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对顺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母婴床旁护理对顺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周梅珍

福建省福清市东张镇中心卫生院  综合病房 福建省福清市 350305

摘要: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顺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10~2014.10期间入院的80例顺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STAI得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心理康复情况,对顺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与并发症防范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顺产;产后康复;母婴床旁护理

产后康复与产妇的身心状况、产后并发症的防范、新生儿喂养等密切相关[1]。从产褥期保健角度考虑,根据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以及产妇临床情况等多项信息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产妇可能面临的产后康复问题,以及个体的产后康复需求,是制定针对性管理策略的重要前提,对产后康复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母婴床旁护理是母婴同室模式下,以既往经验、相关循证依据、产妇及婴儿照护需求等为指导,积极开展个性化临床支持、针对性医疗服务的新理念,有观点认为,该护理模式在减轻产妇的不安情绪、降低护理出错率、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照护技能等方面均有良好的护理价值。本研究对母婴床旁护理在顺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产妇康复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10~2014.10期间入院的80例顺产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

产次

孕周

1次

≥2次

观察组

40

27.63±2.04

27(67.50)

13(32.50)

38.44±1.18

对照组

40

27.87±2.11

28(70.00)

12(30.00)

38.07±0.90

t/χ²值

-0.517

0.058

-1.577

P

0.607

0.809

0.119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行产后基础护理,包括康复指导、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等。涉及新生儿护理内容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产妇无法知晓相关操作内容;观察组行母婴床旁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母婴床旁护理:(1)“母婴同室”宣教,选择正确掌握“母婴同室”、“母婴床旁护理”等基本概念且对产后母婴照护有丰富经验的高年资护士,结合产妇的文化程度、对“母婴同室”的认同程度、相关理念及知识的掌握现状等进行判断,评估个体的认知需求,并从环境介绍、医疗团队介绍、病房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制定入室宣教方案;(2)新生儿喂养指导,产后1d,引导产妇回忆分娩前的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母乳喂养的优势、正确的喂养方法、泌乳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等,本组产妇均采取按需喂哺策略,期间由专科护士提供支持服务,及时指导产妇正确喂养,并对母婴同室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给出合理建议;(3)新生儿技能指导与实际操作,产后2d,强调早期新生儿照护的重要性以及母婴同室的意义,嘱产妇在床旁尝试完成各项新生儿护理任务,具体包括沐浴、臀部与脐带护理等,具体计划由护士根据产妇恢复情况以及其他产后康复措施安排等确定,以有效兼顾新生儿照护与产妇的康复护理,产妇实际操作阶段由专科护士全程陪同,除给予必要的指导外,对依从性良好、操作较规范的产妇,采用鼓励性语言,增强其自信与自主完成操作的积极性;(4)产妇康复指导,在母婴同室期间,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产后康复指导,以发放手册+口述+自学科普视频的多元指导路径,提高产妇对产后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内容涉及产后康复锻炼、饮食及运动管理、合并症的积极预防等,同时告知新生儿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嘱产妇及其配偶引起重视。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得分。(2)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5.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TAI得分比较

观察组STAI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STAI得分比较

组别

例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83.95±20.04

64.13±13.11

73.08±12.86

57.46±8.88

对照组

40

84.58±21.31

71.46±14.24

73.23±13.14

64.14±8.85

t

0.136

2.395

0.052

3.370

P

0.892

0.019

0.959

0.001

2.2 喂养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喂养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母乳喂养

并发症

观察组

40

39(97.50)

1(2.50)

对照组

40

31(77.50)

6(15.00)

χ²值

7.314

3.914

P

0.007

0.048

3 讨论

母婴床旁护理是在原有产科监护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家庭功能、产妇及新生儿照护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提升产褥期保健服务质量、改善新生儿喂养与产妇康复情况等为出发点进行护理方案改进而诞生的重要产物。从概念角度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涉及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新生儿照护技能(如抚触、游泳、沐浴等)、产褥期相关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听力障碍与其他常见先天性疾病等)、产妇的产后康复等部分[2-3]。各部分的意义、作用存在差异,需要护士根据产妇、婴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以健康教育,产妇的心理状态、学历水平、认知现状及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等,均可影响其配合程度以及知识的接受效率,从而对后续产褥期管理任务产生干扰作用。鉴于不同产妇母婴床旁护理期间的需求可能存有较大差异,护理过程需要护士根据实际反馈的情况与既往经验进行合理决策,故在护理理念实践、方案设计环节,考虑由“母婴床旁护理”相关理论储备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主导,结果发现,在母婴同室模式下,床旁护理的开展对产妇的心理康复、新生儿的母乳喂养均有积极影响。

焦虑是产后常见心理问题,可不同程度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康复质量,并有干扰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本研究中,观察组STAI得分更低,考虑母婴同室以及专科护士提供的支持服务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不安。母乳喂养是母婴护理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喂养不仅能够满足新生儿在营养以及免疫等方面的需求,还能够对部分产后并发症产生一定的预防作用。本研究中,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可能与专科护士围绕母乳喂养进行的针对性指导有关。在母婴同室模式下,产妇能够及时就掌握的新生儿照护技能进行实践,继而巩固所学,并从中获得自信以及作为母亲的自豪感。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风险更低,提示母婴同室以及床旁护理工作的开展,对部分产后并发症有防范作用。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模式下,床旁护理有助于改善产妇的心理康复情况,对顺产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与并发症防范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时静芳,郑明娟,孙燕. 床旁护理在母婴同室病房产妇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2):77-79.

[2] 周敏俊.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模式下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策略及效果探讨[J]. 山西医药杂志,2020,48(11):1452-1454.

[3] 戴雯雯,赵敏慧. 母婴床旁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及喂养率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2020,37(3):34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