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尿常规检验过程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对比

徐路生

通山县妇幼保健院检验科    437600

摘要目的 本文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的检测价值。方法 此次实验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中的样本中,挑选220例当作研究样本。将样本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0例。对照组采用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观察组采用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检测价值。结果 对比两组检测RBC、WBC、PRO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出上述指标的阳性比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检测结晶、黏丝液、管型等指标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测上述指标的阳性比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验和尿常规干化学法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把两者相结合应用,可以更好提升检测精准度。

关键词: 尿沉渣镜检;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价值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检测的手段。尿常规检验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参考,同时还可以判断患者的机体状况,以利于预防疾病。本文分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的检测价值,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从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中的样本中,挑选220例当作研究样本,入选条件:患者了解本次实验目的,都表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重大脏器损伤者。观察组男48例,女62例,年龄22-55岁,平均(38.5±3.7)岁。对照组男45例,女65例,年龄24-57岁,平均(40.5±4.1)岁。分析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尿常规干化学法检验。所有受检人员于清晨中段时段,使用一次性留尿容器采集10ml尿液。采用自动分析仪器,并搭配对应试剂,检测样本。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检测。离心尿液,再使用离心管提取,滴入样本至试纸上,2s后取出,使用滤纸吸干残留尿液样本,实施试纸检测,通过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

观察组选择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测。样本采集时间、剂量与对照组相同。样本需在1h内送去检测。将尿液置入尖底离心试管内,完全摇匀,按照3000r/min转速进行离心,提取底部0.2ml沉渣摇匀,涂抹到载玻片上,再通过低倍镜观察样本情况。

1.3观察指标

两组样本都进行尿常规检验,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WBC)、尿蛋白(PRO)、结晶、红细胞(RBC)、黏液丝、管型。

干化学法检测标准[1]:RBC大于0.06 mg/dL即为阳性,RBC ≤ 0.06 mg/dL即为阴性;WBC大于25 Leu/uL即为阳性,WBC ≤ 25 Leu/uL即为阴性;PRO ≥ 30 mg/dL 即为阳性;管型大于1/LP即为阳性;尿结晶大于1/LP即为阳性;黏液丝大于5个/uL即为阳性。

尿沉渣镜检判定标准[2]:(1)WBC:0~5 个 /HP即判定为阴性,大于5个/Hp即判定为阳性;(2)RBC:0~3 个 /HP即判定为阴性,大于3个/HP即判定为阳性;(3)管型 0~ 偶见/LPF即判定为阴性,大于1即判定为阳性;(4)黏液丝:大于28个/HP即判定为阳性;(5)结晶:大于5个/HP 即判定为阳性;(6)添加试剂至尿液中,尿液变得很混浊即判定PRO阳性,尿液没有改变即判定为PRO阴性。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产生的数据指定通过SPSS23.0软件加以分析。指定使用(x±s)形式描述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指定应用(%)形式描述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分析两组RBC、WBC、PRO的检测情况

         对比两组检测RBC、WBC、PRO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出上述指标的阳性比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检测RBC、WBC、PRO的情况[n(%)]

分组

例数

RBC检出阳性率

WBC检出阳性率

PRO检出阳性率

观察组

110

45(40.91)

23(20.91)

28(25.45)

对照组

110

15(13.64)

10(9.09)

13(11.82)

X2

20.6250

6.0250

6.7448

P

<0.05)

0.0141

0.0094

     2.2 分析两组检测结晶、黏丝液、管型等指标情况

         比较两组检测结晶、黏丝液、管型等指标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测上述指标的阳性比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检测结晶、黏丝液、管型等指标情况对比[n(%)]

分组

例数

管型

结晶

黏液丝

观察组

110

13(11.82)

16(14.55)

17(15.45)

对照组

110

3(2.73)

4(3.64)

6(5.45)

X2

6.7402

7.9200

5.8751

P

0.0094

0.0049

0.0154

3讨论

尿常规检验是十分常见的临床检测项目,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鉴别泌尿系统 疾病,分析治疗效果,并预判预后。通过尿常规检验还可以给出有用参考用于测评用药安全度、患者的机体健康情况等。

临床通常采用的尿常规检验方式有尿常规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等。尿

沉渣镜检法的原理就是借助显微镜,清楚观察尿液内的有形成分,比如:细胞、管型、寄生虫等,然后结合以上病理状况,诊断病情[3]。尿常规干化学法的检测原理是检测尿液中以下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结晶等,当以上任意一项检测结果为阳性,就判定患者机体中出现非正常范围的细胞成分或病理性物质。

应用尿常规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重点检测亚铁血红素,此物质存活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内,其携带近似氧化酶的催化活性,能够被氧化分解为新生态氧,同时同邻联甲苯胺产生反应,合成蓝色化合物,所以,能够检测红细胞与游离血红蛋白[4]

尿常规干化学法在本质上,是定性或半定量分析,尿沉渣镜检能够鉴别尿液中有形成分,鉴别化学检查无法观察到的异常现象。不管是应用尿沉渣镜检进行尿常规检测,还是选择尿常规干化学法开展尿常规检测,两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不过,尿沉渣镜检的检出机率更高,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尿检的精准度。

本实验中,对比两组检测RBC、WBC、PRO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出上述指标的阳性比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检测结晶、黏丝液、管型等指标的检查结果,观察组检测上述指标的阳性比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验和尿常规干化学法都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把两者相结合应用,可以更好提升检测精准度。

参考文献

[1] 王丽晶. 尿常规检验时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115-116.

[2] 曹宇. 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价值[J]. 当代医学,2021,27(36):145-146.

[3] 林华. 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8):175-177.

[4] 张远.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20):235-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