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多渠道筹资办学研究—以LD大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3

高等学校多渠道筹资办学研究—以LD大学为例

郑钰佳  ,彭尊峰

(鲁东大学财经处,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大众化,资源短缺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仅依赖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已捉襟见肘,多渠道筹资迫在眉睫。本文以LD大学为例,分析收入的类型、现状、多渠道筹资的经验,并从高校角度提出提高自身筹资能力的建议,以拓宽LD大学资金来源渠道,并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收入;多渠道筹资:经验:比较借鉴

【分类号】G647

一.引言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大众化。目前高校筹资的主要渠道来源于财政拨款、学费收入,其他经费渠道筹资占比相对较低,高校为顺应发展要求,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要持续投入资金,提升学校教育水平,多渠道筹资至关重要。山东省属本科高校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盲目扩张和同质化发展问题,为激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竞争活力,主动服务社会的内生动力,2021年山东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出台“省属本科高校多渠道筹资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办法”,鼓励高校多渠道筹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LD大学为例,调查整理LD大学收入现状,比较政策出台前后的变化,并总结多元筹资的经验做法;通过与其他学校对比,发现并解决LD大学多元筹资存在的不足,从而完善多元筹资体系,同时借鉴国内外相关筹资经验,提出高校提高自身筹资能力的建议,以拓宽LD大学资金来源渠道,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意义。

二.高校收入的类别定义

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收入是指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七大类。

(一)财政补助收入。高校从同级政府部门,比如中央和地方财政或有关主管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具体包括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纵向科研经费)和其他经费。教育事业费和科学事业费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绩效拨款。

(二)上级补助收入。高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一般为专项经费,用于教学、科研或其他事项。

(三)教育事业收入。高校教育事业收入为高校开展教学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学历教育如普招生、预科生、3+2专升本学生、双学位、辅修专业、自费留学生等收取的学费、住宿费,非学历教育收取的学费、住宿费,培训费、考试费和其他教学收入,这部分收入是高校最大的资金来源。

(四)科研收入。高校开展科研及辅助活动取得的科技咨询收入、科研协作、技术成果转让等横向科研经费收入,科研收入来源于非同级财政拨款(一般为课题申请或划拨经费)和来自工厂、企业、研究单位取得的经费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高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约定比例缴纳的收入,比如附属教育培训中心、附属小学。

(六)经营收入。这部分收入是高校收入的补充部分,高校在教学、科研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涉及房租、场地租赁、大型仪器共享测试费、门禁费。

(七)其他收入。其他收入是综上六项收入以外的收入,比如捐赠收入、利息收入、其他零星杂项收入。

三.LD大学收费业务

(一)非税收入收费。LD大学收费业务重要的一部分是非税收入,包括:学费、住宿费、保教费、国有资产处置费(残值)等。

学费和住宿费是每年收入主要来源,学费是指各级各类学生的学费、重修费、辅修学费、双学位学费等,LD大学实行学分制收费,不同于学年制收费,每年执行固定标准,学分制学费由固定的每年专业注册学费和学分数决定的学分学费两部分构成,学分学费每年收取两次,且选修学分数越多,学生需要缴纳的学分学费越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主要包括校内外门面租金收入。

(二)服务性收费。服务性收费主要包括:培训费、医疗服务费、上机服务费、补证卡费、档案查证及翻译费、大型仪器测试费、其他等。

医疗服务收入主要包括新生入学体检费、研究生复试体检费、教师资格证体检费、等学生代管费,校医院诊疗药品住院等收入,医疗服务费开具专用票据;补证卡费主要遵循学生证、校园卡、等各类证卡首次办理不收费,如果遗失再办学校可按证卡工本费收取补证卡费,计入服务性收费;信息检索费主要指高校对外提供查询图书馆文献资料、学术论文查重服务收取的费用,而在校学生为完成课业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资料检索、查询等不收费;大型仪器测试费主要是校内外大型仪器共享购买机时票的费用;其他服务收费主要是指教室、实验室、体育场馆等对外开放,适当收取的费用,其他服务性收费中,医疗服务收入除外,必须开具税票,同时必须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性原则。

(三)代收费。代收费指高校为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为提供服务的单位代收代付的费用。

代收费主要包括公寓用品费,一般新生入学时,高校为学生代购公寓用品,明确注明代购公寓用品的项目与价格,学生自愿选择;超定额水电费,高校对学生宿舍用电、用水实行定额管理,超过定额部分收取水电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一般面向学生,由学生自愿购买,高校代收代付,代收费不得从中获取任何经济利益。

四.LD大学收入变化分析

从图一可以看出,财政拨款仍然是LD大学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呈现增长趋势,但是增长缓慢,这部分收入基本维持,面临资金短缺问题,需要积极探索摆脱依赖;教育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波动幅度在各类收入中相比较大,其中教育事业收入呈现显著增长,统招本科和硕士生学费,函授生学费稳步增长,博士生占比较小,招生人数不多,这部分收入偏低,留学生学费收入占比也较小,并受疫情影响,呈现显著下降。科研事业收入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横向课题收入每年稳步增长,说明横向课题得到老师和学校的重视;表中显示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极其不稳定,这部分收入依赖度低;捐赠收入在2019-2021依托山东省财政政策,获取捐赠配比资金,2022年政策取消,LD大学依靠社会捐赠取得捐赠收入,总体来说,捐赠收入偏低。

 

图1.收入变动图

 

图2教育事业收入分类变动图

五.LD大学的多渠道筹资经验

LD大学目前筹资方式缺乏创新力,财政拨款和教育事业收入占主导,根据省属本科高校多渠道筹资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方法,省属本科高校多渠道获得资金将予以奖励。多渠道筹资收入包括1.科研收入。包括非同级财政拨款相关科研拨款;承接横向课题、科技咨询收入;2.社会捐赠收入。捐赠方式为现金,实物、股票、股权等其他方式不纳入政策范围,可以以公司名义捐赠,也可以是个人名义捐赠;3.其他社会服务收入。高校发挥教学科研优势面向社会提供多元服务取得的收入。(1)社会培训。比如继续教育学院承接的学位英语培训费,师资培训费;(2)测试费,一般为购买机时票的费用;(3)产学研合作,比如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4)非横向科研项目技术服务收入。

LD大学设立专门的资金配比科目101008(多渠道筹资)对应部门为到款单位,在未设科目之前,多渠道筹资未进行归类,重视度不够,学院自主发展动能不足,学校内部缺乏创收激励政策,引导教师潜力发挥不够,设立之后,部门和学院有了筹资意识,但筹资积极性还有待提提升,在这过程中,LD大学积累了多渠道筹资经验。

(一)整合人才、学院、专业资源,争取更多配比资金

LD大学对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打通学科壁垒,推动学科整合交叉,打造学科群,依托学科优势,提升科研实力。其中海洋应用学科群聚焦海洋强省、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海洋工程相关研究承接海上航天装备技术等相关项目;集成电路学科群面向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承接高性能半导体芯片项目等研究;教师教育学科群立足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实施山东半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构建区域特色模式。刘少保(2013)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研究发现跨学科研究有助于提升学术声誉,获得更多校外多渠道经费,以学科群为支撑,LD大学加快提升科研能力,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二)制度保障,调动学院创收积极性。

多渠道政策执行以来,LD大学经研究决定多渠道筹集的资金,100%分配给各个学院,调动学院筹资积极性,返还资金学院可自由支配,政策赋予学院更多灵活性和空间,持续不断增强创收动力。

(三)发展继续教育,提高社会培训收入。

依托继续教育学院,发挥师范优势,开展学位英语培训,承办新入职教师培训,税务培训等面向社会的培训服务,为高校带来可观收益。

六.LD大学多渠道筹资建议

(一)发挥特色优势,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参与市场竞争。

现代大学早已不是封闭的“象牙塔”,也不再是纯粹的“学术共同体”,正日益走进社会中心,成为社会的动力站、孵化器,学校应依托学科优势,校地企共建产教融合研究院、实验室等,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社会,实现成果转化,比如上海中医药大学与相宜本草合作成立“相宜本草美容研发基地”,发挥医学院中草药科研优势,转化成果,走向市场。

(二)吸收校友资源,拓展各项社会捐赠收入。

慈善事业和募捐文化在西方国家早已盛行,这些国家高校通过捐赠获得较多流动资金,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社会捐赠收入,成立了校友会、基金会等机构,募集资金用于基础建设,资助困难学生等用途。如四川大学专门设立了校友总会,并制作网页专栏,包括校友社区,校友综合服务管理,校友募捐,校友分会所,媒体平台,校友信息,校友会邮箱,让校友们既有了归属感,又提供了想为学校贡献一份力的平台,在校友捐赠—基金会网页,及时公布捐赠信息,募捐项目并撰写捐赠故事,吸引企业和个人进行捐赠,为方便捐款,同时又发布捐款指南,免税情况和报销指南等信息,及时公开捐款去向,实行全方位服务,做到了公开透明。LD大学捐赠收入偏低,可以向优秀案例的高校学习听取意见建议,放低捐款金额门槛,积极拓展捐赠渠道,提升捐赠收入。

(三) 完善多渠道收入管理体制,进一步调动学院和人员筹资积极性。

1.用好各项奖励激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加大科研绩效奖励比例,在科研奖励扣税环节尽量为人员提供规划和便利;2.多渠道收入管理规范化,摸底统筹校内资源,明确多渠道收入,防范学院进行多渠道筹资后隐瞒不报情况。

【参考文献】

[1]郭峻,李燕.高校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09(07):155-157.

[2]周凯,乔鹏程,普通高校多渠道筹措资金与风险防范,思想战线,2009,35(S2):80-84.

[3]冯斌,高校收入增长途径探析[J].财务与金融,2010(05):93-95.

[4]张丽晨,成本思维下的高校多元化筹资模式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07):45-46

[5]王成斌,高校筹资需拓展到资源和资本层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

[6]戴长模,现行政策约束下高校增收路径研究—以S高校为例[J].商讯,2019

(15):6-7.

[7]蒋鑫琳,地方性高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筹资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20.

[8]叶青松,赵柳倩,新时代地方普通高校经费筹集的新思考—基于生均教育经费变化分析[J].会计之友,2020(23):127-133

[9]李成立,国际比较视角下我国高校筹资多元化研究[J].财经视野,2022(16):4-6.

[10]欧阳瑞聪,高校拓展筹资渠道的现实动因及路径选择—以广西公办高校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22,33(03):18-23.

作者简介:

郑钰佳(1990-),女,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鲁东大学财经处,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彭尊峰(1982-),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鲁东大学财经处,会计师,主要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学会课题“高等学校多渠道筹资办学研究”(项目编号:sdjk202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