉和金属螺钉的材料并做好防腐处理,一般情况下不锈钢材料可以较好地保障锚固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防腐蚀性能。另外,还可以采用塑料钉和带圆盘的塑料膨胀套管,这类材料多以聚酰胺、聚丙烯等防腐材料制作而成,防腐性能相对较好。

3、现浇混凝土施工中墙体接缝开裂控制措施

3.1墙板接缝处理与防裂设计优化

为了控制墙体接缝的开裂,首先对墙体接缝的连接构造进行优化,要求墙体接缝灌浆充分;为了保证接缝处的强度能够适应墙体应力要求,需进一步粘接密封材料避免出现通缝等。在防裂优化设计中,在内墙板上端用管卡固定,用木楔在内墙板下端进行临时固定,在隔墙转角和拼装墙板切成平口的墙板根部用管卡连接,其余根部用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外墙板与墙体的防开裂连接构造设计中,以钢筋固定接缝,并在外墙板C型槽对应的墙顶和底板处打入膨胀头,在槽内进行混凝土灌注,使槽内钢筋,墙板与砂浆形成一体。在墙板防裂连接中,对于现浇混凝土板墙的顶部底部与路面存在的缝隙灌注水泥砂浆,并保证填充的密实度;在混凝土施工材料凝结后将事先用于固定的木楔取出,在原木楔位置同样进行砂浆的填充,隔墙与其他墙的连接处缝隙则用岩棉填充,粘接密封材料。

3.2混凝土浇筑

浇筑作业开展前期,与上述(1)中工序一致,需先对所要浇筑的部位予以杂物清理,确保其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状态下,必要时可借助清水予以有效冲刷。可根据具体操作情况,以16~18cm的距离展开坍落度的控制和校核及调整工作,且控制测量的次数要达2次以上。原料运输期间,严禁出现水泥浆流失情况,遇离析现象要随即借助人工方式展开应急处理,实现有效的二次拌和。原料抵达作业现场之后,技术人员要用提前安排好的设备专用车,准确无误地将所用原料运输至指定地点。对于构造柱及抱框柱根部这两个特殊部位,灰缝的浇筑和处理要严格按照先铺后浇的原则逐一开展,铺筑厚度控制在5cm左右即可。后续捣振和浇筑操作也要按照设计标准依次完成,并将每次浇筑的高度控制在2m以下。

3.3加强墙体施工技术控制

施工过程中,做好钢筋的直径、间距、锚固长度、上下层钢筋有效高度的控制等隐蔽性验收工作。在条件允许时,采用双层双向配筋的方式。要加强工种之间协调配合,当板底钢筋绑扎结束后,即可进行线管预埋和模板收头。施工中专门设置临时通道满足通行要求。在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重点整修楼面四周阳角处、支座端部受力最大部位、预埋管线等裂缝出现频率较高的部位。优化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拆除要符合专项施工方案的规定。混凝土浇筑选择专业浇筑队伍,开展混凝土浇筑振捣技术交底,加强与混凝土搅拌站的沟通,确保发灰速度和发灰质量。同时,督促劳务分包单位落实养护工作,当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才允许上人施工和材料堆放。

3.4控制墙体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差

由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较差,在新浇筑时,由于混凝土表面与内部之间存在一定的温度梯度,表现为内部发热膨胀,而表面为收缩,因此产生温度裂缝。为此,要在混凝土墙体浇筑施工完毕后,可以通过墙体表面通过覆盖一定厚度砂层或者锯末等进行保温保湿养护,达到降低墙体内部和外部温度差的目的。

结束语

墙体砌筑是房屋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环节,提高墙体砌筑质量对于保证房屋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均有重要作用。现浇混凝土墙体裂缝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为此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合理选择材料及加强墙体施工技术控制。若出现裂缝,要针对具体情况分析裂缝表现及成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及安全提供保障,维持建筑的正常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剑,李达,赵青羽,等.建筑绿色节能保温墙体施工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2(12):124-126.

[2]李季.新型节能复合墙体材料在建筑环保设计中的应用[J].粘接,2022,49(10):65-68.

[3]王巧东.基于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J].财富时代,2022(4):163-165.

[4]孙红,周扬.建筑节能墙体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居舍,2020(19):66-67.

[5]秦培成,孙涛.橡胶粉、废砖粉对粘结砂浆性能影响及微观机理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253(1):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