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2

急性颅脑损伤应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价值探究

李冬梅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析CT与核磁共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为达成研究目的,将在我院中就医的7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纳入至研究中,已经获取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对其实施CT、核磁共振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结果:经核磁共振检查共计检出72例,诊断准确率93.51%;CT诊断下准确检出61例,诊断准确率79.22%,相比之下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与此同时,核磁共振对损伤部位的检出率情况也更高于CT(P<0.05)。结论:核磁共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而且可准确检出具体损伤部位。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CT;核磁共振;受伤部位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因严重外力打击、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会突然性的对颅脑造成损伤,需及时就医,否则将可能危及生命安全[1]。急诊治疗时,应快速确认患者颅脑损伤情况,CT、核磁共振均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且两种诊断方法均有较快的检查速度和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是据实际情况看,CT检查有一定的不足,在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以下便通过对照实验的方式比较CT与核磁共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77例患者被纳入至本次研究中,均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医,其中包括41例男性和36例女性,年龄23~72岁,平均(48.4±6.2)岁,并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抽搐、偏瘫、意识障碍等情况。据调查分析,因交通事故、高空跌倒、打架斗殴导致急性颅脑损伤。

1.2 方法

对77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CT、核磁共振诊断。

在CT扫描时,选用64排螺旋CT扫描仪,设置电流、螺距、层厚、电压等基本参数,分别为300mA、10mm、2mm、120kV;协助患者保持正确姿势,并从头枕骨至头部C7部位进行2次扫描。

核磁共振检查时,选用0.35T永磁型磁共振,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分别对颅脑进行冠状、横和矢状面进行检测,将TR、TE分别设置为3000ms、90mg;还可根据实际诊断需求选择是否使用造影剂。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比较CT与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将对所有数据信息均进行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2.0 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实验期间的数据内容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可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对于后者可使用“%”表示。统计学处理期间,需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X2”作为检验工具,对其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对于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的情况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检出准确率分析

经本次研究数据统计,核磁共振检查共计检出72例,诊断准确率93.51%;CT诊断下准确检出61例,诊断准确率79.22%,核磁共振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X2=18.041)。

2.2 颅脑损伤部位分析

经对77例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后确认包括26例额叶受损、22例额颞叶受损、17例顶枕叶受损和12例颞叶损伤,据CT和核磁共振的诊断情况看,核磁共振对各颅脑损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颅脑损伤部位检出率比较(n/%)

诊断方法

额叶受损

额颞叶受损

顶枕叶受损

颞叶损伤

CT

22(84.61)

17(77.27)

14(82.35)

8(66.67)

核磁共振

24(92.31)

21(95.45)

16(94.11)

11(91.66)

X2

14.041

15.336

14.727

16.33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在临床上属于急危重症,是颅脑受到了突然性的创伤而导致,并会随之出现脑出血、组织肿胀、颅内水肿等情况,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为确保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治疗针对性,应及时进行颅脑损伤情况诊断,CT、核磁共振均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

CT和核磁共振是影像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查方法,其中CT可以获取断面或立体形式的图像,具有图像清晰、操作便捷、检查速度快的特点;核磁共振相比CT更加先进,以磁共振为原理,并获取检查部位来自人体组织的电磁信号,在获取信号后对其进行重建,进而得到相应的三维图像[2]。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见,CT、核磁共振对急性颅脑损伤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79.22%、93.51%,核磁共振的检出准确率明显高于CT(P<0.05)。其实,在急性颅脑损伤的检查过程中,CT对一些微小病变情况容易漏诊,而核磁共振的应用中,可以从多个断层获取更为清晰、全面的三维图像,可以更为清晰地确认具体颅脑损伤情况;并且核磁共振检查中,选择了矢状面、冠状面检查,可以从多个角度分别进行颅脑损伤情况的观察,对于一些比较微小的损伤也可准确检出

[3]。从本次结果中表2可见,核磁共振对额叶受损、额颞叶受损、顶枕叶受损等情况的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5)。

急性颅脑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中可首选核磁共振,相比CT,核磁共振具有更清晰的图像,能够从冠状面、矢状面获取患者颅脑损伤图像,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快速确认损伤部位,对后续临床治疗的有序开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洋,王小燕.对比分析CT与MRI检查诊断急性颅脑损伤的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9):154-156.

[2]何乐为,欧阳可勋,吴金棉,梁炎辉,刘怀忠.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磁共振成像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敏感度研究[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04):34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