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社团活动中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的实践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浅谈在社团活动中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的实践运用

王文海

西乡县第三中学  陕西省汉中市  

【摘要】组建初中学生社团组织,通过有组织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时事, 把德育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在社会实践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思想素养,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单一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开放、立体的多层次多角度德育教育,在社团组织中建设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第二课堂。

【关键词】社团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堂

2021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正式落地。顺应国家政策要求和时代发展需要,我们学校倡导多样化、丰富性的社团建设。结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我们便有了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开辟道德与法治课第二课堂建设的想法。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申请组建时事新闻社团,意图通过有组织的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了解时事,开阔眼界, 社会实践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思想素养,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单一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开放、立体的多层次多角度德育教育

出乎意料,在学校多样的社团中,有不少学生自主申请加入了时事新闻社团。表现出对关注社会发展、关注国计民生的浓厚兴趣,并在其后的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自主性,展现当代中学生的公民素养,令人欣喜,让人欣慰。结合初探实践,总结开展的社团活动,在此浅谈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第二课堂的实践运用。

一、规范社团组织,组建第二课堂;

从管理的角度上说,要有一定的规章,一定的制度, 按照一定严格的程序办事,社团活动才更容易实现。诺斯认为制度是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的讲,它们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时事新闻社团,作为学校众多社团中的一个,必须有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必须是一个规范的组织。为此我们的社团从开始成立之初,经过充分研究论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了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章程》、事新闻社团活动方案》、时事新闻社团管理及考核办法》、《时事新闻社团工作计划》,在学生自主参与、自愿申请的基础上制定《时事新闻社团活动点名册》。坚持正确的方向,规定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活动基本要求,确定社团活动地点、活动时间,有组织、有计划的定期举行时政报告会、讲座、座谈、演讲、知识竞赛、社会考察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规范过程管理,完善档案资料收集。如此,这些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了社团组织的开展,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第二课堂建设搭建稳定的平台,保障第二课堂建设的长效性进行。实践证明,建章立制,规范社团组织,是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要前提。

二、坚持德育方向,提升社团质量;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事新闻社团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学生广泛的深入社会,了解时事,以社会热点新闻和重大时事为对象,以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开阔眼界,开拓胸襟,提高认识能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循序渐进的开展生动的道德教育。让德育工作基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以事说理、以案说法,情理交融,提升德育质量。例如学生关注的生命、网络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短暂与宝贵,能经受生活中的各种挫折,能正视社会上存在的错误的自杀、自残现象,懂得提升生命的价值;能够认识网络的两面性,懂得扬长避短,能够合理使用网络。坚持正确的方向,让学生直面现实,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提高了社团活动的质量。

三、立足社会生活,寻找德育契机;

时事新闻社团突出时事,内容要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突出时效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社团活动过程中以社会真实生活为基础,通过时政报告会、时政讲座、演讲、座谈、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呈现。正视关注度高、涉及面广的社会事件,突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理想、责任、纪律、秩序、诚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坚持主题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真实的社会生活,既增加了社团的可操作性,又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来进行德育,把德育教育深深扎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让德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用学生自己的生活、自主的活动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自主建构道德经验,提升道德水平,让德育教育在社会生活中找到现实依据和落脚点,回归生活的本真。

时事新闻社团活动也会因此而丰富精彩。

四、面向学生个体,落实德育实效。

德育,首先要回归学生本位,让其内心产生对道德价值的认同和理解。而每个学生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道德。尽管初中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但他们差异化的个性决定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效果会参差不同。在时事新闻社团的活动组织中,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自主确定主题,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小组展示,尽可能的人人参与。对不同学生搜集的不一样的时事,对予以重视;在交流讨论环节,面对不同的声音给予高度关注。引导学生讨论辩论,循序渐进中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促进学生思想的变化,以达到德育的实效。面向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差异,承认思想多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德育实效。社团活动中展现出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德育实效明显。

搏击人生尽显风采。时事新闻社团的开展大胆创新让社员尽情展现自身优势畅说世界风云,指点社会潮流,关注社会百态,品味人生哲学培养兴趣、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落实德育,为道德与法治课第二课堂建设在新时代条件下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