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1及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9
/ 2

PD1及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

吴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610072)

【摘要】目的 探析乳腺癌中PD1及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 本次研究病例挑选时间:2022年3月-2023年2月,总例数:80例(均确诊为乳腺癌),分别对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D1及PDL1阳性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PD1及PDL1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阴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P<0.05)。结论 PD1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的高表达,并与病人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关键词】全程护理;老年患者;衰弱综合征;护理管理

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从理论上讲,机体免疫系统可以将肿瘤细胞识别并消除,而自身免疫系统很难摧毁肿瘤细胞。有研究显示,肿瘤细胞所处的微环境具有较高的免疫抑制水平,可以从自身免疫反应中逃脱,其主要方式包括:将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出去,对负性共刺激信号进行介导等。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在 T淋巴细胞抑制和免疫耐受诱导中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1]。本次研究对80例乳腺癌患者癌症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D1及PDL1的表达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挑选时间:2022年3月-2023年2月,总例数:80例(均确诊为乳腺癌),年龄32-69岁,均值(52.64±2.54)岁;肿瘤组织最大位置直径为1.6-8.4厘米,均值(3.09±0.24)厘米;肿瘤位置,外上象限49例,外下象限10例,内上象限8例,内下象限6例,中央部7例;临床分期Ⅰ~Ⅱ期58例,Ⅲ~Ⅴ期22例。

1.2 方法

1.2.1PD1及PDL1的表达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被切除的乳腺组织和距离其周边5 cm或更高的癌旁正常组织进行清洗,然后将其固定并包埋,形成5微米厚的连续切片。对切片进行常规脱蜡和水化处理。在室温下,用3%H2O2孵育10分钟,用 PBS冲洗三次,一次5分钟,再用95℃的 pH值为6.0的0.01 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浸泡15~20分钟,以修复抗原。用 PBS冲洗三次,每次5分钟,在37℃的条件下,用普通山羊血清将其封闭10分钟,然后将血清丢弃,在4℃的条件下,加入PD1、PDL1一抗,并在4℃的条件下进行孵育。用 PBS冲洗5分钟,3次后,加入1:200浓度的二抗,于37℃下培养30分钟。用 PBS冲洗5分钟,3次后,加入 HRP标记的链霉素卵白素工作溶液,37℃培养30分钟。经三次 PBS水洗,每次5分钟,取色,复染,脱水,澄清,封片。

1.2.2PD1及PDL1的阳性表达判定方法

PD1蛋白在细胞核内有大量的蛋白,分布于细胞核内,表面淡黄色至棕色;PDL1蛋白表达于胞浆,以淡黄色至棕色的颗粒形式存在。选取5个(200*)的视场,统计各视场中的阳性细胞所占比例,并根据这些比例和着色强度来综合判定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为0,1%至10%,11%至50%,51%至80%,81%至100%,分别为0,1分为1,1分为2,11%至50%,51%至80%,81%至100%;着色力:无色为0,淡黄为1,深黄为2,棕黄为3。两者相加,≤4分和>4分分别为阴性和阳性表达。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乳腺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PD1及PDL1阳性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后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为(±s),计算所得为t,计数资料为(%),计算所得为²,计算后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乳腺癌组织PD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62例,占比为77.5%,80例乳腺癌组织PDL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62例,占比为77.5%,80例癌旁组织PD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39例,占比为48.75%,80例癌旁组织PDL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19例,占比为23.75%,80例乳腺癌组织PD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18例,占比为22.5%,80例乳腺癌组织PDL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18例,占比为22.5%,80例癌旁组织PD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41例,占比为51.25%,80例癌旁组织PDL1表达中阳性例数为61例,占比为76.25%。乳腺癌组织中PD1及PDL1阳性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阴性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PD1属于CD28家族,是一种由288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其分子量50~55 kD。在参与抗原识别的免疫细胞中,PD1的表达升高,可以成为一种免疫细胞激活标志。PDL1和PDL2是PD1的两个配体,它们都属于B7家族,都是一种穿膜的小分子,PDL1在IFN-伽马的刺激下,主要在肿瘤细胞和造血细胞等的细胞表面进行表达;PDL2对IL-4更敏感,仅出现于Th2型抗原提呈细胞。文献报道PDL2与PD1的结合强度高于PDL1,且PDL1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

[2]。通常,PD1通过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来抑制自身免疫,从而达到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目的。然而,在许多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会减弱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路径为和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相互作用,进而为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避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了肿瘤发生发展。已有报道显示,在肿瘤的肿瘤组织中,PD1和PDL1的高表达比例高于癌旁的正常组织。已有文献报道,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量有关。我们的实验发现,PD1和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比癌旁更高,而在肿瘤中的表达则比癌旁更低;PD1在肿瘤中的表达量与肿瘤病理分期为负相关,与肿瘤分期为负相关,PD1在肿瘤中的表达量与肿瘤分期为负相关;我们前期研究发现,PDL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PDL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提示PD1基因和PDL1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3]。前期研究发现,PD1和PDL1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且与非高表达的肿瘤组织相比,其3年生存率更低,提示其预后更差。PD1/PDL1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对PD1/PDL1的特异性靶向,实现对病人的个性化诊疗,延迟或预防癌症的复发,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质。

综上,PD1和PDL1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的高表达,并与病人的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有较好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李然,曹锦涛,闵锐,孙帅,冯振中,李楠.PTEN、Twist1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在三阴型乳腺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21,27(12):890-897.

[2]马友龙,司景元,延靖蕾,曹振东,祁海艳.HPV16感染乳腺癌MCM7、PD1、PD-L1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31(24):3742-3746.

[3]刘金发,陈亚勤,温路生,禹乐,孟加榕,陈艺锦.miR-10b靶向PARK2调控乳腺癌对PD1抑制剂的敏感性[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23,26(01):1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