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老年口腔疾病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郭萱恒

启东市汇龙镇中心卫生院惠丰分院,江苏 启动 226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修复治疗用于老年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共计64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参与本次实验,已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认存在不同情况的口腔疾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同时,本次研究具体实施中,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分为2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口腔修复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下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评估了两组疗效,从结果分析后确认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有2例、6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情况进行了统计记录,确认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老年口腔疾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并能够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口腔疾病;口腔修复治疗;疗效;可行性

引言:口腔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如牙周炎、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均会给患者带来长期持续性的伤害。如今老龄化背景下,很多老年人成为了口腔疾病高发群体,并且据调查,很多老年人对口腔卫生的重视度不够,日常清洁少,加之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影响,将会进一步提高口腔疾病发病率[1]。随着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常规治疗方法已经无法达到良好疗效,对此对于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应使用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的治疗方法,对此在本次研究中便简单探析了口腔修复治疗在老年口腔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选64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为口腔科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经口腔科诊断后确认符合口腔疾病,同时为保障对照实验的顺利进行,将64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两个小组,每组内32例患者,即对照组、观察组。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的分析来看,其中包括19例男性和13例女性,年龄63~78岁,平均(71.4±4.6)岁;在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1∶11,年龄61~76岁,平均(70.1±4.4)岁,比较后确认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纳入条件:①患者年龄≥60岁;②患者符合口腔疾病诊断条件;③患者自愿参与实验;④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审核通过。

排除条件:①中途退出;②临床资料不齐全;③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在对照组中,继续使用常规治疗方法,需重点进行口腔清洁、消炎,对于已经病变或松动的牙齿应行拔除处理。

观察组中需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实施口腔修复治疗。①了解情况:对于每一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均应全面、详细地了解其基本情况,如是否存在既往病史,并对口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②确定方案:根据对患者基本资料的了解,应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如若患者存在龋齿、牙周病或牙髓病,应给予对症治疗;如若患者存在下颌关节疾病,可重点进行病变关节处拍摄侧位片,了解病变具体情况后给予对症治疗;③牙齿保护:对患者实施治疗时,需明确具体病变位置,对于其他健康牙齿,可进行洗牙、辅助修补,最大化地降低对健康牙齿的损害。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可通过患者牙痛、口臭、口干等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具体评估。如若治疗后患者口腔咀嚼功能恢复正常,其他临床症状消失可评定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咀嚼功能明显恢复则为“有效”;未能够达到以上疗效的情况可评定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

1.3.2 不良情况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包括咬合抬高、无咬合接触。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过程中的统计学处理是整个研究的重要阶段,在本次研究中将选择SPSS23.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对于本次研究所出现的计量资料,均通过“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则通过“%”表示,随后需对以上两种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检验工具分别为“t”“X2”,如若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疗效

经本次研究结果中表1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 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2

21

9

2

93.75%

对照组

32

17

9

6

81.25%

X2

13.071

P值

<0.05

2.2 不良情况

据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咬合抬高

无咬合接触

发生率

观察组

32

1

1

6.25%

对照组

32

2

3

15.62%

X2

9.117

P值

<0.05

3 讨论

近年来,被确诊口腔疾病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如常见牙周炎、牙髓炎等,将会持续拉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患者口腔黏膜的损失比较严重。据悉,很多老年患者在思想意识上对口腔卫生的重视度不够,往往容易因长期口腔卫生环境不佳、抽烟、饮酒等引起口腔疾病。

虽然通过常规治疗方法可以对患者口腔实施全面清洁、消毒,但无法达到“治本”的效果,仅能够暂时改善患者口腔环境[3]。本次研究中,探析了口腔修复治疗在老年口腔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口腔修复治疗更加关注患者的个体化情况,立足患者口腔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系统性的治疗。例如对于存在下颌关节疾病的患者,可在拍摄关节部位侧位片后确认具体情况并给予对症治疗;再如治疗期间非常关注对健康牙齿的保护,如结果中表1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再如表2可见,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分别为6.25%、15.62%,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

经本次研究分析可见,老年人已成为口腔疾病高发群体,通过口腔修复治疗可以为患者提供系统性的治疗,有助于“标本兼治”,同时疗效显著,能够兼顾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刘明叶.口腔修复治疗中采用铸造支架的临床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8):188-189.

[2]姜胜男,徐艳,赵亮,刘云.浅谈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口腔修复的疗效[J].人人健康,2020(06):73.

[3]艾惟章,王振凤.老年口腔疾病患者口腔修复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20,7(01):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