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产期心理干预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6
/ 2

妇产科产期心理干预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安楠

河南省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 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针对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在妇产科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选择60名产妇的病例资料做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产妇。对照组产妇利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在产妇的心理痛苦程度方面:护理之前,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后,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72.00%,(P<0.05)。结论,将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应用在妇产科的产期护理中,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焦虑与紧张情绪,降低产妇的抑郁程度,引导产妇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顺利分娩,同时还能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增强妇产科的综合护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妇产科;心理护理干预;应用

1基本资料与主要方法

1.1基本资料

从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收的产妇中,选择60名产妇的病例资料做为本次研究的基本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产妇。其中,观察组产妇的实际年龄范围为(21~35)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0.37-33.07)岁;对照组产妇的实际年龄范围为(22-36)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0.69-29.95)岁。在基本资料方面两组产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次研究均为单胎,各项体检正常的产妇,针对双胎和具有严重妊娠期并发症,或具有先天性疾病的产妇均给予排出。此次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和产妇本人,及其产妇家属的审批同意。

1.2主要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例如为产妇建立产检档案,叮嘱产妇定期产检;引导产妇保障孕期营养;定期为产妇抽血检查,针对即将临盆的产妇要进行每日胎心监护,如发现胎心异常要及时进行吸氧护理;引导产妇掌握并落实自我监护,如果产妇发现胎动异常要及时就医;结合产妇的临产症状进行科学处理,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1.2.2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再结合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①产前护理

大部分的产妇在整个孕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与心理负担,尤其在临近生产前,产妇如果没有经历过分娩,会因精神紧张而产生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且产妇在医院待产时由于自身心理压力而很难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的环境,甚至有的产妇对医护人员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此外,有的产妇在生产之前会过于焦虑生产费用,胎儿性别以及胎儿健康情况等因素,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为此,医护人员要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引导,例如积极主动的为产妇介绍医院环境,医疗水平,专业团队等等,给产妇提供更多的信任感,从而确保产妇能够积极配合相关护理工作,避免产妇出现过渡焦虑和压抑等情况,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

②产时护理

产妇的子宫收缩程度会随着分娩日期的日益临近而逐渐加重,由此给产妇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也会随之加重,产妇自身内心的恐惧与焦虑也会表现得愈发明显。为此,护理人员首先要结合产妇宫缩变化与产妇自身的整体状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案,进而缓解产妇的疼痛感与焦虑情绪。尤其是部分疼痛感明显的产妇,在整个孕期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与担忧,以及从前有过不良分娩史的产妇也会存在担忧与焦虑心态。针对这类型的产妇,护理人员要重点进行沟通与引导,并联合家属为产妇提供更加细致贴心的护理。其次,护理人员要为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宣传和普及分娩知识,鼓励产妇家属陪同产妇分娩,为产妇带来更强的心理安慰。再次,在分娩过程中,产妇的个人情况直接决定着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知程度,所以护理人员要提前了解与掌握产妇的生活习惯与个性特征等相关资料,为产妇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要对产妇的产程进展进行密切关注,有效保护产妇的隐私,并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产妇放松情绪,缓解产妇的疼痛感与紧张程度。或者利用同产妇交谈的方式分散产妇的注意力,避免产妇出现过于紧张不安的情况,帮助产妇顺利分娩。

③产后护理

在产后护理方面,重点是引导产妇如何掌握科学喂养,增进亲子感情。有的产妇因母乳喂养问题或胎儿性别问题出现失落感,严重的有可能出现焦虑暴躁等心理,甚至有的产妇有可能存在产后抑郁的倾向。同时,新生儿由于作息规律尚未养成,所以经常会有半夜惊醒的情况,这便会导致产妇出现睡眠不足,精准状态较差,如果未能得到家属及护理人员的关注与引导,则极易出现产后抑郁心理。为此,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产妇普及新生儿的喂养要点与技巧;结合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方案;加强与产妇家属的沟通,引导产妇家属重点关注产妇的产后心理变化情况,为产妇的修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帮助产妇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1.3具体观察指标

1.3.1对两组产妇的心理痛苦程度进行评分对比分析。心理痛苦程度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即抑郁情况与焦虑情况,所以借助抑郁量表与焦虑量表进行评分。如果产妇得分为(0-7)分,则表示不存在焦虑情况或抑郁情况,如果得分为(8-10)分,则表示为临界焦虑或临界抑郁;如果得分为(11-12)分,则表示为重度焦虑或重度抑郁。

1.3.2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总分为100分制,如果得分为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60-80分之间,表示为比较满意;80分以上则表示非常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利用(x±s)表示正态计量资料和均数±标准差,以t方式检验;利用(%)表示计数资料,以x2方式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利用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产妇的心理痛苦程度

在护理之前,两组产妇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明显的差异,(P>0.05);护理后,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对照组均高于观察组,(P<0.05)。

2.2护理满意度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72.00%,(P<0.05)。

3讨论

虽然分娩过程属于一种自然性的生理过程,但是这会对产妇带来巨大的生理变化,进而使得产妇出现相应的心理变化,情况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与情绪障碍,例如焦虑恐惧,担忧抑郁等等。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护理与科学引导,容易引发产妇出现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势必会威胁产妇及胎儿的身心健康。将心理护理模式科学的应用在妇产科的产期护理中,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还能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通过本次研究得知,在妇产科产期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模式,一方面能够直接缓解产妇的心理痛苦程度,降低产妇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的概率;另一方面还能增强产妇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保障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所以,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在妇产科的产期护理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秀梅,李琴玉.妇产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因素分析和应对措施[J].家庭生活指南,2020,36(3):111.

[2]孙立辉,王彩霞.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