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

次仁央宗

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扎日乡人民政府     851206

【摘要】本文主要从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进行阐述说明。牛结核病属于国家二类动物疫病,并且属于慢性、消耗性的牛病,这种病情一旦发生,就会存在极高的死亡率,严重情况还会造成人畜共患,所产生的实际危害性是不可忽视。此外,不仅会降低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速度,并且还会威胁到人类生命安全。所以说,应明确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而提出更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对策,为牛结核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与预防控制措施

引言:牛结核病属于慢性的传染病,而产生的原因就是通过牛分枝杆菌所诱发,此外结核分枝杆菌也会造成该病的发生。现如今众多国家与地区,牛结核病属于牛群、家禽、野生动物的主要传染病。严重的情况下牛结核病还会传染到人,从而人就会发生结核病。牛结核病不仅会影响动物健康,同时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降低奶牛进出口销售,影响整体收益。

一、风险因素的研究

  牛结核病是在牛的成长过程中,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它是由分枝杆菌引起。这类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有成人型、牛型和禽型三种类型,不仅对环境带来污染,而且还会对牛健康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今天小编就来说说牛结核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1]。传染病大部分都是产生在传染主体、宿主、协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其中还包含了其他染病与环境。已知的危险因素会影响传播以及容易感染。实现在不同规模上的运作;区域一级、牧群级、动物级,会因为不同的农场结构、管理方式、牛结核病控制、野生动物密度以及特定的风险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除此之外,牛结核病发生的风险因素也会在不同牛群之间有所不同,而随着时间,部分的牛群也会因此造成多次的感染,还有另一部分没有感染。不仅如此,牛结核病分类的性质大不相同,可以将其分为“零星的”、“持续性的”、“反复的”等多种形式。

二、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牛结核病也是养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给我们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0~45天,长的达数月。通常呈慢性。临床上有4种类型,分别为肺结核、淋巴结核、乳房结核、肠结核。1、肺结核:病牛病在初期有短促干咳,随着病程的进展变为湿咳,咳嗽加重、频繁,并有淡黄色黏液或脓性鼻液流出。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呼吸困难。病牛食欲减退,日渐消瘦,贫血,产奶减少,体表淋巴结肿大,体温一般正常或稍升高。后因心力衰竭而死亡。2、淋巴结核:多发生于病牛的体表,可见局部硬肿变形,有时有破溃,形成不易愈合的溃疡。常见于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咽及颈淋巴结等。3、乳房结核:病牛乳房淋巴结肿大,常在后方乳腺区发生结核。乳房表面呈现大小不等、凹凸不平的硬结,乳房硬肿,乳量减少,乳汁稀薄,混有脓块,严重者泌乳停止。4、肠结核:多见于犊牛,表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下痢于便秘交替。继而发展为顽固性下痢,迅速消瘦。当波及到肝、肠系膜淋巴结等腹腔器官组织时,直肠检查可以辩认。

三、牛结核病流行病学传播特点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主要通过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染,病牛结核分枝杆菌会随着鼻汁、唾液、粪尿等排出体外,之后会对饲料、饮水、空气环境造成污染。牛结核病的传播主要就是以呼吸系统为基础,从而通过飞沫传播进行传染,在封闭环境下,牛结核病的传播远远高于户外的传播速度。如果牛群当中存在一头或者的多个奶牛感染牛结核,犊牛吃奶牛乳汁,那么犊牛就会产生牛结核病分枝杆菌疾病;较大的养殖场可以购买与转卖多牛,从而加速了牛与牛之间的传播,促进集约化经营与生产能力,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对原头牛与相邻的牛之间进行清理,由此造成牛与牛之间不断的传染。而较大的牛村还会有可能存在有疾病的奶牛。随着牛群的不断扩大,所发生的疾病概率也会进一步增加。

四、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一)、净化。为更好控制疫病的传播与扩散,应当从源头出发,从而进行合理的根治,做好污染牛群的净化,对于发病的牛群可以隔离,确保在无任何污染的环境下进行饲养;

(二)、改善饲养环境。畜群管理人员应做好对主要风险因子的把控,并且保证牛的饲养密度、通风情况,以及干草垫的干净程度,避免因为环境因素所导致飞沫传播,缓解实际传播的概率。此外,定期针对牛场地以及牛舍进行消毒,检查牛群的身体情况;

(三)、牛结核病发病牛群控制措施。对发病的牛隔离治疗,以防疫病扩散;并定期进行消毒,可以使用3%~5%来苏儿消毒、3%的 84消毒液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并加强牛治疗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如患牛为开放性结核病则无需进行治疗,必须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结束语

总而言之,牛结核病不仅传播的媒介偏多,并且还存在极长的存活时间,这些情况都会为实际的防治带来难度。在创建预防控制对策期间,应针对牛结核病的传播特点与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所流行学调查与分子进行研究,做好牛结核病的防治,进一步规避养殖户存在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樊晓红.牛结核病的现状及中西医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02):36-37.

[2]潘延乐,陈铭,王颖旺.三种检测方法在翠屏区牛结核病检疫中的应用[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02):124-126.

[3]张建军.牛结核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方法[J].饲料博览,2022,No.362(06):77-80.

[4]陈颖钰,陈焕春,郭爱珍.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预防控制[J].中国动物保健,2012,14(0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