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墩身养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1
/ 2

高原墩身养护

 满剑臣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南昌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一、情况说明

地处高原地区,全年平均气温底,温差可达30℃,并且处于高原,风力大,日照时间长。并且气候变化多样,年降水量350毫米,集中在7、8、9三个月,年蒸发量1800毫米左右,为降水量的3.5倍。

高原环境恶劣,温度、湿度等都是控制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数,因此会对混凝土养护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采用传统的养护方法,无法解决墩身开裂的问题,因此研究出一套墩身带模养护系统以及节水保湿膜进行包裹,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墩身混凝土质量。从而较好的控制墩身开裂问题,为后续的混凝土养护提供指导。

二、墩身养护

1、墩身养护系统

墩身养护,针对高原高海拔、高寒地质气候环境特点,采用少人化、节能环保、安全可靠、低维护率理念,采用墩身施工养护系统,实现养护区域内温度、湿度智能控制,能够显著提高墩身养护质量。

(1)墩身施工养护系统组成

墩身施工养护系统由主结构、养护保温密封膜、蒸汽系统、雾化系统、主控系统组成。(墩身养护系统示意图见附录)

主结构是支撑保温密封系统的骨架,也是将养护系统牢固固定在墩身上的主要机构。

保温密封系统由保温密封膜、蒸汽雾化管路组成。养护时,保温密封膜附着于主结构表面,将墩身养护部分覆盖起来,在墩身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密闭空腔,减少湿度与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保湿作用。

蒸汽系统由蒸汽发生器、水箱、管路组成,采用工业蒸汽发生器,具有自动上水、温度自调节等功能,全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当养护温度过低时,蒸汽系统启动向养护空间内喷射蒸汽,调节养护温度与湿度。

雾化加湿系统由工业水雾机、水箱、管路组成,采用工业级加湿器及微米级雾化喷头,雾化水滴直径不大于5μm,雾化面范围覆盖广,喷洒均匀。装备有净化水系统与水箱加热系统,能够适应现场复杂水源情况,具备温、湿度智能调节功能,当养护温度过高或养护湿度过小时,雾化加湿系统将开启向养护空间内喷射雾化水滴,调节养护温度与湿度。

主控系统由主控台、启动箱、传感器组件组成,为养护系统的“大脑”。具备温湿度智能调节、视频监控、数据记录、故障报警等功能,系统运行过程中全部监控数据可预留接口上传至管理平台。在主控系统显示屏上可以直观的查看温度以及湿度情况。因此可以记录数据,便于后期分析研究。

(2)墩身施工养护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装机功率:            54 kw

电压:                380 V

最高养护温度:        65 ℃

雾化系统:            实现湿度90%以上

蒸汽发生器参数:

功率:                96 kw

电压:                380 V

进、排水口:          DN15

额定压力:            0.8

饱和蒸汽温度:        174℃

额定蒸汽量:          65 kg/h

外形尺寸:            630×900×1220mm

(3)保温保湿养护技术

墩身施工时及脱模后应及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制度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工操作、经济性等因素确定。墩身养护系统共有四种组装形态,能够分别满足承台养护、墩顶养护、墩身带模养护、墩身拆模养护四种工况下的养护施工需求。系统配备有自控仪表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墩身各位点的温湿度数据,并根据养护制度自动控制蒸汽系统、雾化加湿系统工作,拟合养护曲线进行养护,实现自动控温控湿功能。

(4)墩身养护系统具体实施方案

①保温系统

保温系统采用新型多层保温膜,从外到内主要由“PVC夹网布+铝箔+气泡棉+铝箔”共四层组成,具有防风及保温效果,实现墩身与周边环境的隔绝密闭,保温密闭性能良好。

保温系统安装时采用从顶部往下吊装方式,吊装时将顶部吊装整体吊装,并在墩身模板人行通道处与护栏捆绑链接,保证保温系统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大风等因素造成保温系统失稳。

保温膜由背部扣件直接固定在墩身模板施工平台的围栏上,从上而下进行铺设,铺设完成后将四块保温膜粘接形成一个整体。底部采用沙袋压紧与地面上,顶部固定在模板顶部侧面,采用自动收紧装置使保温膜与墩身模板完全封闭,保证高温蒸汽及温度不流失。

图1-1现场保温篷布安装图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276\wps4.png

②工业级蒸汽系统

加热系统采用定制的工业级蒸汽发生装置,温度可在0℃~150℃之间调控,蒸汽输送管路根据密封空间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流动性布置。加热管线分层布置在墩身模板上面,可以独立加热墩身模板,并且在篷布区域挂设温度传感器。工业级蒸汽系统通过控制器实现低温时自动补偿,到达温度设定值时自动停止,真正实现节能环保。

加热系统采用定制的工业级蒸汽发生装置,温度可在0℃~150℃之间调控,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保温系统外层,并通过管道将蒸汽引进保温系统内。蒸汽输送管路根据密封空间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流动性布置。在墩身模板外侧布置一根竖向主管道,环向每隔2m布置一根环向管道,每根环向管道上布设10个喷头,保证蒸汽均匀喷射至墩身的每个部位。由于墩身混凝土浇筑完成8小时左右混凝土芯部温度达到最高,可达60℃,为保证混凝土芯部及外部温度差控制在18℃左右,因此在加温时,保证内部温度控制在42℃,达到最佳的墩身养护效果。

③微米级雾化加湿系统

雾化加湿系统采用5~10微米级雾化喷头、不锈钢高压流体输送管道,加热管道里面的水,通过特定管道进行水汽输送,到达固定的区域,进行雾化,并且可以通过湿度检测器,进行检测,传送数据至中控系统,然后实现智能控制养护。雾化系统设置水质过滤系统,可适应水源条件较差工况,系统具备凝水回收功能,雾化水凝结后可自动回收至水箱。

在保温系统外侧布设雾化发生器,管道布设同蒸汽系统,为便于现场施工,拟将蒸汽系统及加湿系统管道同位置布设。

④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处于主机上面,可以显示温度、湿度,实现实时监控,并且根据温湿度情况,及时进行控制、调节,达到最佳的湿度与温度,更好的进行墩身养护。

现场按照具体施工面积,每个施工阶段均匀布设16个温湿度传感器,分为4层,每层布设4个,可实时检测各部位的温湿度情况,随时发现各管道是否存在堵塞情况,实现加温加湿的智能监测。

⑤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墩身养护系统设计有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系统,实现养护状态的实时可视,具备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的全过程数据采集、调控、记录、存储、传输等信息化功能,并生成报表。通过控制器实现低温时自动补偿,到达温度设定值时自动停止,真正实现节能环保。

2、节水保湿膜+土工布包裹

带模养护72小时,拆模后,墩身采用新型混凝土节水保湿养护膜+土工布包裹方式继续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该养护膜是以新型可控高分子材料为核心,以塑料薄膜为载体,粘附可吸收自身重量200倍的水分的高分子。

节水保湿膜里面的材料,可以吸收墩身里面的水分,并且储存起来,反过来进行墩身养护,也可以吸收环境中的水分,继续向墩身表面输送水分。可以做到吸收水分的同时,又向墩身继续输送水分进行养护墩身。因此节水保湿膜可以长时间对墩身进行保湿,湿度值可达到95%以上。

墩身脱模后采用“节水保湿膜+土工布”包裹养护工艺,节水保湿膜紧贴混凝土面,外侧再包裹一层土工布(两布一膜),并用绳索捆绑牢固,保证在大风条件下的包裹效果。避免大风直接接触墩身,造成水分快速流失,从而造成干缩开裂。

拆模后的包裹养护持续6个月时间,期间及时检查养护状态,确保墩身混凝土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并且加强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研究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开裂等。

三、墩身养护成果

通过“全自动带模蒸养+雾化养护”与“节水保湿膜+土工布包裹养护”相结合的墩台身养护方式,有效解决了高原高寒地区带来的温差较大、干燥、湿度达不到混凝土养护等条件而造成混凝土产生开裂等问题,强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实际观察无裂纹现象,色泽度较好。后续持续观察,记录数据,形成一套记录,分析混凝土开裂的具体原因,从而更好的改进养护措施,使得混凝土质量得到更有力的保证。

图2-1墩身拆模效果图

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7276\wps22.jpg

四、结论

通过墩身智能养护设备的使用,有效避免了高寒海拔昼夜温差大、干燥低湿度的施工现状,同时解决了混凝土水化热芯部温度与表面温度相差较大的难题。研发桥梁墩身智能化养护装备,为解决高海拔、高寒地区恶劣气候条件下桥梁墩身养护难题提供新的手段,有效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研发装备可应用于高原、高寒地区桥梁养护施工中,为类似工程提供可靠的技术和装备保障,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时根据环境条件,测试混凝土表面湿度,调整包裹养护期间洒水次数。在采用节水保湿膜包裹期间,混凝土始终保持均衡湿润状态,膜内温度、湿度均衡,平缓昼夜温差,有效抑制裂缝的产生,明显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18);

(2)《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 CR 9652-2017);

(3)《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8);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207-2017);

(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