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高铁站房文化性设计——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项目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大型高铁站房文化性设计——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项目为例

荆泳泉

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

随着中国高铁的崛起,一座座大型高速铁路站房应运而生。高铁站房作为一座城市的对外窗口,为旅客呈现的是城市的第一道风景,在窗口的背后,是城市悠久的地域文化和璀璨的人文精神。作为大空间现代化交通的高铁站房,如何延续城市的肌理与文脉,怎样体现地域文化是高铁站房设计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大型高铁旅客站房案例文化性设计进行解析,并以西安站改扩建工程站房项目为例,深入解析文化性在大型高铁站房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与表达。

关键词:地域文化;文化性设计;西安站;城市肌理

一、前言

21世纪以来,中国高铁建设蓬勃发展,并且逐步迈入高铁时代,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网。据统计,中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800多公里。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大型高铁客运站房作为城市现代化发展的产物,作为人们对城市认知意向的第一道窗口,也是地域文化的形象窗口,其建筑形象与地域文化性的表达对展现城市文化魅力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发展,高铁站房设计也迎来了从规模化到精品化建设的转变。

“文化性”是高铁站房精品化的重要体现,在影响高铁站房的地域性表达的众多因素中,人文环境、地域特色、技术条件是最主要的三个方面。因此,高铁站房设计在文化传承、环境适应、技术创新等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运用隐喻、象征、引借等设计方法,并从建筑形体构成、建筑表皮及细部处理等方面对高铁客运站房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的表达是高铁站房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国内大型高铁客运站房案例分析

2.1苏州站--站房设计与环境相适应

苏州站位于拥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苏州,这里凝聚着吴文化的精髓。如何将高铁站房大体量、大空间融入到这座古城的环境之中,并延续城市人脉与肌理,是苏州站高铁站房设计的重点。

苏州站将屋面网架结构与棱形元素进行结合,抽象出当地建筑屋顶所呈现出来的坡折形态,以及院落式天井形态。通过对站房建筑形体、尺度、比例、色彩等方面的处理,使之与周边传统建筑以及环境相协调。在建筑规模、结构形式、材料使用等方面与高铁站房建筑功能要求相联系,使得站房建筑与所在环境相适应,与既有城市肌理相融合。[1]

苏州站在对高铁片区的建筑文化特色的表达中,摒弃了利用传统建筑材料来表达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思维。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现代新型材料与技术构造措施,使得苏州站拥有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神形”兼备,让传统建筑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满足现代社会对高铁站房的使用和精神需求。

267f9e2f07082838fccbdcd6b999a9014d08f12a

图2.1-1苏州站正立面实景图

苏州站鸟瞰

图2.1-2苏州站鸟瞰效果图

2.2哈尔滨西--站房设计与地域特征、民族文化相融合

哈尔滨西站是黑龙江省境内的第一座高铁站,是世界高寒铁路温差最大的高铁站房。位于我国东北边缘的东北亚中心区域,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尔滨西站以优美的屋顶轮廓曲线结合厚重的垂直墙身结构,形成高铁站房建筑刚柔并济的建筑形象。屋顶轮廓的勾勒取自哈尔滨老站原型,是对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传承。站房外立面设计中比例和细节的处理体现出浓郁的俄罗斯韵味,同时展现出交通建筑端庄大气、简洁明快的特征。[2]

站房外立面的棕红色陶板色彩就参考了当地索非亚教堂外墙的红色,既有地域文化的因素,同时也能降低人对寒冷的心理感受。在功能特点上,哈尔滨西站也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建筑施工考虑哈尔滨寒冷的气候特点,候车厅采用拱形结构,在天窗正下方采用模数化三角形开孔铝板拼接,既能较好的抵抗屋面雪荷载,又喻意了雪花冰晶的抽象形式。

哈尔滨西站

图2.2-1哈尔滨西站正立面实景

哈尔滨西站111

图2.2-2哈尔滨西站鸟瞰效果

2.3兰州西站--站房设计与历史文脉

兰州是古丝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历史上曾是著名的商贸交通重要节点,也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兰州西站站房设计融入丝路飞天文化,建筑风格兼有中原传统文化和西域风情特色,恢宏气派、流动飘逸。站房造型设计为河流冲过山体的形态,寓意着黄河穿成而过,气势磅礴;更像飘动的丝绸,以黄河特有的黄色结合中原西域的文化风情,展现了兰州西站“黄河丝路”的地域特征和“飞天兰州”屹然崛起的气势。充分展现了兰州开拓创新,再创“丝路新时代”精神。

兰州西站.webp (1)

2.3-1兰州西站正立面实景

兰州西站.webp

2.3-2兰州西站侧透视实景

三、西安站文化性设计解析

1、地域性表达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绕长安”之美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联通欧亚、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枢纽,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长乐宫、隋大兴城、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西安站的设计创作根植于地域文化,西安站整体造型采用古典传统的“大屋面”形式,并植入传统木结构元素。通过运用现代材料对古典元素进行恰当的变形与衍化,以简约的现代设计手法,向旅客展现西安站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2、文化性表达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在站房造型设计中,通过形体进行空间的限定与秩序重建,重新整合零散的建筑体量,形成虚实变化的多层次空间。

2018-11-72 城市__西安火车站景观_F1_1128_p_NK3-DH

3-2-1西安站站房鸟瞰效果图

站房正立面设计中将基台抬升,配合气势宏大的传统“大屋顶”,使建筑整体形象厚重而不失灵动,将千步廊、花格窗、城门等元素运用到立面表现当中,体现出历史文化古城的气质,又不失交通建筑的时代特性。

西安站内装修以“大唐盛世 古韵长安”为设计理念。将中国传统建筑的木构元素进行演绎,并从当地的代表性文化建筑中提取长安元素,塑造出集聚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于一身的室内空间形式,使旅客置身于厚重的长安文化氛围之中。

3-1-2西安站候车大厅室内文化性表达分析

将“长安文化”的主题石材浮雕与“唐文化”的主题画长卷,分别用于高架候车室柱身及吊顶的装饰,更好的展现西安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候车室古典文化氛围。夹层商业处的临空玻璃栏杆,将西安文化性标识logo与铁艺栏杆结合设计,为候车厅增添文化性元素。

图片3

3-2-3西安站房室内效果图

西安站室内装修运用现代装修手法,将长安历史遗迹元素融入室内设计当中,诠释“大唐盛世 古韵长安”主题。运用历史文化元素通过版画、浮雕等形式进行表现,简化中国传统木构元素,以新中式装修风格来展现西安站的文化性。

3、社会评价

西安站文化性设计以中国传统建筑元素进行演绎,从当地文化中提取长安元素,塑造出集聚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于一身的室内外空间形式,使旅客从西安站的文化氛围中引发对西安整体印象的感知与联想,产生”古而新,中而新“的感官体验。

四、结语

在当代建筑设计思想多元化的形势下,大型高铁站房设计既要顺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趋势,还要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地域本土文化,尊重传统历史文化,强调从地域性的角度通过建筑设计去传达文化内涵,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并且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站房建筑。

[1] 叶帆.铁路客站建筑屋顶环境适应性设计的研究[J].四川建筑,2012[6]:53-54

[2] 杨华春,艾侠,漆国强.哈尔滨西站[J].城市建筑,2013.03:52-59

作者信息:

荆泳泉(1988-)男,中铁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城建院 建筑所 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