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主题创作与艺术普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新时代主题创作与艺术普及研究

赵正祥

曲靖市文化馆  云南省曲靖市655500

摘要】我国艺术主题创作与文艺思潮的发展都离不开政治纲领和方针路线的指引。新时代艺术主题创作与艺术普及必须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对历史事件进行重现,而且要通过有效的艺术形式完成思想的艺术表达,实现对大众价值观念的引导。新时代艺术主题创作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需要更具有叙事性和审美引导力,构建新时代中国艺术的话语体系。本文主要分析新时代艺术主题创作面临的困境,并对新时代艺术主题创作和艺术普及提出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主题创作;艺术普及;研究

引言

文艺创作一直存在传承与创新两大问题,只有通过艺术创作实践才能对问题有所回答。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主题艺术创作受到严重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实现对时代精神的表达,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文艺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文化传播渠道,是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新时代主题创作的新命题

1.1核心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时代艺术创作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艺术创作主题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已经与过去存在巨大差异,但主题艺术创作仍然要从人民出发,有效凸显出人民性,并且彰显新时代的内涵。新时代下,人民的概念不再只关注整体,同时也会关注个体,主题艺术的命题不仅仅可以指向人民群众整体的生活状态,而且可以表达具体个人的情感生活与梦想,展现时代背景下个人内心的冲突与挣扎。

1.2主题性创作的审美重构

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需要对社会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展现,并且表达主流的价值观念,在历史题材创作过程当中,也应当融合当代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同时,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也应当呈现出当代的审美认知。主题艺术创作内容应当能够反映出当代人民的生活面貌,思想情感和审美需求,通过思想引导与视觉效果与人民群众产生共鸣,从而有效完成审美教育。新时代的主题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更加深入的了解生活,对当代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更加深入的刻画,而不只是对历史经典模式进行照搬。

二、青年叙事的困境

当代青年进行主题艺术创作过程中暴露出明显的问题。在进行主题艺术创作时,青年创作者容易出现极端现象。一方面,部分青年创作对20世纪的主题创作形式和内容全盘接收,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将当代故事套入到经典模板当中,进而使作品无法触碰到当代社会的核心问题,变得缺乏深度,无法实现更深层次的主题阐释。造成此类结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青年创作者对历史缺乏了解,为主题艺术创作理解的比较片面,导致其在创作过程中实行拿来主义,缺乏对事物的深入剖析。这类艺术作品虽然容易通过审查,但是往往缺乏艺术性和创新性。事实上,当代青年并不缺乏艺术创新的意识与艺术创新的能力,其需要有更多的勇气进行大胆实践。另一方面,部分今年在进行主题艺术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对过去的艺术创作模式刻意回避的现象,表现为对过去艺术形式的全面推翻。主题艺术创作需要对主题提出更多的创意与创新,同时需要关注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在进行个人叙事或者个人经验表达时,个体与时代的关系仍然是不能回避的思考。当代青年创作者参与到主题艺术创作当中,为主题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理念和视角,为主题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主题艺术创作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三、审美转向与价值构建

3.1当代审美的创新自觉

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需要更加关注文化审美内涵,打破传统的追求经典形象,强调视觉效果的限制,转而更加关注艺术作品展现的内容与思想,在表现形式上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而且要引领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将新时代中国人民特有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当代艺术家在学习时代经典时更加要关注对时代精神的表达,用有效的艺术形式完成对时代精神的传递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弘扬。艺术创作者不仅要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提高思想境界,加强思想学习,而且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实现审美的转变与升级。这就意味着,面对不同时代价值观念的表达需求时,创作者必须要使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主题艺术创作的内涵也需要被不断拓展。

3.2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审美教育

人民才是主题艺术创作的主体,因此其必须要有效反应当代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精神追求,并且通过有效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恰当的节奏与观众形成共鸣,使得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既能获得精神启迪又能获得审美愉悦。主题艺术创作内容与思想往往是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体现,同时也包含了时代审美的发展趋势以及普世的价值观念,对民族文化精神进行有效表达,为时代打上文化印记。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需要体现真善美,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正能量。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以情动人,在潜移默化当中实现对观众的审美教育和艺术熏陶,其艺术表现形式必须是观众喜闻乐见的,同时又要具有审美创新和审美教育的功能。通过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减少强制性的说教与枯燥的宣传,让大众身临其境,沉浸在艺术作品表现的主题思想和审美内涵当中。

三、艺术普及的途径

3.1开展各类型的艺术活动

艺术种类没有高低,凡是能让大众广泛参与的艺术形式都应当被推广。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主题性艺术展览、舞台表演活动,吸引大众参与到艺术表演与创作的过程当中,提高大众对艺术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在社区与乡村举办小型展览文艺汇演,通过舞台表演或者广场表演,让大众能够更加方便的观赏到艺术表演,使大众在潜移默化当中对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举办各类主题艺术竞技比赛或者主题艺术展示比赛,邀请大众积极参与,展现自身能力,拓展主题艺术创作的形式与内涵。

3.2推动传统文化复兴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拥有丰富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内涵,并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艺术普及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挖掘传统艺术文化的精华,对传统艺术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促进传统文化更加广泛的传播。重视乡村艺术文化保护与价值的挖掘,减少因社会环境变化对乡村文化造成的破坏,用乡村本土的艺术文化,实现艺术的普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文化进行弘扬和宣传。

3.3促进艺术的广泛传播

在新时代背景下,艺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在进行艺术普及时,不仅要使用传统的艺术传播手段,而且要利用新兴的传播渠道。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舞台表演等传播方式外,当代艺术传播更加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艺术内容在短时间内的广泛浏览和关注。同时通过涂鸦、墙画等更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大众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环境,促进艺术的广泛传播。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主题艺术创作需要更具创新性与审美变革。主题艺术创作在反映时代社会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应当完成对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其艺术创作形式需要更加多样,艺术内容与思想需要更加具有吸引力,更需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通过各类艺术表演活动让大众广泛参与到艺术创作与表演过程当中,使得艺术活动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努力做好传统文化保护与复兴,通过有效的渠道让大众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艺术的普及。

参考文献

[1]殷双喜.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关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J].中国美术馆,2010(8):104-106.

[2]尚辉.边界的拆除:40年从中国画到水墨艺术的变革[J].美术,2019(6):96-100+105.

[3]于洋.图像叙事与艺术真实——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本体规律与焦点问题[J].美术,2018(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