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析及防治措施

第一作者:侯婷,第二作者:唐丽  ,第三作者:侯云龙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血透室          637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行血透治疗的肾脏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及非感染组60例,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总结引发该并发症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使用密闭透明塑料敷料为诱发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使用密闭透明塑料敷料为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化导管护理、积极运用抗生素锁技术有助于预防及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防治措施

0引言

血透已经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肾脏病的首选治疗手段,在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1]。然而,随着血透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随之提高,不仅影响临床疗效,还会进一步加剧当前紧张的护患对立形势,所以探寻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因素成为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议题[2]。为分析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本次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行血透治疗的肾脏病患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及非感染组60例。感染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8-69岁,平均(62.38±1.12)岁;病症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0例、肾病综合征7例、高血压肾病3例;病程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85±0.15)年。非感染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45-68岁,平均(56.77±1.15)岁;病症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病综合征20例、高血压肾病9例;病程时间5个月至5年,平均(3.88±0.18)年。两组肾脏病患者除年龄外其余一般资料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可分组比对。

1.2方法。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并进行对比,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带入到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之中对独立风险因素进行检验。

1.3观察指标。将性别、年龄、原发病类型、病程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材料、敷料类型、置管部位选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原发病类型、病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有无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材料、敷料类型、置管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使用密闭透明塑料敷料为诱发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3讨论

置管已经成为血透治疗的重要环节,虽然免去了患者承受反复穿刺的痛苦,但是相对于机体而言导管属于外源性异物,随着血透时间的延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随之提高并已经成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更为严重的是导管相关性感染已经成为血透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所以预防及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本次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老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使用密闭透明塑料敷料为诱发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机体各项器官功能均处于衰退状态,尤其是免疫力的降低更是难以应对致病菌的侵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携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更高,而其又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已经成为公认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因素之一。使用密闭透明塑料敷料会使得导管穿刺部位微环境改变,局部温度及湿度提高,为致病菌的定植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加大感染发生风险。

针对以上影响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本次研究提出以下防止措施: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置管及撤管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内容执行,医护人员佩戴全套防护用具,做好消毒工作。②强化导管护理。每日为患者提供清洁服务时仔细消毒每个部位,确保无死角残留。穿刺部位利用莫匹罗星药膏均匀涂抹以抑制致病菌的定植及繁殖。

③积极运用抗生素锁技术。在血透结束后将抗生素药液注入置管管腔内,保留6-12 h后排出。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导管内采集标本的病原菌培养结果合理选用敏感度高的抗生素,并且使用时间需控制在2周以内。④尽量避免长时间留置导管。

一般情况下血透患者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得超过2周,特别是临时管更应引起注意。⑤拔管。当血透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且抗感染疗效不佳之后建议拔除留置导管并且拔管之后的6个月内不建议再次置管。

综上所述,老年、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长、使用密闭透明塑料敷料为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强化导管护理、积极运用抗生素锁技术、尽量避免长时间留置导管、拔管有助于预防及降低该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娟,马子英,张爱华,等.氯己定擦浴与洗浴预防重症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护理研究,2018,25(24):3884-3889.

[2]陈志林,刘建莉,郑盼盼,等.ICU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1):3249-3252.

[3]吴邯,宋克义,程丽,等.超纯透析对长期深静脉置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0):3160-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