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

朱春妮

无锡市新吴区梅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无锡市  214112

【摘要】静脉治疗是临床救治病人的一项最基础和必不可少的措施,具有疾病治疗药物输注起效快,病情控制明显等临床特点,在临床上普遍应用。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于静脉治疗方式也不断革新,但由于静脉输液治疗后,若临床护理操作不当,极易影响药物疗效,以及增加静脉炎、相关血流感染等不良输液反应情况,加重病人痛苦。随着医疗安全管理逐渐规范化以及护理质量提升,在临床静脉治疗期间加重护理管理重视程度,为保证输液安全,降低治疗潜在风险,最终提升输液疗效以及质量。目前,随着护理模式不断创新,对于静脉治疗也形成专业、独特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

临床上静脉治疗给药方式主要包括静脉输液、静脉注射两种,在临床治疗中相对口服给药方式来说,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使药物疗效得到快速、高效发挥,并且药物治疗直接入血,参与体外循环,使病情得到快速控制。静脉输液治疗包括中心静脉以及外周静脉输液,其中常见方式为外周静脉治疗,但对于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治疗,多采取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方式,可降低静脉反复穿刺性,以及可以有效减少高渗药物、营养药物以及血管活性药物在静脉输注期间发生皮下肿胀、渗液等情况几率[1]。虽然静脉给药方式具有一定临床优势,但是也极易产生输液不良反应,尤其是营养性药物、放化疗药物,输注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静脉炎、穿刺部位皮肤红肿、相关性血流感染等不良反应,增加病人疼痛感,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疾病康复进程[2]。随着当前临床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对于静脉治疗护理措施不断创新,从临床输液器具选择、输液静脉选择以及输液后严密监测导管等方面开展科学性护理管理,可以降低护理操作中存在的固有风险,不断优化医疗服务的一类新型护理管理方案,且每一步护理流程均得到临床验证,对降低输液不良反应,确保输液安全性具有积极作用[3]

一、静脉治疗安全护理

1.1输液器具选择

静脉输液治疗工具的选择主要依据全面系统的评估病人病情,结合年龄、临床医嘱静脉输入药物、剂量等因素综合评估,尽量选择减少病人血管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反复穿刺率,并且提高输液安全性的输液工具。根据临床静脉输液护理操作规范要求,护理人员需要结合上述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输液治疗工具以及静脉输出途径。在满足所有要求的前提下,对于一次性静脉输液,主要适合短期治疗或者单次给药治疗;外周静脉治疗主要适用于短期治疗静脉输液情况;对于放化疗药物以及渗透性较强的药物,主要采取中心静脉置管可进行长期静脉治疗。

1.2输液部位选择

在选择静脉输液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根据输注药物性质、药物剂量多少,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对于肿瘤放化疗病人选择粗直血管,老年病人血管弹性差、易滑、易穿破血管,选择最小号输液器针头,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固定牢靠,避免针头脱落至皮肤外,同时根据每位患者输液药物、年龄、剂量等调整输液滴速,并且静脉留置针尽量不要超过3天,及时更换,延长输液时间,减轻病人反复床穿刺的疼痛感,同时提高输液安全性,减轻输液产生的不良反应。

1.3临床操作规范

根据临床静脉输液、中心静脉置管流程与导管维护管理措施等知识进行相应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并在配置药物前,严格检查是否存在浑浊、沉淀等,严格药物配置无菌原则,并在输液过程中确保皮肤消毒干燥。并针对不同体质以及病情病人,根据药物输液原则,一般脱水剂、抗生素、其他药物,在穿刺成功后,针对躁动不安患者应给予夹板固定,避免药液外渗,对于老年患者根据机体耐受情况,调整药物滴速。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是否红肿、化脓情况以及病人是否出现发热等,进行再次输液之前,对导管注射口进行全面消毒,做好导管密闭性、通畅性检查工作,确保导管输液通畅顺利,避免药物外渗情况。同时对于中心静脉导管置入需要及时更换周围皮肤敷料,根据病人病情变化程度评估是否有拔管指征,尽量缩短中心静脉置管时间,从而可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

1.4输液不良反应对症护理

临床上常见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及附件损害、静脉炎、发热、疼痛、恶心呕吐、空气栓塞等。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抗菌药物静脉给药后在30分钟内出现不良反应最多,其次是抗肿瘤药物对全身性损害最严重。目前,临床上产生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因素,包括开放式配药输液,病情复杂、药品数量繁多、液体污染以及热原反应等有关联,严重影响静脉输液质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对于静脉输液期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早预防,并在输液期间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对于病人在静脉输入化疗药物时,叮嘱病人尽量减少穿刺部位活动,避免针头移位发生穿刺部位皮肤肿胀,对于部分病人输注极强刺激性药物,若发生药液外渗现象,都会导致局部皮肤红肿,甚至引发静脉炎,需要立即停止输液。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病人则给予50%乙醇、硫酸镁湿敷,对于存在感染病人则给予抗生素药物治疗。

二、静脉治疗护理意义

静脉治疗是临床用药期间频繁应用的一种方式,根据相关文献数据资料统计显示,在我国高达80%及以上的用药方式均进行静脉治疗,包括静脉输液、静脉注射、中心静脉置管等方式[4]。静脉治疗在临床应用期间极易出现不良反应,是延长病人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静脉治疗所致不良反应中,涉及全身许多器官系统,但具有可预防性,根据大量临床文献证实,对静脉治疗病人加强护理安全及质量管理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工具、方式以及静脉输液部位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且严格临床药物配伍禁忌、无菌临床操作,严格控制药物剂量输注速度,加强病房巡视,有利于控制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黄莺莺,曹卫平,蔡华. 国内外静脉治疗护理新进展[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3):182-184.

[2]刘凤. 循证护理用于静脉输液治疗中预防静脉炎发生率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6):183+185.

[3]孙红. 静脉治疗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 中国护理管理,2016,16(06):723-728.

[4]郭芬仙. 静脉输液治疗进展及外周静脉导管(PVC)护理技术操作规范[A]. 玉溪市儿童医院.儿科实用技能培训班资料汇编[C].玉溪市儿童医院:玉溪市医学会,2014:11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