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

李婷

北京东方华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威海分公司 山东 威海 264200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对建设项目的要求随之提高。建设项目在多数情况下具有工程量庞大、建设周期长以及耗时多等特点,这为建设项目增加了非常多的困难。项目成本作为建设项目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容易受到政策、施工进度、计划外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项目造价工作的准确性与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并对项目完成后的受益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建设项目过程当中,要充分提高项目造价工作的准确性。

关键词BIM;建设工程;造价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BIM技术逐渐应用到建设领域。BIM技术是指利用数字数据创建、管理和交换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过程。它通过数字建模、可视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将建筑物的各项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种全新、智能化的、高效的建造形式。BIM技术的运用在建筑项目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涉及,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用好BIM技术,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

(一)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多个数据的整合以及多个角色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了建设工程的效率。使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模型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可以及时响应模型的变化。此外,BIM技术还可以提供基于数字模型的面向管理的信息交互平台,从而使得各个管理层可以协同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效率。结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用好BIM技术,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大幅节省成本和时间

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对于造价管理中复杂的数据需要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这些修改和调整都需要加大成本和延长建筑施工时间。BIM技术可以在建筑的早期设计阶段就能发现问题和缺陷,从而减少建造的不必要成本和时间。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由于施工错误和设计混乱而导致的不必要的额外费用和时间消耗。结合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利用BIM进行更加精准与快速的数据处理,就能够在提高工程造价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时间,为后续施工工作打下基础。

(三)高效进行管理与控制

采用BIM技术可以对建筑的每一个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BIM技术可以在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等各个阶段,对建筑物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避免了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与人工管理与控制相比,BIM技术能够最大化地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率,从而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需要重视的是BIM技术在具体的建设工程当中,要结合不同工程的差异进行具体的工程量统计,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分配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模型算式进行数据的核算,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控制水平。

(四)确保数据信息更加精准

BIM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数据的流通更加准确、完整和及时。通过BIM技术可以使得建筑物的每一位管理人员,可以同时查看相应的建筑物信息,建筑物信息的一致性可以保证建筑物不同部分的信息更加互动,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比较性,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涉及的数据量大,往往会使统计工作不堪重负,降低了数据统计效率,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使得工程进度缓慢。而应用BIM管理建设工程的造价数据,实时提供直观的数据与模型,大幅度降低不必要的开支与成本。

(五)支持动态化实时化管理

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当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一次建模,全程协作的目标。在BIM中,建筑设计、施工、运维所有环节的相关信息都以数字化方式统一存储,实现了全过程数据的一次建模,同时各个环节之间也可以实现实时协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各环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可以及时调整方案,提高建筑项目的反应速度。此外BIM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提供了多个视角,既可以将工程项目的几何信息呈现出来,也可以将工程项目的属性信息与之相对应,而且还可以进行相关数据的呈现和分析,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把控建筑物实时运营和维护状态。

二、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一)精细化原则

BIM技术的精细化原则是通过对建筑物模型的构建、协作和管理的不断深入,以实现建筑项目各个方面的准确、全面、高效和连续的管理。在BIM技术中,建筑物模型能够呈现建设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细节。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种构建元素的尺寸、几何形状、材料、代价以及施工加工等方面的数据输入和信息交流。通过在建模、协作和管理各个方面下的精细化原则,BIM技术在建筑项目的各个方面实现了高效、准确、高质量的管理和运营,同时也极大地优化了项目管理和施工效率。

(二)多专业协调原则

BIM技术的多专业协调原则是通过共享建筑物模型和实时跟踪协作的进展情况,让各专业参与者在BIM的应用中高效、准确地协调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实现建筑物的精细化管理。这可以提高建筑项目的质量、效率和安全,以确保建筑项目在各个专业领域得到有效管理和优化,促进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高效完成。建设工程专业人员需要共同使用同一份建筑物模型,以确保各专业领域之间的信息和数据完整和一致,避免冲突和错误。此外专业人员需要在建筑物模型中分别建立各自的数据和系统,然后整合多专业方案,逐步协调各方案之间的界面和冲突,实现整体设计的完整性。

(三)建筑深入原则

BIM技术的建筑深入原则是指在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将建筑学、结构学、机电水暖、照明、消防等专业知识深入到构建的建筑物模型之中,并进行高精度的工程设计、数据管理、协调等多方面应用,以提高建筑项目的效益和运营成本。将工程建设数据参数化,以实现建筑物构件和属性信息的高度精细化管理和快速调整。这样可以确保构建的建筑信息模型有助于建筑物深入的设计和施工。同时要对建筑构件和属性信息采用数据一体化管理,将BIM技术与ERP、GIS等专业管理软件相结合。

(四)数据一致性原则

在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过程中,对于所涉及的所有建筑参数和信息需要保持一致性,从而实现建筑物模型的精细化管理。对于各类输入信息进行统一的规范,避免冗余或者不符合标准的信息造成混乱,确保数据的输入一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在与其他专业工程造价数据处理软件交换信息时,确保数据的格式、单位等都是相同且正确的,以避免信息输入和输出方面的误差和不一致。此外要重视对工程造价数据进行持续的更新和维护,确保数据一致性,从而让各方在数据应用中能够做出准确,可靠的判断和决策。

(五)实用性原则

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技术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将技术引入实际项目建设中,实现在建筑项目中实用化,以提升建筑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在BIM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找到具体的应用方式,以便实际的实践应用中能够快速获得收益。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具体的实际效益作为参考,提升BIM技术在建筑项目中的应用价值。

结语

总而言之,BIM技术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具有很高的的适用性,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和时间,增强质量控制并保证信息和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是,BIM技术的应用也存在着技术门槛高和成本较高、资料保密问题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在今后的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拓展BIM技术应用的适用范围,通过全面研发自有技术,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从而进一步确保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朋.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门窗,2019(22):34-34.

[2]孟艳艳.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227-228.

[3]李萌.BIM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适用性分析[J].陕西建筑,202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