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新趋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和新趋势

李瑶

武汉市燃气热力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5

摘要: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在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做大做强做好国有企业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成效显著,但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新的问题和挑战不断出现。本文在分析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挑战,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新趋势,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挑战;新趋势

引言

对国企而言,实现国有资本与市场经济融合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的基础上改变决策管理模式、经营模式、监管模式、激励模式,充分释放改革和市场活力,进而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升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然成为重组国有资本的一个关键路径。

1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挑战

1.1缺乏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

混合改革的实质是产权改革。一方面,由于国内产权交易市场处理效率低下,产权流动受阻,国有产权转让的行政审批过程十分复杂;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仍占主导地位,产权主体过度集中。超80%的国企完成混改后,产权仍然集中于国有资本,即便通过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混改,仍有绝大多数国有股东保持控股地位,且引入层面极少上升至中央企业和母公司。因此,国企混改中还存在产权保护制度不够完善,法人治理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为此,国企要适时将控股的国有资本适当减少,同时适当增加民营资本的比例,真正实现股权多元化改革。

1.2缺少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作用弱化

在国有企业内部,岗位水平和工龄是决定员工薪酬的主要依据,弹性本身也不大。同时,对管理人员来说,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激励与约束的作用,难以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热情,从而对企业运行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委托—代理”一直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委托经理人既需要有效平衡国有资本职能与经营业绩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兼顾政策落实与产业发展,工作量较大,疲于应付,经常出现顾此失彼问题。部分企业所制定的员工激励机制并不能为员工利益提供有力保障,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会不断弱化管理人员的契约精神。在改制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引进并落实了股权激励方法,但仅是一次性行为,极易滋生股权固化现象。随着企业的不断运行与发展,企业将无法对新的骨干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措施,长此以往,激励错配问题越发突出,这不仅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热情,还会进一步激化新老员工之间的矛盾,导致企业内耗问题加剧。

2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趋势

2.1明确规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程序及方式

为了实现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必须明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程序和方式。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际过程中,必须激发民营资本整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保证国企股份处于一个比较适宜的水平,并结合国企的具体实况,合理分配国企的持股。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更好避免出现产权单一、一股独大的问题,避免民营资本担心的仅作为财务投资者参与的问题,也能促进国企更好解决用人机制约束的问题,切实实现企业发展动力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也需从企业治理方面着手,对企业法人治理的顶层设计进行优化,并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国企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经理层等管理体系,对各层级的权利及义务予以更好平衡和清晰界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程序及方式中,需要关注的一点是,提升对非公有资本的重视度,使其在董事会中具有相应的发言权,能将非公有资本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从监管视角分析,应该对国企监管机制进行持续完善及优化,对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应不断提升对其的监管能力,避免操作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并把监督权在非公有资本及公众的手中合理布局,形成有效监督体系,确保监管效用的发挥。

2.2深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革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不仅可以引入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还可以通过融资租赁有效填补企业融资空缺。此外,国企也可运用员工持股方式,充分调动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实现国有资本活力的有效提升。另外,国有企业也需要明确有关制度,允许员工通过个人出资和投资公司、股权信托等多种方式持股,如已上市的国企公司。也可对管理层人员实施股权激励。对国有性质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使用科技成果入股激励方式。

2.3完善公平市场竞争体系,引进优质企业,提高社会资本参与度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坚持竞争中立的原则,针对国有股东和社会股东的决策问题,设计决策平等机制,如完善基于股东持股比例的席位分配享有社会决策权的治理;优化和完善决策机制,运用集体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等。同时,为了能够吸收社会资本,必须确保国企改革面向社会资本的信息渠道畅通,不断拓展民营企业能够涉及的领域,开展科学的评估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准入门槛,从而确保改制中有更多优质的民营企业参与。参股主体不同,其参股目的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在选择参股主体时,既需要考虑到各参股股东之间的异质性互补通,又要充分考虑到各参股主体对公司治理的参与意愿。当改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企业应针对性地制定优化方案与具体的实施细则,以显著提高各方的协同效益,确保民营企业能够更快融入,实现协同长效发展目标。

2.4健全内控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一方面,完善激励机制,尤其是股权激励机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应引入并有效实施激励约束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与员工的联系,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科学制定员工持股方案。严格按照员工持股计划执行,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维护企业利益的同时,员工从以往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必须坚持动态化调整员工持股份额,加强绩效指标与员工实际持股份额之间的关联性。每年年初,企业应合理制定绩效指标;在年末时,以绩效指标实际完成情况为依据,明确下一年度员工可持有的股份数额。除此以外,企业还应完善股份定增机制,将新进骨干员工纳入员工持股激励范畴,以提高新进骨干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落实内部控制,完善内控体系。在改革后,国有企业应引进内部控制,基于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并持续调整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优化产业结果,确保企业充分发挥资本优势,有效强化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的管控力度,保证资本的安全完整,助推资本实现保值增值。管理人员应制定完善的内控体系,确保内控体系的规范性与有效性,通过内部控制增强各资本主体对改制后企业运行的信息,提高各方主体对管理人员的信任度,从而为决策、执行等活动开展提供便利。

结束语

如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必须要正确认识到所面临的各方利益诉求与突出矛盾,同时要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问题有充分认识,进一步重点推动融合发展,促进各类政策有效落地,显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晓瑜,闫丽娟.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发挥作用的路径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21(12):38-41.

[2]王剑威,张林.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及中长期激励机制改革的探索和思考[J].企业管理,2021(S1):16-17.

[3]李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中长期激励机制设计初探[J].经济管理文摘,2021(2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