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7
/ 3

基于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研究

黄珺

深圳大学发展规划部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自2018年施行以来已有5年,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发布,现行高等教育发展定位和改革方向与原建筑面积指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提取教育规划文件对高校建筑面积的新需求,探讨分析面积指标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和补充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面积指标;更新探讨;

一、引言

2018年,教育部对原建设部、原国家计委1992年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进行了修订,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版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目前2018版《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高校建规18指标”)是编制、审批、评审普通高等学校校园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项目的标准。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总体目标。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加强高等学校创新体系建设等要求。作为保障高等教育发展的硬件条件,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园规划建设需适应教育现代化要求,规划建设项目的面积指标应及时更新。

二、中国教育发展规划解读及高校建规18指标的不足

中国教育现代化规划对高等教育发展做了新部署,为实现新要求,需要新的功能用房支撑,对照高校建规18指标补充完善相关面积指标。新要求的建筑面积指标需求分析如下:

表1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高校建筑面积指标需求

分类

要求内容

需要建筑面积指标支撑

战略目标

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互融合,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

智慧教室

一批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培养造就数千万专门人才,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科研用房

战略任务

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推行科教融合、产学研协同育人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逐步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比重,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等学校建设国际一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推动我国高水平高等学校密集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中心;强化高等学校科技服务智能,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产业创业园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与服务

科研用房、产学研用房、创新创业用房

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鼓励中小学与科技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促进校内外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交流中心、展览馆、图书室等面向社会开放的用房

逐步扩大高等学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

学生宿舍、生活用房

鼓励高等学校积极开展学历继续教育

培训用房、继续教育用房

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新体制,根据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和特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和服务能力

按照地域进行高等教育院校面积指标分类

推动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特别是复合型专业集群的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公共科研平台、交流中心

提升校园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建设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体验中心等

智能学习空间、学习体验中心

打造国际留学中心;努力将我国建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教育高地,吸引国际优秀学生来华留学

学生宿舍、留学生生活用房

保障措施

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

师生活动用房,党建活动室

从表1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主要需要科研用房、产学研用房、创新创业用房、公共科研平台等与科研相关的用房,需要智慧教室、智能学习空间、学习体验中心等智慧化用房,需要学生宿舍、师生活动用房等改善师生生活条件的用房,同时还需要国际化、社会化的交流用房。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的新要求,目前高校建规18指标在支撑条件上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2.1学校类别的划分不够细致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要求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分类发展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高校建规18指标虽然相较于92指标在学校分类上增列了艺术院校,但对于综合大学只按文理学科主要比例分成两类。目前,我国普通高校通常分为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本科教学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学校。研究型高校在科研用房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应用型高校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有特殊需求。这些区别在指标体系中因为分类不细没有体现。

高等学校建设项目建设规划受地理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如北方地区寒冷的气候较南方地区各类用房的墙厚不一样,不宜按照相同的使用率制订标准。地理环境也影响校园规划的特殊用房需求,如南方地区应鼓励设置架空层等作为公共活动空间及景观区双重利用。

2.2面积补助指标覆盖不够全面

   高校建规18指标中研究生校舍建筑面积补助指标包括实验研究用房、图书馆、学生宿舍三项。随着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数的增加,大多数高校本研比降低,教师数量也将相应增加。与教师有关的指标,如院系及教师办公用房、单身教师宿舍(公寓)应考虑相应的补助面积。特别是单身教师宿舍(公寓)面积指标,随着初婚年龄的推迟和结婚率的降低,单身教师的数量在增加,以教职工编制数的12%计算单身教师数量偏低,且每人建筑面积24㎡的标准,远低于国家家庭户人均居住面积(41.76㎡)。

2.3面积指标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需求

高校建规18指标中主要规定了十二项校舍、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生活用房、专职科研机构用房、继续教育用房等面积指标。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大部分学校存在新增建筑类别(学习体验中心、党建活动室、培训用房等)的需求,此类选配用房在高校建规18指标中缺少描述。

随着宿舍设计规范更新,消防面积标准提高,按现行设计规范设计的宿舍无法满足按高校建规18指标计算的住宿人数要求。

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随着校园交流的增多,增加校园内停车位成为校园规划新需求。高校建规18指标中缺乏机动车停车位的测算依据。规划校园停车位按照城市设计标准难以满足学校实际使用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师生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改变,高校对后勤用房的需求增加。智慧化建筑的普及需要更多的设备用房、应急设施用房的设置、快递服务站、物业管理服务用房的需求,都需增加后勤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指标。

2.4科研用房面积标准操作性不强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发展科学技术文化,随着国家对科研的重视,高校建设科研用房需求加大。在高校建规18指标中专职科研机构用房按照专职科研人员人数计算科研用房,并且科研机构用房建筑面积仅按照文法类、理工类、各类设计研究院(所)分为三类,与学校实际使用需求出入较大。如研究型大学与教学研究型大学对科研用房的需求比本科教学型学校高很多,双一流大学与普通高等院校对科研实验用房的需求也不同。高等教育规划要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新设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研平台优先在高校布局建设,而产学研结合的科研用房无法参照高校建规18指标测算。

2.5面积指标没有体现校园的社会功能

高校建规18指标提出,学校设施在保证教学科研需求的前提下,应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提高利用率。但在建筑指标的制定中却未考虑校园的社会服务功能面积。

教育现代化提倡拓展终身学习资源,鼓励高校向社区开放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和教学实训设备,提高公共设施面向社区居民的开放水平,这一趋势将造成室内体育用房、交流中心、访客接待面积需求的增加。另外按照地方城市管理社区的相关要求,校园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必须配套社区工作站、警务室、微型消防站、公共配电房等。随着校园社会功能的提高,高校建规18指标应在更新中考虑社会功能的相关用房面积指标。

三、高校建规18指标更新建议

针对高校建规18指标无法完全支撑高等教育发展新要求的现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补充完善高校建规18指标:

3.1 考虑高校所在区域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特点

由于国内各地区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在高校面积标准的修订中应注重标准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论证,考虑地域性气候等因素。各高校在执行高校建规18指标指导校园规划时,应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申请补贴面积。国内部分省市制定了适合本省市的高等学校建筑规划的管理文件,如上海市在2017年出台了《市属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标准》。

3.2优化利用现有用房,规划多功能用房

针对面积指标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需求,应优先调配校园内现有用房,以调配、利用、改造原用房为主,新建项目为辅。随着交叉学科的推行,学科、专业的界限有所淡化,在新建项目的规划中设计通用空间,以方便后期根据使用功能调整改造。

    在学生宿舍的设计中应考虑储物空间、自习空间、活动空间、图书室、简单配餐等使用需求,增加学生活动空间,提高学生宿舍面积指标。

关于停车位的测算建议将教职工数量作为测算基础,并结合建设项目类型按照城市规划相关规定考虑适当的增量。

    3.3完善科研用房面积指标

建议参照《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的做法,细化学科分类,按照不同学科测算科研用房面积。对不同高校科研实验用房现状抽样调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关于专职科研人员的计算,除了主管部门核定的编制人员,还应包括客座教授和博士后等。学校专任教师也需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应结合实际情况按专任教师数的一定比例计算用房面积,用房指标以实际需求确定。

3.4提高校园建设指导性容积率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开发建设用地更加紧张,校园规划应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面向社会开放的校舍鼓励社会投资,对于社会投资建设的建设项目应提高面积标准,上限值按照本地先进案例与学校实际需求确定。

3.5完善高校建设项目后评价

建议完善高校基本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对已投入使用的高校规模、功能、造价、投资和使用效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促使各高校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基础资料。

四、结语

高校建设标准指标是校园规划建设项目实施全过程的基础,对高等教育发展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为保证《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的时效性和可实施性,更科学地指导普通高等学校规划建设,应当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虽然高校建规18指标需要及时更新,但在新的标准未正式出台之前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各个高校应根据现有标准,结合自身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学校、地区发展需求、规划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2]张淑同、傅道春、刘明超、吕玉香.基于新时代功能定位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研究[J].工程经济,2021(01):73-76.

[3] 崔长江.高校建筑规划面积标准问题分析及修订建议探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27-30.

[4]陈勇.对比解读《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建标191-2018与建标[1992]245号[J].建筑与文化,2018(1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