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电气操作安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2
/ 2

发电厂电气操作安全分析

包玲灵

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0272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自动化、智能化电气设备不断的应用于发电厂运行中。电气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在整个发电厂生产运行操作中电气操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相对于热力系统控制操作有边缘化的趋势,然而一旦出现电气误操作,将会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为电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于导致发电厂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发电厂电气安全运行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操作;安全;分析

引言

电气操作是发电厂运行的重要工作,发生电气误操作往往会带来重大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重大损失。电气误操作的原因有各种各样,这些电气误操作除了技术上的漏洞,更多是人员疏忽造成的。因此,电气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以规避的,所以防范措施越显得重要。要避免电气误操作应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采取相应对策进行避免[1]。

一、发电厂电气操作不当的原因以及处理措施分析

       (一)人员安排考虑不周、不合理,给电气操作留下安全隐患。在接到电气操作任务后,作为值班负责人应根据电气操作的性质合理安排人员进行操作。在安排人员时,要考虑到人员的精神面貌及思想动态,如果人员身体状况不佳或带有情绪最好不要安排。另外还要考虑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对于较为复杂的操作应尽量安排有一定经验、水平的值班员担任,并相应提高监护级别。

       (二)监护人、操作人对设备运行方式及设备情况不掌握,填写操作票不认真、不仔细,危险点分析不到位、不详实,与操作实际不相符,甚至无票操作。操作人在填写操作票时不了解设备初始状态,填写时不核对系统图,造成操作票填写错误,甚至出现无票操作,给电气操作的正确性留下安全隐患。

       (三)电气操作票填写完毕后,值班负责人应会同监护人、操作人,根据当时设备的实际情况及现场条件,组织操作人员从操作前、操作过程、操作结束三个层次,人员、环境、设备、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合理、充分地危险点分析,并填写危险点分析卡。但是部分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危险点分析的有关规定进行危险点分析,危险点分析卡的执行流于形式,使危险点分析卡失去应有的作用。

       (四)操作票审核把关不严,使用不合格操作票进行操作。操作人不根据系统、设备的实际运行方式认真填写操作票,操作票内容填写错误,监护人审核操作票不认真,值班负责人、值长不认真审核,操作前不进行模拟操作,使不合格的操作票甚至错误的操作票得以执行。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发现操作票不合格时不立即停止操作,而是使用不合格操作票继续进行操作或擅自修改操作内容,操作完毕重新填写操作票[2]。

       (五)监护人监护不到位,操作监护制度流于形式。在进行电气操作时,监护人对操作前的准备不闻不问,对设备的状态、情况不掌握,操作前不核对设备名称、位置、编号,操作过程中不按唱票、复诵、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中态度不端正,操作跳项,漏项,不按规定顺序进行操作,监护人对操作人操作的正确性不进行监督检查,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操作中遇到疑问,不去分析原因,主观臆断擅自更改操作票。不按操作票执行制度要求,即“监护人在操作人完成操作并确认无误后,在该操作项目上打“√”,而是操作完毕后统一打“√”等。

       (六)电气设备(电动机、变压器、母线等)送电前不到就地进行检查。设备送电前不检查保护投入情况。怕麻烦,图省事,送电前不去现场检查电气设备实际情况,不掌握送电设备的实际状况,操作人存在侥幸心理。电气设备送电前须确认电气设备绝缘合格、处于备用状态、符合送电条件,如检查电气设备接线良好、检修是否有遗留影响设备运行的工器具或杂物、辅助系统是否符合运行条件、检修人员自做的安全措施是否全部拆除、控制箱是否符合运行条件等,任何一项不符合《规程》和《安规》要求,均不能盲目送电。在进行开关停、送电前,须通过开关的机械位置指示、状态指示灯来确认开关实际状态。电气设备不得无保护运行。电气设备送电前,对保护投退情况不掌握,操作前不检查、核对,造成保护漏投或误投[3]。

     (七)执行防误闭锁制度不严格,随意解除联锁、保护装置。进行电气操作,由于设备、操作方法等原因无法进行操作时,不执行防误闭锁制度,随意解除其联锁、保护装置,使设备失去联锁保护的作用而引起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为避免电气误操作的发生,值班负责人接到电气操作命令后,应根据电气操作性质、任务、内容、目的,合理地安排人员,安排人员时应考虑到人员的精神面貌及思想情绪,并向监护人、操作人交待清楚操作任务的内容、目的、系统运行方式,设备状况等。监护人应根据操作任务的内容、目的、系统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危险点分析,并向操作人进行安全交底。操作人接到操作令,确认无误后,根据操作任务的内容、目的、系统运行方式、设备状况填写操作票。监护人要充分发挥监护作用,不管操作任务是否简单都要严格按照操作内容逐项操作,杜绝侥幸心里,严格执行[4]。

二、发电厂电气操作安全研究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

         发电厂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和维护中,为了保证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发现和解决电气设备故障难问题,结合发电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运行管理体制是必然选择。建立完善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选择合理的安全管理指标,注意检查电气设备安全性能,一旦出现故障问题停止运行,第一时间解决。其次,建立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由专门监管小组负责各个岗位监管工作,并且强化部门和岗位职责,以便于出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再次,建立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机制,由专门电气设备检修和维护队伍负责,结合检修需要将电气设备区域合理划分,不同人员负责不同区域,在完善激励制度和奖惩制度下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建立巡检机制,了解电气设备运行参数,编制合理的检修和维护方案,制定合理预防措施来降低安全事故几率,为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二)多措施解决发电厂设备异常及故障问题

         从技术角度看,针对发电厂设备运行异常及故障,应重点做好防误装置的管理维护工作。对电厂高压开关柜,发电机等关键设备一是要确保其具备完好的五防功能,二是要设置管理台账,确保其性能良好发挥,形成检修维护明细记录。在发现电气设备异常时,借助神经网络系统等功能模块,及时对发电系统或电气系统的故障进行短时间定位,针对性解决液压结构不合理或断路器渗漏油等多发问题。在电气设备进行倒闸操作时,首先要确认断路器装置及分合闸指示器是否都处于分闸段位,确认无误后再对隔离开关进行拉合。严禁用隔离开关进行电源并列操作、拉合变压器以及空载长线路。

        (三)做好电气运行设备的检修防护

         在电气设备日常运行中,要做好设备的检修防护工作。执行停送电操作时,电气设备要停止运行,回路在满足送电条件后再行送电。在每次执行停送电操作前,应对连锁开关加以切断,做好检查测试后再进行送电。测试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试验位置应位于开关柜后侧。及时对电机温度进行测量,检查并更换散热及制冷元件。建立检修记录,定期复核检修情况及设备实际运行状态。

        (四)加强设备巡检工作

 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工作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设备巡检工作,实时监控电气设备运行情况,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可以第一时间解决,为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电气设备分析在电厂电气设备稳定运行影响较大,通过电器设备不定期检查,了解接地线状态,反馈电气设备是否可以安全稳定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巡检工作中,应该明确具体工作目标,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巡检队伍,全面部署和规划,以便于检查工作规范化展开,为后续电气设备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此外,还要制定应急预案,预测和分析电气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在应急防控措施支持下,降低电气设备故障几率,一旦出现电气设备故障可以第一时间应对,全面提升发电厂运行管理成效。

三、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于电厂电气误操作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电气误操作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防范电厂电气误操作时首先要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避免人的不安全因素与设备的因素重叠,一方面需要电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发电厂运行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降低电厂电气误操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鉏伟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对于我国的电气领域的影响力研究[J].居业,2018(01):146+148.

         [2]刘涛.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科技视界,2019(26):336+341.

         [3]李毅威.浅谈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