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3
/ 2

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要点

常达志

身份证号:133022197610231511

摘要:公路建设项目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主要在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且特征显著,包括影响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以及破坏不易被恢复,受项目施工内容及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些特征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公路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营阶段,施工阶段是生态保护措施落实的关键。施工准备期作为施工期的前期阶段,是环保监理提出总体要求和熟悉了解并掌握环保监理要点的重要时期。

关键词:公路施工;准备阶段;环境监理;要点

1公路工程环境监理模式

1.1包容性环保监理

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工程和建筑领域的环境保护法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许多业主将环境监测委托给监测公司,以确保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作为环境监督的重要负责人,公司的责任不仅是规范施工现场的规范施工,还加强对生态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监测企业应全面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监测计划,确保有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包容性环境监测工作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将环境监测工作与工程监测相结合,同时实施工程质量监测、施工进度监测和环境监测。通过这种监测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实施环境保护工作,还可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实施包容性环境监测工作时也存在缺点。一些监督员的环境意识不够强,对于一些高技术水平的环境监测工作,知识不到位,这很容易在环境监测工作中造成差距。因此,监测企业应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技术水平,并确保有效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1.2独立式环保监理

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和预防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建筑项目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污染预防和建筑施工过程的其他方面,独立的环境保护监测已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监测模式。业主将独立的环境保护监督委托给专业的环境保护监督单位,独立开展环境保护、污染控制等领域的施工活动。在该模型中,环境监测机构由业主直接管理,并与工程监测并列。环境监测工程师由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水污染控制等专业人员组成。与传统的环境保护监测方法相比,独立环境保护监测的优势在于,环境保护监测人员相对集中,专业水平相对较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然而,在实践中,自主环境监测模式需要更高的成本和业主的更多投资,以确保监测人员的专业质量和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环境监测工程师的工程专业知识相对较少,可能无法在施工期间及时检测环境污染问题,这需要增加专业培训和工程知识水平。

1.3综合式环保监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了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各行业都在加大环保力度。在建筑工程领域,环境监理成为了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很多企业都设置了环保职能部门,由专门的监理工程师负责环境监理工作。这些工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政策,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得到切实的保障。环境监理方案是实现环保目标的关键,因此在编制方案时需由总监领导下,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团队负责。这些方案需要严格按照环保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特点进行细致的制定,力求对环保工作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因此需要综合式的环保监理模式,将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有效结合。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环境监理的水平,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公路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优化对策

2.1对土地利用的环境保护要求及监管要点

公路施工临时占地通常包括耕地占用、园地占用、林地占用、牧草地占用等类型,另外还可能会邻近或跨越河流、湖泊、居民点。在土地利用保护方面,除了确认项目区土地利用情况,还应做好两点工作。一是根据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对临时占地选址提出限制性要求。施工区邻近城镇或乡村居民点时,尽量租用当地民居区作为施工生活区,应尽可能避开农、林生产用地。临时用地应有明确边界,根据临时用地审批文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并且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减少对周边土地的不合理占用。二是对于农业、林业等生产性用地占用,在项目结束后,务必将其恢复至原有土地功能,恢复生产。对临时用地采取一定防护措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施工边界的土质开挖制定临时防护措施,如种植植被,选取植物类型应当是抗逆性强的多年适生乡土种。在植被尚未恢复时,应遮盖裸露土壤,防止扬尘及土壤侵蚀。

2.2制定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

在建立道路工程环境监测机构时,通常使用包容性模型。环境监测人员的环境监测工作具有独立的特点,而环境监测工程师应审查环境保护施工计划、措施等,并向施工现场环境监测人员和施工单位提供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建议。在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常驻监督工程师负责监督施工合同下各类污染和环境保护工程的管理。

2.3对陆生生物的环境保护要求及监管要点

施工的强光照射及噪声会干扰周边野生动物的生活节律,扬尘可能使植被、果木蒙尘,导致减产或枯萎。在施工时应详细了解周边植被、动物情况,对强光、噪声、扬尘等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开展日常监督和管理。林木砍伐应当在林业部门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采伐数量。施工临时发现的古树名木不能随意砍伐,应当原地保护,如果无法避免,则应当报告林业部门,移栽涉及的古树名木。

2.4拌和厂和预制厂环境保护要求及监管要点

熟悉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合现场调查,加强对取弃土场选址及周边环境的识别。取弃土场和开挖面的选择应考虑自然景观的完整性。材料收集应采用集中取土区,不得随意布置小型取土区。不得随意破坏植被。开挖面的选择应避免破坏山体的轮廓线。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应避免堵塞河道,选择有滑坡和地基沉降的区域,避免占用植被、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施工应按照设计文件或相关文件规定的边界和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扩大范围。保存施工过程中剥离的表土。监管部门应要求施工单位协助设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来堆放和储存这些表层土,并考虑防洪和排水问题,以确保这些土壤将来可以用于土地改良和其他受损区域的恢复。对于后期取消占用后可以恢复的临时用地,共建单位将对该区域的原始地貌和地表植被进行拍照、录像,整理归档,作为未来恢复的依据和参考。向施工单位提出临时防护工程要求,重点关注临时防护设施的选择和防护措施的实施时间,并进行监督和定期检查,确保防护工程实施到位。对砂石冲洗废水,应明确要求施工单位设置沉淀池,经处理后排放。

3结论

随着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道路环境监测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尤为必要。本文探讨了道路环境监测的关键点及其重要性。道路建设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水生环境、大气环境和声学环境等许多方面。因此,环境监测应涵盖这些方面,以尽量减少道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在进行环境监测时,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组织结构,有效地将环境监测技术方案与经济方案结合起来。这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同时确保了环境保护。为了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必须鼓励社会群众参与环境监测进程。只有让公众参与监测过程,才能建立更全面的监测系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郑露.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要点探讨[J].节能与环保,2020,No.311(06):38-39.

[2]刘珂林.高速公路施工监理的环境保护控制探索[J].江西建材,2020,No.256(05):189+191.

[3]吴曲.公路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的技术要点[J].交通建设与管理,2021,No.473(06):74-75.

[4]张绘营.浅谈针对公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环境监理的认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1,No.305(23):4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