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3
/ 2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

张源超

330621199402133853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城镇用水量不断攀升,这对城镇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做好城市给排水工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还影响着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因此,加强城市给水、排水的规划与设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设计

引言

近几年来,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水资源已经出现了显著的减少,加之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体质量的不断下降,使得很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城市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为此,亟需加强城市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一、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简介

(一)市政给排水设计的主要方面

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给水、排水和循环水。供水系统主要有:高压消防给水,生产、生活给水,泡沫灭火器;排水管网主要包括生产废水、生活废水及雨水排放;循环系统主要由冷却水的给水管道和冷却水的回流管道组成。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原则上确定污水处理后污泥的去向及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的选址、建设规模及土地使用范围。

(二)市政给排水设计的原则

在城市给水、排水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两项最基本的原则。市政给水、排水工程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协调城市人口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城市生态系统保持原有的功能。在城市水系统中增设节水、治污、回用三个子系统,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制定合理的改造与建设方案,使生活环境更贴近自然,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要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排污口。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或趋于平衡,或出现了缺水现象;城市水资源问题在不同类型的城市中普遍存在。因此,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是给水、排水规划中必须要掌握并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改变城市供水被动的局面,我们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对周围浪费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在给水规划中,要以水文水力关系及环境容量为依据,对城市水源的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及准保护区进行划分,并遵守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提出与治理现有污染源、清除排污口有关的措施,坚决杜绝新污染源、新排污口的产生。
二、不同范围内的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

(一)大范围内的给排水规划
大规模的给排水规划是指在规划范围之外,甚至在城市和地区范围内进行的给排水工程。在规划的给水方面,主要体现在水源和保护、区域水资源平衡和区域供水规划等方面;在排水方面,主要涉及到防洪排涝的规划设计和河网的污染控制。

(1)给水设计:要做好水资源的平衡,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分配,并大力发展区域供水。尤其是在进行具体的城市供水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区域内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分析,要想做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就必须要对需水量进行预测。需水量是考虑城市和村镇生活用水、市政(含消防)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畜牧业用水、渔业用水,以及流域江河本身生态流量需求。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就是对工业用水量的预测。当前,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大多使用了用地指标法和万元工业产值法。但是,因为最近几年,传统行业的设备更新速度加快,还有一些非传统产业,比如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因此,使用这两种方法来对工业用水量进行预测,会带来很大的偏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2)排水设计:城市排水是一种解决较小汇流面积上由于短历暴雨而产生的排水问题,它使用的是暴雨公式,暴雨时段被控制在5~120分钟,所选用的暴雨样本是年超大值法。但是,由于排洪考虑到了较大的汇水面积,所以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了水文公式,以某再现期24 h的暴雨量作为基础数据,所选择的暴雨样本是年最大值法。为此,在制定城市的防洪、排涝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洪水和排涝重复期之间的衔接问题。防洪排涝规划的再生生期,要结合城市的重要程度和洪水排泄区的面积等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后才能确定。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重复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大中城市的排涝标准不应低于20年一遇(GB50201-94)。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在重新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没有“涝”这个概念,只有怎样把雨排出去,或者怎样把雨滞留在那里的问题。以往的“三天三雨”或“24小时雨”都是以城郊和农地为对象,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因而,将其统称为"城市防洪"(防外洪)或"城市洪水"(排内洪)更为恰当。这样可以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防汛排涝的重要性,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1)给水系统规划设计:随着变频设备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以城市给水网络为核心的智能化直饮水系统的普及,导致了城市用水的日变系数和高峰用水量的增加,进而导致了水厂的供水量增加。为此,在城镇供水系统中,需要通过设置相对高水位的水塔、高水位的蓄水池等措施,减小其日变化,提高其供水安全性。与此同时,在给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近远期的结合,为今后的发展留出一定的空间。比如,在道路管线综合的时候,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的合理确定,等等,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投资,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2)雨水系统规划设计:雨水管网的规划设计要与城市的防洪、排水、垂直等综合规划紧密结合,尤其是对处于平原盆地地带的城区来说,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更加重要了。举个例子来说,城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等同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在对应的道路排水重现期 P=1年的情况下,两者的洪峰相遇是频繁的,雨水管道出口往往是压力出流。(3)污水系统规划:合流与分流的探讨:一般情况下,在新城区应采用分流制,在旧城区应采用分流制。但是,就目前我国排水系统的现状来看,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真正的分流。雨水、污水管网中的某一个管网出现故障,两个管网同时连通,可能形成合流式管网。通过对某污水厂外网改造工程的实践,提出了全分流制应从化粪池出水口开始,并由专业监理人员、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设想。同时,城市初雨污染也较为严重,因此,在中小城市中,采用合流系统更有利于初雨的截流。日本的东京区部地区多采用合流制,他们认为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以充分利用原有下水道系统,改造、改建和改进的费用和技术要求都比分流制低,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结语

在水以及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变成了影响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高质量地编制好城市给排水规划,这不仅仅是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本身的需求,也是城市面向未来,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和保证。城市给水与排水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梓轩.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常见问题[J].全面腐蚀控制,2022,36(03):52-53.

[2]连宝菊.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分析[J].江西建材,2021(11):271-272.

[3]张绪贵.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2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