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谈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

刘士朵

钟祥市职业教育中心    431900

摘  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时期的发展阶段,人力资源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的速度前所未有,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要求越来越高,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学校只有本身狠抓内涵,监管部门加强监督,职业教育才能实现高质量大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内涵;高质量;大发展

根据文件《关于深化职业院校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可以发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国家所需技能型人才为特色,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现代化教育。在有利政策条件下长期以来困扰着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座大山“生源、投入、师资”逐渐的有所改观,然而,诸多的因素依旧影响着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诸如:生源质量差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学校的内涵,教学模式老套学生学习没有动力,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部分的实训课存在较大的危险等。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的认知,从以下四点谈一下现代职业教育未来怎样实现高质量大发展,怎样营造社会重视技能,崇尚技能、人人都有技能的氛围。

一、立德树人、德技并修

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必须以“立德树人、德技并修”为根本任务,提升学校自身的内涵,以内涵促特色,创新德育教学内容,创新技能实训教学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的有机融合统一。

课程的开设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课程内容必须以现代化职业标准确定,教学模式必须以实际生产过程挂钩。同时开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让学生在选择课程上更加的灵活,并不是学习那个专业就只死学本专业知识,要把选修课程深入到义务教育阶段,旨在启蒙教育时期就选育学生,释放学生的天性,瞄准学生的天赋,顺势再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

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心灵,可以开设国学课、历史课,让学生在读史过程中领悟人生哲理;其次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开展大讲堂、国学汇演、演讲比赛、传统文化社团等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二、产教融合、校企融合

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联合办学、共同育人、订单就业”等新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但由于缺乏现代化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惑,致使校企融合流于表面,无法深度融合。我认为:“产教融合”应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和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因此要有产出,重在如何教,而教的关键在于师资。中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标准应该以“师德为先、学员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在内容上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时代特征和突出实践的职业教育特色,从体系上明确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成长方向1

2.一体化教学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职业院校深入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对个专业人才的层次需求与职业能力标准2。中等职业院校教师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虚拟教学融为一体,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工艺流程,提取适合学生训练的加工任务,以模块为引领,以任务为行动力的教学法,结合不同专业再配备相应的仿真模拟训练设备、微型生产装置等,实现职业院校与企业无缝对接,避免了中等职业院校实际的教学与企业生产需求相背离。

三、需求导向、强化就业

伴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对用工需求逐渐达到饱和状态,需求也由低等层次单一需求上升到高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为推动实现高质量就业,中等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据相关资料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惑:学生毕业后适应能力普遍较差、眼高手低,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只重视就业率,忽略就业质量,是一条行不通的道路。中等职业院校唯有以需求为导向,继续深化“入校即进厂,毕业即上岗”的特色教学3,加强对就业质量深层次的研究;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提高自身品质,立足于社会!

四、创新驱动、深钻教研

教学是院校工作的核心,创新性教研是教学的灵魂,没有充分的教学钻研和深入广泛的教学经验交流,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很难有快速提升,一体化教学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如何能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人才队伍,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教研活动贯穿于教学中:

教学计划是教学的总纲,与之相对应的教研活动是完成教学计划的有效手段。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安排精心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进度表,并制定贯穿于整个教学常规中的教研活动,实际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使得教学与教研相辅相成,进而提升任课教师教学教育教学的水平!

2.教学教研常规化管理:

院校教研室认真抓落实、求实效,采用教研提前审批、教学资料检查、学生评教等举措,加强教风建设和教学教研常规化管理,确保院校整体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用多样的教研活动形式来进行检验。

(1)推门听课:教师相互听课评课,互帮互助互导,大大促进教学教研效果的提高。一方面,积极发动组织各教研组长及时与授课教师交流、研究,肯定执教教师的闪光点,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授课教师也对自己在授课过程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方案,明确了自己今后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目标。

(2)公开课:为职业院校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提供平台,同时也丰富了教研形式,浓厚了教研的氛围,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3)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教师业务水平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每学期初,每位任课老师除了要制定自己的课程教学计划,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外,还要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法,集体备课。每个月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安排组织备课活动,如备课内容、备课计划、钻研教材、集体研讨、整理完善、教后反馈等,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2. 《职业院校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证研究》
  3. 《职业院校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途径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