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某崩塌成因机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川西某崩塌成因机制分析

严长城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17

摘要本文通过现场调查、钻探揭露以及群众走访,查明了崩塌发育的地质背景、基本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及变形破坏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崩塌的成因机理。研究表明,崩塌形成原因地形坡度陡、高差较大,受构造、风化卸荷作用的强烈影响,基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影响因素主要有地震、降水风化作用

关键词岩质崩塌;变形破坏;发展趋势


0  引  言

崩塌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发育[1-2],给人类的生活生产带来一定的隐患,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4]

该崩塌位于茂县石鼓乡梨园村境内,G213公路左侧边坡,岷江右岸,常有掉块、飞石等现象,对公路施工及运营的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本文拟对该崩塌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稳定性。

1地质环境背景

研究区地处松潘-甘孜褶皱系的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内、南接后龙门山冒地槽褶皱带,北邻扬子准地台的摩天岭台隆,东靠龙门山台缘褶皱带,属于构造侵蚀地貌。勘察区边坡整体高陡,坡脚高程1865m,坡顶高程1830m,最大高差约35m。边坡整体较陡,约70~80°,边坡上部基岩裸露,岩体风化,岩性主要以变质砂岩为主。

图1 边坡全貌照

崩塌区主要出露地层勘察区主要出露的地层以志留系茂县群第四组(Smx4)变质砂岩为主,局部为第四系全新统崩坡堆积体(Q4c+dl)。钻孔揭露基岩强风化厚度为0.7~1.1m,强风化岩体破碎,岩芯呈碎块状。

对崩塌有影响的断层主要为:茂汶断裂带断裂位于崩塌北东侧约0.9km。

茂汶断裂:位于绵虒~茂汶县以东,沿牟托~十里铺复背斜北侧一支走向约北东40°,倾向315°~330°,倾角70°~80°,上盘(北西盘)为寒武系~志留系茂县群,下盘(南东盘)为上震旦统灯影组~泥盆系月里寨群及晋宁~澄江期牟托花岗岩体,断层破碎带宽20m,仍具压扭性质;在汶川附近和茂县附近多分叉闭合现象,表现为夹许多透镜状断块的复杂断裂带,剖面上表现为迭瓦状的冲断带。茂汶断裂是一条北东向的压扭性大断裂,上盘(北西盘)向南仰冲,下盘(南东盘)向北俯冲,为一条陡倾逆冲断裂,扭动方式是逆时针的,为活动性断裂。


2  崩塌变形破坏特征

2.1 崩塌体基本特征

该边坡较为高陡,总体坡度60~70°,边坡下部堆积块石,边坡整体为岩质陡坡。基岩多裸露,风化作用强烈,重力卸荷严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浅表层岩体破碎,垮塌严重,常有掉块、飞石等现象。由于岩体风化强烈,裂隙发育,岩体切割较为密集,危岩块体规模一般较小,粒径以0.1×0.2×0.2m3为主,局部为0.2×0.5×1 m3,最大粒径约2m3,见图2、图3。

图2 边坡岩体裂隙发育

图3 坡脚落石

2.2岩体结构特征

据现场调查,勘查区边坡倾向140°,坡度60~70°,岩层产状165°∠55°,为层状结构切向坡。除层面外主要发育两组裂隙: 节理1(L1):270°∠88°,可见延伸0.5~2m,间距0.2~0.5m,裂面平直、光滑,闭合无充填;节理2(L2):45°∠55°,可见延伸0.2~0.5m,间距0.1~1m,裂面粗糙、起伏,闭合无充填。在上述三组结构面切割下,边坡岩体结构整体较差,以镶嵌~次块状为主,但边坡表层岩体风化裂隙较为发育,表层以块裂状岩体为主,局部呈碎裂状,坡表岩体破坏方式以风化卸荷剥落为主,其次层面与坡面斜交,交角较小,层面倾角小于坡面,稳定性较差。

图4 边坡赤平投影图

岩体主要被层面及L1和L2三组结构面切割,L1陡倾坡内,由上图可知:①层面与坡面斜交,交角较小,层面倾角小于坡面,稳定性较差;②层面与L1、L2的交点和坡面位于同侧,且交角均小于坡面倾角,故存在破坏的可能。表层岩体沿L1张开,产生拉裂缝,并在后期风化及水压力作用下进一步扩张,形成不稳定块体。

3崩塌稳定性评价

边坡发育的危岩以风化卸荷剥落以及倾倒拉裂-坠落破坏为主,其稳定性受卸荷张开程度及裂隙贯通程度控制,由于坡表岩体风化、卸荷较为强烈,卸荷裂隙张开一般较大,连通率较高,其余结构面多呈半贯通状态,以稳定性差危岩为主;部分危岩卸荷裂隙呈一定程度张开,但其余裂隙贯通率较低,危岩稳定性较差;个别危岩整体呈全切割状态,裂隙基本贯通,稳定性极差;以倾倒拉裂-坠落式为主的危岩,其稳定性受拉裂面及裂隙贯通程度控制,大部分危岩拉裂面基本贯通,其余裂隙连通率较高,以稳定性差危岩为主,部分危岩裂隙贯通,稳定性极差,部分危岩拉裂面呈一定程度张开,但其余裂隙贯通率较低,为稳定性较差危岩。

4 结论及建议

(1)崩塌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坡度60°~88°,高陡边坡给崩塌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因风化强烈、节理发育、岩体破碎等因素,易产生崩塌灾害。

(2)地震、降水等作用,易于岩体风化,导致岩体破碎、抗剪强度降低,加速造成边坡失稳,从而诱发崩塌地质灾害。

(3)结合危岩体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充分保证防治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董玉翠,安拴霞,王殿良等.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2,(2):196-198.

[2] 王昆.四川省洪雅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地质学报,2011(3):87-90.

[3]林刚.山区公路边坡崩塌的成因及处理对策分析[J]. 江西建材,2020(4):143-145.

[4]铁永波,张宪政,卢佳燕等.四川省泸定县Ms6.8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规律与减灾对策[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22(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