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6
/ 2

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探讨

赵晓灿

湖北省黄冈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黄冈  438000

摘要目的探讨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常见的异常反应及处理方法探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我院接待的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儿童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方法;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的传染病症,因为机体腮腺被腮腺炎病毒侵袭造成的,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少年,一旦发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而预防接种是把相关的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群的体内,让机体可以在不发病的前提下产生针对于对应疾病的一个主动免疫或者是被动免疫的过程,但是因为有些家长对预防接种和疫苗的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以及儿童对于接种的内心恐惧及害怕情绪,就会增加接种异常反应发生率[1]。本文对我院接待的接种儿童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有效处理办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待的预防接种儿童9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6±0.3)岁,其中,男28例,女21例。研究组49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5.±0.2)岁,其中,男29例,女20例。两组儿童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在注射前帮助家长正确摆放儿童的相关注射体位,并在注射后提醒家长在留观室至少留观半小时,观察儿童是否有异常反应。

研究组选择综合护理。①技能知识培训:预防接种的护理人员必须要经过全面的培训及考核才可以上岗,并要了解疫苗的基本知识,如疫苗种类以及级别等,还要掌握专业准确的接种技能,清楚相关的禁忌事项和常见的接种不良反应。②接种前护理:儿童在接种前要予以体检,确定是否有禁忌症,并对其年龄及身体素质予以认真核对,保证符合接种的要求。而且接种人员还要清楚了解儿童自身的病史及过敏史等,对家长及儿童予以健康教育,提高对预防接种的整体了解。③接种中护理:仔细核对儿童的基本信息,对接种疫苗质量予以确认及检查,根据正规流程开展接种。把疫苗稀释后摇匀,使用酒精棉球在其手臂上擦拭消毒,等干燥后进行接种,并用消毒棉签对针眼按压后退针。④接种后护理:儿童接种以后观察半小时,确定没有不良反应出现后再离开。如有不良反应出现要及时就诊,不要自行处理让病情加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具体有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以及偶合症。其中一般反应包括发热、皮疹、呕吐及机体局部的红、肿、痛、硬结以及脓肿等现象;异常反应包括晕厥、过敏性休克及皮疹和血管神经性的水肿等现象;偶合症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是时间上的一种巧合[2]

比较护理满意度: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予以评定,护理满意程度满分为100分,在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2.0做分析,其中计数行X2(%)检验,计量行t检测( )检验, P<0.05,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组别

例数

一般反应

异常反应

偶合症

合计

对照组

49

1

3

2

6(12.2)

研究组

49

0

1

0

2(4.1)

X2

/

6.421

P值

/

<0.05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9

15

25

9

81.6%

研究组

49

23

24

2

95.9%

X2

/

5.897

1.105

6.452

4.985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还是在发育阶段,所以儿童对相关传染性病症的抵抗力都比较差,是最主要的一种易感人群。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预防接种是阻止儿童被相关传染性病症感染的最有效方法,尽管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机体出现抗体,实现免疫效果,但是根据多年的临床发现,在接种后依然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接种后发生的不良反应中异常反应是持续性的头晕、红肿以及感染等,是因为过敏及免疫反应造成的,大多是接种位置、操作以及用药剂量不当造成的[4]

综合护理是一种系统规范的新型管理方式,主要是指医护人员在确定儿童接种过程中的不利影响原因后,通过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对患者的产生的影响,最终实现更好临床的疗效。通过对儿童接种期间的接种告知,以及接种前、中、后的整体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的降低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了预防接种的整体安全性,因此也提高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而预防接种的整体安全性除了和这些环节有重要关系之外,还和接种人员工作里面的环节有关。比如说提高接种人员的整体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有效培养,开展知识技能的整体培训以及计划免疫的宣传教育,并注重和家长及儿童的有效沟通交流,提高冷链管理等都是接种工作里不能缺少的,这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不良反应的出现

[5-6]。文章接种儿童对比后确认,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心综合护理的效果更好,可以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在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异常反应的发生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丽,汤奋扬,汪志国,等.江苏省2019-2021年实施2剂次免疫策略后儿童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J].中国疫苗和免疫,2022, 28(6):4-6.

[2]Dimitrov R.Silencing the virus?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 and MMR vaccination campaigns - the Australian case[J].Public relations inquiry, 2022,15(1):11-13.

[3]陈丽梅.婴幼儿麻腮风疫苗接种相关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3,12(5):35-37.

[4]王海霞.观察儿童接种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的安全性,免疫学效果[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1,14(9):18-20.

[5]Geier D.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f childhood MMR vaccination and seizure disorder among American children[J].Brain & Development,2021, 43(2):55-57.

[6]吴琳琳,刘捷宸,李智,等.2011—2018年上海市含麻疹成分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21,33(4):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