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

王硕,孟娟

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泰安运管中心

山东省高速养护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路面裂缝是影响高速公路使用性能的严重病害之一,对路面的美观性及使用性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当前存在的路面灌缝技术主要包括溶剂型灌缝技术和灌缝胶灌缝。灌缝胶灌缝技术属于裂缝修补的新技术,它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灌缝材料,在高温下形成液体状态,并与混合物充分混合后灌入裂缝中。该技术施工后裂缝的密封性较好,且不易变形,但所需灌缝材料的价格昂贵,会增加施工成本。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裂缝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正不断完善,但在施工中会受到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管理因素等,不可避免地导致高速公路路面出现断板、沉陷、错台、拱起等病害,为了提升高速公路路面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灌缝技术应运而生。当前灌缝技术应用正逐渐成熟,且各种有效的施工方案正不断完善,充分保障了高速公路路面的施工质量。

1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施工原则

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行业要求为准则,是开展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工程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技术人员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严格的施工与管理,才能顺利实现预期施工目标。在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加强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利用施工设计方案的引导和约束力量有效降低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本投入。此外,还要重视施工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应用先进的施工理念与施工技术,推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施工消耗与施工供应的一致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根据施工方案的实际要求对施工项目的物资、设备及人员情况进行科学的分配处理,由此提升整个施工项目资源配置的优化性,提升施工项目资源的利用率。

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灌缝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

灌缝技术的应用必须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进场前检验、设备进场调试、技术交底等工作。在预塑嵌缝条灌缝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利用专用设备将嵌缝条压入缝槽,及时清理面层上的黏结润滑剂,保证预塑嵌缝条安装到缝槽后表面均匀平整。

2.2调整灌缝装置位置

将沥青和导向块与槽口对齐,并保证沥青出口和导向块在一条直线上。调整切割缝中的沥青出口,使出口尽可能位于切割缝的中间,以确保沥青溢出均匀,外观美观。沥青出口高度设置对施工过程中沥青饱满度有一定影响。如果沥青的出口高度过低,随着施工的进行,沥青出口管与地面之间的静摩擦会逐渐增大,从而造成沥青出口损坏,导致施工成本提高,无法满足经济性要求。如果出口高度过高,沥青会通过出口与槽口之间的缝隙同时流出,导致出现沥青浪费和槽口沥青密封不到位情况。通过试验确定沥青出口应调整至距切口底部2~3mm处。

2.3施工清缝

清缝是控制嵌缝工程质量的关键步骤,灌缝前应彻底清除和运走缝槽内存留杂物,缝槽必须处于洁净、干燥状态,上述工程采用初步清理和打毛可清除干净缝内杂物。

1)初步清缝:用切缝机进行初步清理,用吹缝机将缝内及时吹干净。

2)打毛:使用可控转速及可调换厚薄的行走式电动旋转钢丝刷将缝槽两侧壁打毛,使之与嵌缝料有良好的粘结,且要求打毛次数≥2次。

2.4沥青加温

将沥青储存装置通电,沥青加热约0.5h(以沥青融化为液态为准),加压装置开始加压。加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在达到试验压力之前打开沥青阀,很容易由于压力不足而造成沥青位移不足,从而导致接缝填充不足。在打开阀门之前,实时观察压力值是否达到试验压力。当压力过高时,减压装置将自动打开,以降低密封装置的压力,从而防止沥青排放过多而溢出裂缝。加压至试验确定的值,打开沥青阀,将沥青从沥青储存加压装置中压出。

2.5施工灌缝

灌缝采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嵌缝施工,设计规定填料厚度为10mm,要求灌缝机使用带搅拌桶和下口带有“扁嘴”的电动压力灌缝专用车,灌缝时从地势较高处开始灌起,保证灌缝密实和缝面整齐,然后逐渐向低处移动流灌,成型后一般低于道面2~3mm,拆除并采用全新预塑嵌缝条重新安装,设有倒角的接缝施工保证预塑嵌缝条的表面比面层表面低8mm左右。

2.6施工成品保护

高速公路道面灌缝应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灌缝材料灌注完成后一般要经过7d的养护期,在灌缝达到养护标准后,需再次对道面进行清扫,完成后进行交工验收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灌缝完毕后受温度影响,灌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方可冷却成形,在成形前,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成品维护工作,保证灌胶完全固化后,方可开放交通,防止出现各类风险问题。

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控制措施

3.1强化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把控

在开展沥青混凝土高速公路施工之前,质量监管人员要对沥青混凝土材料,如沥青,矿粉以及石粉等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抽查,避免不合格的材料被应到实际施工过程中。针对沥青混凝土原料的配比方面,要以施工方案中的施工要求,技术标准以及实际施工现状等各类因素为基础,对混合料的配比进行科学的试验,通过不断试验操作,合理的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并在后期严格执行配比。沥青混凝土原料在搅拌时出现挥发现象与凝结现象的概率较高,所以施工人员要确保混合料搅拌施工结束后及时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使用。针对暂未使用的混合料要利用干净的塑料布进行遮盖处理,避免空气中的灰尘与扬尘对沥青混凝土原料的使用质量造成影响。

3.2高速公路保养与人员培训

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高效科学的高速公路保养措施也是延长沥青高速公路使用寿命,预防后期路面开裂的关键步骤。在沥青路面的各类型裂缝中,载荷型裂缝与反射型裂缝均与高速公路保养与管理质量间关联密切,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建成后的沥青高速公路的使用标准,通过定期保养与车辆载荷管控避免反射型裂缝与载荷型裂缝的形成。路面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施工工艺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人员素质与技术水平是影响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可能导致施工工艺的错误从而增加裂缝形成风险。

3.3落实人员管理工作

在全面开展沥青混凝土施工之前,技术人员要对高速公路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标准以及施工要求等内容进行熟练的分析和掌握。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图纸的相关要求开展施工方案的编制与优化,并将其上交至上级部门进行审核,待合格后再进行实际施工。选派专业的管理人员组建项目部,保障施工现场得到严格的质量监管。并积极引导各部门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因施工人员沟通不当而引发施工质量问题。确保技术交底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增强施工人员对整个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有效管理施工现场,对各个施工岗位的职责进行科学明确,力争实现专岗专责的目标。

结束语

根据路面裂缝形成原因,考虑实际地质条件,通过对灌缝施工主要设备进行选型及裂缝处治最佳时间的确定等施工前准备,对施工工艺进行设计,根据施工流程完成灌缝施工。对试验路段进行施工效果检测,检测结果表明,灌缝施工后的路面弯沉值相比于施工前有所降低,提高了路面平整度,证明所设计的灌缝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廖斌斌.沥青路面灌缝技术研究及效果验证分析[J].交通世界,2022(24):124-126.

[2]张晓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密封胶热熔灌缝养护施工[J].交通世界,2022(21):150-152.

[3]刘田继.路面灌缝施工技术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分析[J].四川水泥,2021(1):177-178.