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初中田径训练强度合理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5
/ 2

如何对初中田径训练强度合理控制

王延海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    154600

摘要:现阶段,初中阶段的田径训练存在一定不合理之处,例如教学模式单一、固化,训练项目的设置缺乏合理性等。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出现偏差,从而导致学生对田径训练的本质与内涵理解出现错误。同样,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对于教师的训练教学也极其不利,因此必须作出改变,增强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的科学性。本文从田径训练的优化、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协调以及训练计划的制定等多个方面着手,就如何对初中田径训练强度合理控制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推动初中田径训练的科学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田径训练;强度控制;

一、对田径训练教学体系进行优化

初中阶段的体育训练应该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最根本目标,因此在进行田径训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进行协调,对田径训练的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因为过度侧重一方面,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在制定田径训练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对田径训练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另外,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之前,应该对全体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完善训练方案,确保训练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课的训练都能为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打下基础。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结合训练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探索训练效果与训练强度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协调训练强度与训练量

为了保证训练的适度性,体育教师在带领学生训练时,需要将训练的强度与学生的机体情况相结合,有利于摸清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的规律,使训练量与训练强度之间达到最佳匹配程度。

第一,对田径训练进行科学设计

田径训练可以从基础开始,多项素质同时进行,当学生通过训练获得良好体能之后,再进行速度训练,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将近两年的考试标准作为田径训练参考,这样也能达到对田径训练的量以及强度的合理控制。

第二,统一专项训练与强化训练

将专项训练与强化训练融入田径训练对于提升训练效果有一定推动作用。例如教师在进行短跑项目训练时,应该对学生在奔跑中的具体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如果学生的技术动作存在缺陷,则可以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如果发现学生在短跑中呈现出来的爆发力不足,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爆发力强化训练,专项训练与强化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

第三,重视差异性教学

教师必须明白,不同学生的身体机能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运动能力强大,能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而部分学生运动能力不足,如果体育教师按照统一的标准制定训练计划,那么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不仅会造成运动上的不适应,也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那么就很难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差异性教学的科学性及重要性在这里就体现出来了。体育教师在训练中可以运用组合式训练方法,也就是运动水平相当的同学划分为一个小组,根据小组的综合情况,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训练。针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减轻其训练量和训练强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信心。对于体质较好的学生,教师则相应地增加训练量和训练强度。

三、确保田径训练计划的科学性

体育教师在田径训练教学中,可以将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学大纲作为训练计划的制定依据,其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大纲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教师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即可让田径教学训练计划更加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训练的过程中,既然制定了计划,就必须将计划一步一步落实,贯彻到底,才能看到效果,切不可一曝十寒。

初始阶段的田径训练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接下来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可以采用一般强度,切不可在这个阶段盲目提升训练强度,否则很可能会让学生对田径训练产生恐惧心理。中期阶段则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强度,这一阶段可以适当地对技术训练进行加强,同时加入具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到了中后期的训练阶段,则可以进一步增加训练强度,并对运动量进行灵活调整,可通过适当增加训练时长、减少训练次数的方法增强训练强度,另外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训练进行训练。

后期阶段的田径训练,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对训练计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对原来的田径训练计划进行优化。除此之外,教师在对田径训练计划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还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需求,对训练的周期、训练的内容以及训练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最为常见训练内容有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教师在对训练内容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大纲作为训练计划制定的大框架,有针对性地逐步开展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训练的机动性,也就是说训练计划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对训练计划进行合理调整,让训练强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因过度训练造成学生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出现。

例如教师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计划周期为一个学期,那么教师可以按照以下顺序对田径训练的内容进行安排:第一个阶段:耐力训练。耐力训练的主要项目除长跑等训练之外,还应该包含一般速度耐力训练,如800米限时跑等。第二个阶段:专项训练。专项训练的主要项目有专项测试、行进间踢腿以及行进间拉腿等。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初中体育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将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和基础,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科学合理地制定田径训练训练的计划,确保训练的强度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上减轻不合理训练为学生带来的伤害,让田径训练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体育教师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在训练过程中时刻关注训练强度的合理性,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需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认知,即不同学生的生理机能具有一定差异,在进行田径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体育教学课程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结合,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让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帅.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田径教学的应用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1):56.

[2] 胡国俊.协调性:初中体育活动教学之“魂”—以初中体育田径教学为例[J].华人时刊(校长),2020(12):62-63.

[3] 谢玲玲.初中田径课程融合教学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