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螺旋CT重建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分析

曾豪

无锡中诚鉴证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 214000

摘要:目的:在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中,应用螺旋CT重建进行诊断,并对该方式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02月抽取30例寰枢椎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在其检查过程中应用螺旋CT对其进行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将重建结果与之进行对比。结果:所纳入研究的30例人员中,经病理检查明确疾病具体类型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间隙不对称、寰枢外侧关节脱位、寰枢椎畸形,上述疾病类型分别患病9例、8例、5例、8例。经螺旋CT重建显示分别检出8例、7例、5例、8例,两者之间的对比缺乏显著差异(P>0.05)。结论:法医鉴定在针对寰枢椎损伤患者时,可应用螺旋CT方式来进行诊断,该方式有助于获取疾病的具体情况,有助于受伤程度的判断,与常规所使用的方式相比,更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螺旋CT重建;寰枢椎损伤;法医鉴定

头颅与脊柱之间的特殊组织结构为寰枢关节,该处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主要由寰椎、枢椎以及寰椎横韧带等骨骼韧带组成,该关节是脊柱中较为灵活的关节之一,稳定性存在不足,当日常受到外力影响,关节处可出现损伤[1]。对于法医鉴定而言,当机体受到损伤时,需鉴定其伤残程度,以往多是通过x线对其进行检查,该方式能获得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整体来说,由于寰枢椎结构较为复杂,且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因此将该方式应用于其中,其诊断价值较低,不利于对疾病的诊断[2]。因此针对寰枢椎损伤,还需寻求更为科学且准确的影像学技术来进行诊断,进而为法医鉴定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依托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螺旋CT重建检查方式得以出现,该方式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价值,使用范围较为广泛[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2年01月至2023年02月抽取30例寰枢椎损伤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3-58岁,年龄均值为(35.69±2.62)岁,纳入标准:(1)所纳入研究的人员均符合寰枢椎损伤相符合;(2)严格贯彻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重要脏器出现严重的功能障碍;(2)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1.2 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人员均接受螺旋CT检查,检查体位采取仰卧位,扫描基线需要与病变椎体保持平行状态,扫描起点为头枕骨,终点为第四颈椎下缘,进行薄层重建的时候,需利用1mm的间距来完成,图像重建工作完成后,将相关信息上传至工作站,完成三维重建工作。

1.3评断标准

将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将螺旋CT重建所获结果与之对比,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

1.4统计学处理分析

使用 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连续性变量以 ±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 t 检验,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纳入研究的30例人员中,经病理检查明确疾病具体类型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间隙不对称、寰枢外侧关节脱位、寰枢椎畸形,上述疾病类型分别患病9例、8例、5例、8例。经螺旋CT重建显示分别检出8例、7例、5例、8例,两者之间的对比缺乏显著差异(P>0.05)。

表1病理检查结果与螺旋CT重建结果的对比[n(%)]

组别

齿状突骨折

寰枢椎间隙不对称

寰枢外侧关节脱位

寰枢椎畸形

总检出率

病理结果(n=30)

9(30.00)

8(26.67)

5(16.67)

8(26.67)

30(100.00)

影像结果(n=30)

8(26.67)

7(23.33)

5(16.67)

8(26.67)

28(93.33)

χ2

-

-

-

-

2.069

P

-

-

-

-

0.150

3讨论

寰椎作为第一颈椎,是由前后弓与侧块所组成,寰枕关节主要是由寰椎与枕骨髁所组成,寰椎与枢椎作为上颈椎,其解剖特点较为复杂,此处也容易发生损伤,因其发病率处于上升态势,当该处发生损伤后,需要法医学对损伤程度进行鉴定[4]。以往针对该疾病,多是通过x线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对骨折的位置及位移情况能够进行大致的了解,但由于颈椎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加上检查过程中容易受到体位、投照方向等因素的干扰,容易导致检查结果出现影像重叠的问题,难以明确损伤的具体情况,无法对细小骨折处的情况进行观察,开口位仅能对齿状突及寰椎侧块的关系进行明确,对微小组织结构改变缺乏敏感性,整体的图像结果难以满足法医鉴定的需要。因此在此类疾病的鉴别中,需要更为科学且高效率的检查方式。依托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扫描方式得以完善和优化,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如扫描速度快所或图像清晰等,同时平扫结束后,可根据临床具体需求对相关数据进行图像重建,以此避免从单一角度对损伤进行观察,有助于全面明确疾病的具体情况,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得以提升。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在临床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较为频繁,尤其是针对某些特殊部位损伤的诊断,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对受损骨块完成解剖学的测量。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所纳入研究的30例人员中,经病理检查明确疾病具体类型为齿状突骨折、寰枢椎间隙不对称、寰枢外侧关节脱位、寰枢椎畸形,上述疾病类型分别患病9例、8例、5例、8例。经螺旋CT重建显示分别检出8例、7例、5例、8例,两者之间的对比缺乏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到,在寰枢椎损伤中应用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价值,一般来说软组织与上颈椎骨之间的密度差异较大,利用螺旋CT进行三维重建时,能够获取清晰且立体的图像,在三维图像中能够进行分割与旋转等多种技术,从而对颈椎骨的损伤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观察,有助于法医学的鉴定。从病理状态下进行观察,在对寰枢椎解剖学检测的基础上,可直接对受损部位进行观察,从而获取系统的解剖信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法医学鉴定准确性的提升。寰枢椎损伤的三维图像,可通过冠状面、矢状面等任意角度的断面图像进行观察。C1、C2的损伤情况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的观察,对其位移的严重程度也能进行测量,在该过程中图像还可进行旋转,即端面的具体情况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分析,对伤情的鉴定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于横断骨折患者而言,在其诊断过程中,若使用CT进行平扫,可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而CT重建技术的使用,有助于骨折断端位移情况的观察。

结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到,临床上不乏寰枢椎损伤的病例,当该损伤是由事故而引起时,需要法医对其损伤程度进行鉴定,而在该过程中,选择准确性较高的技术手段有着重要意义。因该处的解剖结构较为复杂,使用常规检查方式x线难以明确疾病的具体情况,无法保证鉴别的有效性。在该过程中运用螺旋CT重建技术进行诊断,能够获得较好的诊断结果,主要是因为该检查方式,能从不同角度对损伤情况进行观察,有助于为法医鉴定提供科学的影像学资料,与x线相比,更具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纪华,李月中.5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的CT影像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9):185-186.    

[2]李超,邱峰,丁俊峰,等.非创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半脱位的诊断进展[J].中医正骨,2020,32(7):19-22. 

[3]黄文宝,何育风,梁培荣,等.基于整体观念指导下颈腰同治治疗寰枢关半脱位的临床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00-103.

[4]齐欣.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寰枢椎病变诊疗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20,28(16):46-47. 

作者简介:曾豪(1995年8月29日)男 江苏溧阳 汉 本科 法医助理、法医师 无锡中诚鉴证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中心 研究方向:法医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