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张松芹

菏泽市牡丹区第八小学,,山东 菏泽 274000

摘要:新课改下的改革新小学教育语文初初数学各个学科综合教学,要始终笃定坚持以广大在校学生各种自主选择为综合学习活动中心,培养广大在校学生的各种各类自主学习综合知识学习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推动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性;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TV543文献标识码:B

引言

在小学数学课程上,为了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老师必须掌握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并注意训练他们独立学习的意识,指导他们自主掌握数学知识,这可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当前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还要能够设置交流讨论的时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1现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所面临的问题

1.1缺少课堂趣味性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其本身就比较枯燥,而大多数的教师为了更好地维持课堂纪律,整个上课过程都会非常的严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也会处于一种紧绷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同时数学课程本身就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如果在伴随一个紧张严肃的课堂氛围的话,就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课堂上走神,同样会影响到教学质量。

1.2缺乏对知识梳理

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而是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解题错误等问题。此外,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如果没有及时地进行知识点梳理,学生也很容易出现知识点遗漏或错误的情况。这就导致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出现学习困难或学习效率低等问题[1]

1.3教学缺乏沟通交流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在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的存储量上与教师之间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很难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变化,也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于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因此如果师生之间不能进行保持密切的交流沟通的话,是会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带来较大影响的。这也是当前阶段,大多数教师所具有的通病,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上课讲题,想当然地开展教学工作,没有给予学生身心发展足够的重视,进而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策略

2.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程,其整体难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由于其有着一定的枯燥性,导致很多的学生觉得数学课程很难,因而滋生了畏难心理,在这种情绪的长期影响下,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教师要能够采取措施,让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还要注重课堂上的教学拓展,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讲解概率这一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掷色子的游戏来对概率问题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既能够对概率知识点的本质有着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并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程度。

2.2运用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教学讲解重点和难点时,尤其是知识点比较抽象、难以掌握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方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情境的设置引起学生情感表达共鸣,引起学生参与情境教学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讨论鸡兔同笼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物体类比鸡和兔子或借助道具,让学生有一定直观想象,从而深刻理解鸡兔同笼问题并能灵活解决问题,同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简单、巧妙的方法计算?此外,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设定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2.3培养主动提问习惯

传统的教学理念一般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课堂内容,给学生传授课本中的“干货”知识,但学生在这种课堂环境下很难将产生的问题进行有效提问,长久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也会明显下降。在进行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数与乘法”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发挥创造性思维,积极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式。对于第一次接触分数和乘法的学生来说,这一新的概念往往是模糊且陌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从而使陌生的概念易于学生理解并掌握,激发学生提问问题的动力,消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短板,提升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

2.4自主合作学习

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学生们的差异性,从每一个学生的自身情况来考虑,这样才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清楚地了解到班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可以和学生们交流一下,这样可以更明确地知道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在实行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在组内分享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也可以交流一下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大家一起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等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可以展示自己的光彩,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掌握自己学习的风帆,朝着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数学人

[2]

2.5动手操作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主要强调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如何主动引导广大小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这种具有过程性的思维体验,特别对凡是凡有针对于广大小学生的具体视觉认识认知过程更多的引导倾向于凡是由形象直观到抽象思维的具体视觉认知认识过程形成规律,努力给广大小学生积极学习思维提供一个可以动手就能动脑学会操作的良好学习机会,这样不仅而且能够有效地地减少广大小学生的思维创意力和思维疲劳,还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开发广大小学生的思维创意和扩大脑力和思维发展潜力,促进广大小学生通过创意思维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此过程主要以学生个体操作为主,对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非常有帮助。

2.6教学联系生活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重要,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比如在学习圆柱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先通过播放幻灯片为学生树立几何体概念,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包括水杯、花瓶等生活物体。通过形象地展示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还有哪些常见的圆柱体,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启发自我的发散思维,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开动脑筋思考日常生活还经常看到哪些圆柱体。最后,学生们在思考之后就会发现生活当中的矿泉水瓶、卷纸等都是生活中常看的圆柱体。学生通过自主思考、自主辨别,教师再与同学交流相关的知识点,不仅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深入理解,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领略到数学的魅力[3]

结束语

小学生从小学阶段开启了数学学习生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同时,这一时期的学生塑造力强,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好奇心强、操作能力强等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些特点,耐心的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韩吉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9):71-72.

[2]明晓飞.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试题与研究,2021(26):125-126.

[3]张应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4):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