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减少降糖药的副作用

/ 2

怎样减少降糖药的副作用

欧克凤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药剂科     40266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该病还是不能根治,也就是说一旦得了糖尿病,就要做好长期服药控制病情的准备。因为每天都需要服用降糖药物,所以大家对药物的安全性也就非常关注。从客观上来说,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对疾病起到积极治疗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药物也存在副作用。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安全。所以,在面对药物副作用这一问题时,我们一定要权衡利弊,不要随意滥用,应该谨慎选择与使用。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降糖药物都有哪些副作用,以及如何减少或避免这些副作用?

降糖药并无依赖性

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对降糖药有无依赖性存在顾虑,是因为患者对依赖性的概念不清楚。依赖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精神依赖,比如酒瘾、烟瘾,只要患者停止喝酒或吸烟这些动作,那么精神上就会出现异常;另一方面则是身体依赖,比如一些成瘾的精神类药物,一旦停止使用后,患者的身体就会感到很难受,进而引起精神上的异常。从以上两方面的依赖来看,降糖药物并不属于任何一类,降糖药物如果停药后,患者只会出现血糖升高,以及一些其它症状,患者的精神不会出现异常,也就是说身体不会因为离开降糖药物就会反应到精神上出现异常症状,只是血糖水平会升高。尽管降糖药物没有依赖性,但也不能毫无顾忌的滥用,是药三分毒,降糖药物通常需要长期服用,而长期服药过程中也很难避免会出现一些副作用。

降糖药物的副作用有哪些?

众所周知,是药三分毒,也就说明了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降糖药物也是如此。而我们日常使用的降糖药物种类比较多,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又有哪些呢?

1.双胍类。主要用药种类为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这些药物在使用中,可能引起食欲不振、呕吐、反酸、恶心、腹痛等消化道副反应,此外也有“营养不良性贫血”、“乳酸酸中毒”等发生率不高的副反应。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心肾功能不全,在服用苯乙双胍后,就容易出现乳酸酸中毒反应,以呼吸深快、乏力、意识障碍等表现为主,严重时可出现昏迷症状。而二甲双胍则很少引起乳酸酸中毒,且目前临床中对苯乙双胍的使用非常少,因此双胍类降糖药引起的乳酸酸中毒极为少见。

2.磺脲类。体重增加、低血糖是磺脲类降糖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而过敏反应、皮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也有可能出现,但发生率不高。

3.格列奈类。以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等药物最为常见,低血糖是此类药物最容易引起的副作用,但症状都比较轻微,且发生率也不高,其它副作用也较少。

4.α-糖苷酶抑制剂。腹胀、排气增多等胃肠道反应是此类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少数情况下患者还可出现腹泻、腹痛症状。

5.二肽基肽酶抑制剂。以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等药物为代表,此类药物在临床用药中安全性比较高,单药使用中并未发现有低血糖风险,也没有发现消化道反应,患者体重也没有增加的情况。

6.胰岛素增敏剂。以吡格列酮、罗格列酮药物为代表。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药后有水钠潴留情况发生,表现为下肢浮肿、颜面肿胀等症状。此外,肝功能异常也是此类药物偶然会引起的副反应。

7.SGLT2抑制剂。此类药物降血糖的机制为对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产生抑制作用,使葡萄糖通过尿液排出,实现降血糖的目的。降糖作用比较平和,不会导致体重增加、低血糖等情况出现,但泌尿系感染的风险相对增大。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低血糖是降糖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的副作用,轻度低血糖者饥饿感、出汗、心慌为主要表现,重度低血糖发生时,患者有昏迷甚至死亡的可能;其次是胃肠道反应,其它副作用相对少见。

如何减少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这里主要是针对低血糖、胃肠道反应进行控制。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物过程中,为了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需要叮嘱患者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饮食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也不要过度节食。在降糖药物选择上,尽可能选择长效、强力的降糖药,且用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逐渐增加用药剂量。所有降糖药物中,引起严重低血糖副作用的药物只有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磺脲类降糖药物,其它类降糖药物要么引起的低血糖反应比较轻微,要么不会引起低血糖。所以,对脆性糖尿病患者或老年糖尿病患者,此类人群低血糖发生风险比较大,在磺脲类降糖药物选择时要慎重。

为避免或减轻降糖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如果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物,选择在用餐过程中服药,或餐后服药,对消化道反应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此外,同样是二甲双胍,与普通片剂相比,肠溶片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则比较轻。

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情况,则在降糖药物选择时,尽可能选择通过胆道排泄的药物,如瑞格列奈、格列喹酮等,避免选择通过肾脏排泄的药物,从而减轻肾脏负担。如果患者肾功能不全已经比较严重时,则要禁服降糖药物,改为通过胰岛素治疗即可。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患者体重较大,则患者往往会伴有脂肪肝、高血脂、肝功异常等情况。此类患者在用药期间,对患者的肝功能要密切进行监测,如果出现转氨酶水平异常增高,则要马上停止用药,必要时进行保肝治疗,停用口服降糖药物,改为胰岛素治疗。

通常来说,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与用药剂量存在密切关系,用药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多且越严重。因此,我们建议采用联合用药方案治疗糖尿病,以此来减少每一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发挥不同药物的降糖机制,实现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药物副作用的出现。同时,对糖尿病患者用药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用药原则,比如,糖尿病患者在初次服用降糖药物时,以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为主,一旦出现腹胀、食欲减退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部分患者会选择停药。而药物在进入胃肠道后,胃肠道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在此类药物使用时,应该从小剂量用药开始,且坚持1-2周后,等胃肠道适应药物一段时间,再逐渐增加用药剂量,避免直接开始大剂量给药,导致患者用药副作用出现,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产生影响。

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第一,糖尿病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前,必须进行心电图、血脂、肝肾功能等必要检查,对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状态全面了解后,再合理选择降糖药物种类,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第二,对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要熟悉了解,在选择药物种类时,必须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例如,双胍类降糖药物不适合用于伴有重度贫血、肝肾功能不全、慢性缺氧及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胰岛素增敏剂则不适合用于伴有严重骨质疏松、活动性肝病及心衰浮肿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中;α-糖苷酶抑制剂则不适合用于腹部手术、疝气、腹泻及慢性肠炎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如果存在尿路感染情况,则需在尿路感染得到完全控制以后,再使用SGLT2抑制剂治疗;妊娠期女性原则上可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禁止使用其它类型降糖药物。

第三,患者在用药时,一定要有专业医师进行指导,避免患者为了快速追求治疗效果,随意选择药物或擅自增大用药剂量的情况出现。此外,用药期间对患者的用药反应情况要注意观察,对患者血糖水平、肝肾功能等要定期进行监测。

第四,叮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千万不要轻信广告宣传,尤其是那些宣称能彻底根治糖尿病的、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纯中药制剂的药物,都是骗人的。

总而言之,任何药物都像一把双刃剑,既能救人、也能伤人。所以,在与糖尿病的这场战役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那么,我们在用药时,只有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合理选择降糖药物类型,才能在最大限度发挥药效,实现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减少用药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提高用药的可靠性与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