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综合性康复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冯方

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评估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收治数量为9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45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性康复治疗,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分值实施组间对照。结果: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分值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分值高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结论: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通过综合性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偏瘫;综合性康复治疗

脑血管意外偏瘫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脑部神经系统疾病,需要及时有效地治疗和康复。本研究就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措施进行分析,讨论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收治数量为90例,按照抽签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45例。试验组性别为男24例、性别为女21例。脑血管意外偏瘫年龄低值取40岁、高值取81岁,年龄均值取(61.27±12.62)岁。常规组性别为男26例、性别为女19例。脑血管意外偏瘫年龄低值取40岁、高值取82岁,年龄均值取(61.30±12.64)岁。就试验组与常规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年龄、性别应用统计学软件予以对照,不可见2个组之间差异p>O.O5。

1.2方法

常规组运用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综合性康复治疗,针灸电刺激:采取针灸刺穴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缓解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下肢伸肌肌肉收缩穴位和上肢屈肌肌肉收缩穴位行针灸电刺激治疗,在痉挛期,由于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处于紧张状态,需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抗痉挛肌肉肌腹部穴位进行针灸电刺激治疗[1]。中药熏洗:药方组成包括白芍、川乌、鸡血藤、宽筋藤、桃仁、红花、木瓜、桂枝、牛膝等中草药,并且这些药材的选取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煮煎后滤汁先蒸后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方案和训练计划,运动疗法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辅助患者行主动或被动治疗、进行按摩、引导患者进行转移训练等。通过引导患者在床上自行翻身、转移等方式,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肢体的灵活度和协调性,同时为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促进肌肉松弛和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等症状[2]。引导患者从床上到轮椅之间进行转移,从而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外部环境,恢复行走和移动的能力。

1.3观察指标

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包括上肢功能、下肢功能,满分分别为66分、34分,分数高则说明患者的肢体功能水平越高[3]

1.4统计学分析

90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资料采取SPSS 21.0加以分析,计数资料通过X2检验方式统计,写作形式为n(%),计量资料(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分值)通过t检验形式对比,写作形式为(x±S),组间检验结果呈现P<0.05,证实具有组间差异。

2结果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分值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分值高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见表1。

表1: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分值比较[分]

组别

例数(n)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试验组

45

13.17±3.29

41.95±10.48

8.10±2.02

20.33±5.08

常规组

45

13.21±3.31

29.46±7.36

8.06±1.99

13.73±3.43

t

0.0574

6.5425

0.0946

7.2230

P

0.9542

0.0000

0.9248

0.0000

3讨论

脑血管意外偏瘫,是指因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大脑某个区域的神经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包括肢体或半边身体肌肉无力或肢体活动受限等[4]。本研究给予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显示,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前肢体功能分值对比结果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下肢功能分值高于常规组患者。针灸刺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能够通过调节人体经络、激活局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来促进病情的康复,促进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肌肉紧张和僵硬的程度,提升患者运动和活动能力,有助于康复治疗的进展。中药熏洗方具有多种功效,如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等,能够很好地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的病情,并且由于采用外敷治疗方式,相比内服药物有更少的副作用和风险

[5]。运动疗法从多个方面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运动功能,在进行运动治疗时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严格掌握训练强度和方法,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伤。

综合以上结果,综合性康复治疗于脑血管意外偏瘫干预中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汪娟,崔静,丁蕾,等. 非侵入脑刺激治疗老年脑卒中康复患者的相关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21,27(6):1356-1359.

[2] 丁剑烽. 综合性康复措施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1,33(8):1040-1041,1077.

[3] 董全勇,王园,段晓娜,等. 电芒针透刺联合通络扶正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22,41(8):869-874.

[4] 张红艳. 补土针灸法结合TEAS治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的影响[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2,27(10):封3.

[5] 杨爽. 低频经头穴rTMS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FMA评分、BI指数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3):49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