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的效果评价

王兴才

聊城市退役军人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抽取我院2020年7月-2021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6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心理疏导+精神护理),两组干预前后MSSNS、BPRS评分及满意度对比。结果:干预后观察组MSSNS、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可缓解其情绪,改善精神状态进而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借鉴。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心理状态;精神状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好发于15-55岁人群中,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还未明确,可由多种因素所致,如遗传、环境、大脑结构异常等,近些年受多方面压力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数量明显增加,患者会出现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等,甚至还会并发精神残疾、精神衰退等,部分患者还会有攻击行为,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所以应积极展开治疗。通过对临床患者的观察发现,治疗中患者会有较大的精神压力,干扰心理及生活的同时还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予以其相应的干预措施很关键[1]。本文主要对2020年7月-2021年8月间接收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观察常规护理、心理疏导+精神护理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时间2020年7月-2021年8月间,随机分为不同组,对照组38例,年龄27-79(51.8±2.4)岁,病程1-8(6.2±1.4)年;观察组38例,年龄29-75(45.6±2.5)岁,病程2-8(6.4±1.2)年,两组数据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护理:依医院规定提供基础护理,遵医嘱予以相应药物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同时对其展开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

1.2.2观察组

心理疏导+精神护理:(1)心理疏导:精神分裂症患者意识比较清楚,对他人有较强的戒备心,为能顺利实施护理措施医护人员要加强心理疏导,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并获取其信任,过程中要多与其沟通交流,主动询问患者的生活耐心倾听,积极解决疑惑并指导患者正确宣泄自身不良情绪,对于存在错误观点的患者禁止说教、指责,避免其情绪激动而加重病情,具体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绪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必要时家属可协助[2]。(2)精神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会做出冲动、暴力行为,医护人员要加强精神护理,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其情绪变化,对于情绪不稳定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待其病情稳定后再以口头宣教的方式展开精神护理,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疾病特点,普及疾病知识纠正错误认知,也可以通过讲座的方式进行集体宣教,另外精神护理中医护人员可鼓励其发展自身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促使患者能更快的融入家庭及社会。

1.3观察指标

(1)采用MSSNS量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共38道文字分4级评分,总分152分,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2)采用BPRS量表评估患者精神病情况,共有18项内容分7级评分,总分126分,分数越高,精神病情况越严重。(3)采用随机调查问卷形式评估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80分满意;60-79分基本满意;<60分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处理本文相关数据,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n,%),卡方检验。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MSSNS、BPRS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MSSNS、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干预前后MSSNS、BPRS评分(,分)

组别

例数

MSSNS

BPR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8

85.6±3.2

52.3±2.7

78.5±5.8

28.6±4.3

对照组

38

85.4±3.4

63.6±2.5

78.2±5.5

36.4±4.7

t

/

0.264

18.930

0.231

7.548

P

/

0.793

0.000

0.818

0.000

2.2两组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

38

22(57.89)

15(39.47)

1(2.63)

37(97.37)

对照组

38

13(34.21)

18(47.37)

7(18.42)

31(81.58)

x2

/

/

/

/

5.029

P

/

/

/

/

0.025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中一种慢性且严重的精神障碍,好发于中青年中,近些年多种因素影响患者逐渐趋向于年轻化,其起病缓慢患者会有较多表现,一般其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疾病不断发展会对其认知功能造成损害,且病情迁延会导致其反复发作甚至加重,临床应予以有效的治疗。药物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但并不能缓解其思维、情感障碍,且患者长时间住院会存在生理健康隐患,以往应用的常规护理虽有一定作用,但是其仅局限于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整体护理效果欠佳,导致患者满意度较低,因此应有针对性的展开护理干预

[3]

目前,临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其在治疗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患者心理及生理的改变。心理疏导是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展开的心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会积极与患者沟通并建立良好关系,获取信任的同时鼓励其能正确宣泄情感,改善自身不良情绪的同时提高认知水平,进而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精神护理是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通过口头宣教或讲座的方式进行健康知识讲解,将其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进而有效改善预后,促使患者能尽早回归至家庭及社会中[4-5]。有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可改善其精神状态,增加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其研究组BPRS评分(27.10±5.84)分低于对照组(35.12±6.67)分,护理满意度(96.97%)高于对照组(75.76%),与此研究结果相似[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MSSNS、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中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精神状态的同时增加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英,王琴.心理疏导联合精神专科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11):134-136.

[2]李长浓.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心理疏导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暴力行为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7):85-87.

[3]刘涛,王勤,崔利娟.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心理月刊,2020,15(09):73.

[4]殷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24):11.

[5]卢惠欣.心理疏导联合精神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3):346-348.

[6]孙丽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护理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4):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